山东管理学院是一所以管理学科为主体的特色鲜明的普通本科高校,是全国仅有的一所具有工会背景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近年来,学院为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从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大力改进美育教育教学、统筹整合学校与社会美育资源、保障学校美育健康发展等四个方面入手,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了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山东管理学院认为,培养创新型人才仅凭艺术能力的提高未必能完成美育的任务,只有引导学生掌握核心素养中的艺术感知能力,方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将精神活动与心灵活动相结合。随着艺术教育人才、艺术表演人才及艺术管理人才的作用日益凸显,学院作为高校对艺术类人才的培养作出了诸多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学院针对社会所需的研究型与应用型人才,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水平等方面开展美育工作,做好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根本指南,把艺术活动的主体放在学生这一核心基础上,搭建了美育工作的校园平台,实现了全面创新发展——
一、建立美育协同创新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艺术文化认知
艺术管理的形成是社会发展变化的必然结果,在文化蓬勃发展的今天,高校文化艺术活动的不断增多,传播渠道、传播手段的更新,不断开拓着校园美育阵地,提升了当代大学生对艺术文化的认知。
近年来,山东管理学院建立美育协同创新培养模式,以提高艺术管理人才的主观能动性为出发点,开展校校交流、校企合作、校所培养、校地实践,提高学生对校内文化艺术活动的整合能力。以打造精品艺术剧场为例,为提高剧目的艺术内涵、加强学生对角色的艺术诠释,不断增加校际交流、校地交流,分别邀请戏剧创作人、剧院管理者、兄弟院校戏剧教师,安排艺术管理学生多次进入剧院实习。
为加强校地实践、校所培养,学院联合实训基地、非遗研究所、艺术研究院等进行协作,带动艺术管理专业学生发挥对艺术的整合、管理、组织、传播的能力,形成了稳定的艺术管理链条,发挥了学生参与艺术文化活动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了艺术活动的交叉性、多样性,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艺术文化认知和艺术综合素质。
二、艺术管理带动艺术教育发展,打造“一校多品”新局面
山东管理学院的创新作法是:艺术教育是美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文化、社会化、生活化的集中体现,从而更好地带动了艺术教育方式的创新。
以大学生剧场建设为例,目前,多限于针对大学生戏剧编创和展演的相关内容,缺乏对大学生剧场管理体系构建的思考。从艺术管理的角度,大学生剧场的建设应包括剧院管理、演出策划、剧目编创、宣传推广、艺术品鉴等方面的专业内容,分别具有不同的美育功能。
如在剧院管理过程中,对于已有该专业的高校来说,大学生剧场不仅是全校师生丰富艺术认知的场所,同时是艺术管理专业进行校内教学实践活动的场所,协同参与、创新发展,探索出学校美育的指导思想、育人价值、方法路径。
长期以来,学院在多元艺术形式的影响下,打造出了各具特色的艺术品牌,形成了“一校多品”的局面。这种创新不仅需要培养大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同时需要运用科学的艺术管理方式,培养专业学生的管理能力、组织宣传能力,形成特色的艺术管理与艺术教育实践平台,打造出更多种类的艺术特色品牌。
三、创新创意策划课程特色品牌,全面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观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 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
山东管理学院在剧场建设中,与当地政府部门投资的大剧院、剧场进行合作,让非营利性的艺术管理与高校艺术教育进行搭桥。既让高校戏剧建设不断规范、有序,提升校园戏剧文化的专业程度,还直接为合作剧院输送人才。学生参与专业剧院的艺术管理,从而更好地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不断优化艺术管理人才培养结构。
学院与新媒体传播技术相结合,吸引社会企业、公司的目光,与电视台合作和当代大学生校园戏剧文化相关主题专栏,邀请赞助单位作为嘉宾进行参与和打分,既创新了高校美育工作的形式,又扩大了学院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在此基础上,学院依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基地”“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基地”,将社会优秀的非遗文化资源充分引入校内,形成了精品艺术展演特色,既推动了文化传承与创新,又促进和锻炼了学生对艺术的管理组织能力。
总之,山东管理学院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吹响了新时代美育的号角,通过艺术管理带动了艺术教育的创新发展,为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探索了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
(张博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