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始建于1952年,学校始终坚持“以德树人,以和兴业”的办学理念,发扬“自强不息、和衷共济”的学校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心塑造有灵魂、有品格、有情怀、个性丰富、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有大德、大善、大义、大爱的现代公民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创造者、耕耘者。
“以德树人”强调培养人的道德与品格,发展人的个性与才能,从而塑造人的灵魂,完善人的形象;“以和兴业”强调将学生、教师、学校等要素协调起来,实现学校整体“内和外顺”“政通人和”的良好生态。“以德树人,以和兴业”,充分体现了学校办学以德为首,以人为本,促进师生与学校和谐发展的教育理想。
数十年的教育坚守,几十载的倾心育人,学校办学特色鲜明,质量优异,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赞誉。1992年学校被确定为武进县首批骨干中学,2001年获评省标常州市重点高中,2006年晋升为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江苏省首批)、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教育基地、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健康促进金牌学校等几十项市级以上荣誉,2004年至今,学校15次获得武进区高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工作一等奖。
崇礼厚德 和善克己
古人认为“不学礼,无以立”。“礼”广义的理解即“自然秩序”“道德准则”和“规范制度”,是人们立身于世的法则。“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礼与德相辅相成。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是新时代人才应有的品格内涵。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在和文化的统领下,以礼为主线,通过德育课程开发、经典著作品读、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实施特色化的德育。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面对时代需求,学校积极回应。
在德育课程开发中,学校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精心开发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校本德育体系和课程,初一、高一“向善崇礼,乐学多问”,初二、高二“立善厚德,勤学深研”,初三、高三“扬善笃志,博学精思”。学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学校设置了经典类与经典研学类课程,内容以《孟子》《大学》《中庸》等经典为主。在语文、历史、思想政治等学科教学中,充分渗透《论语》经典文化的学习;利用和补充与学科教学密切关联的《论语》经典内容、素材,融经典文化的学习于日常的课堂教学之中。
认知在实践中深化、内化。学校将德育课堂延伸到校外,开展以“八礼四仪”为核心的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教育。活动形式精彩纷呈,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形成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校本节日文化;优秀传统文艺修学,开展中华诗词楹联、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曲艺说唱、剪纸风筝等文学、工艺的教育和研习。以主题班会、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小记者活动、社团活动、书香校园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为抓手,通过演名篇名剧、讲道德故事、唱爱国歌曲、听心理讲座、写思想感悟、做善事好事、参观考察中华孝道园和淹城诸子百家园等本地文化园区等途径,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见闻中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心。
搭建学校、家庭和社区交流与对话的平台,构建以“全员参与、自主辅导”为重点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级育人机制,培育专业的德育团队, 以身心和谐为目标,以系列主题活动为切入点,为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
通过“和善”德育的实施,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在逐步形成,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意识得以强化,砥砺了理想信念与意志品质,激发了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
启智育能 和乐成长
以人为本是教育始终不变的宗旨。素质教育、核心素养都是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也是时代的教育诉求。礼嘉中学以“以和兴业”为途径,围绕“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致力于实现学生“学业”、教师“专业”和学校“事业”的和谐发展。
核心素养提出后,学校深刻领会要义,将素养表现落实到具体的学习领域。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学生,立足于立德树人的长远要求,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出发,整体构建课程图谱,形成学校“和乐课程”体系。按照“因能分层、因志分类、因趣分群”的办法,将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拓展型课程系列化实施、活动型课程常态化实施。并将教学评价的指向集中于学习的结果,教师将课程标准进行分解、转化,实施评价前置,通过多样化方式反馈学习结果,开展跨学科主题式教学。创生特色校本课程,智慧地形成特色校本课程体系,真正让课改从纸上落到地上。充分利用本地本校教育资源,学校先后开发了50多门系列化校本课程,通过创造更多的“跑道”,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组建了“丰华文学社”“五云戏苑”等15个纳入课外活动序列的文化社团和兴趣小组,按照“组建团队、制定方案、开展活动、展示成果、参与竞赛”等流程,规范化、制度化地组织实施以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社团活动和研究性学习为主体的“三社一研”等活动型课程。2017年,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成果在武进区推进会上展示、交流。“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的‘和乐校本课程’构建”项目,2020年5月被立项为武进区前瞻性项目。
学校积极实施“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学教互动、全程导学”的主体探究性教学策略,推进“和乐课堂”建设。“和乐课堂”以和谐、快乐为主要特征,通过建立学习共同体,强化师生合作、探究、质疑的学习方式,创造“学生动、课堂活、效果好”的课堂生态。转变课堂教学流程,灵活运用学生个人独学、小组合作互学、班级展评共学等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校实施“行政推动、组际联动、教师互动”策略,依托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研讨课、新进教师汇报课以及大型区级课堂教学展示活动,通过教师之间说课议课、同课异构、微课教学等形式,不断深化“和乐课堂”建设。2018年学校课改项目“基于核心素养构建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获武进区二等奖,“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主体性教学策略的实施研究”获武进区2019年学校主动发展优秀项目一等奖。
学校紧紧围绕“树根立魂”这条主线,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充分发扬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践行“初心是什么、使命干什么、奋斗比什么”的主题活动,明确了“初心”是“回归课堂,回归教学”,“使命”是“勇担时代重担,推进课程改革”,“奋斗”比的是积极主动、开拓创新,立足岗位无私奉献。
在专业成长方面,学校制定教师3年发展行动计划,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途径、措施等进行系统策划。建立“教师职业生涯电子档案袋”,科学记录教师专业成长过程,强化教师的自我规划和反思。学校对“青蓝工程”重点把关,对培训发展计划、目标的确定以及实施过程实行全程数据化管理。“名师工程”是教师发展的有力平台,学校加强对优秀教师的培养,发挥名师的辐射作用,通过“名师讲座”“名师团队”“名师项目”,带动其他教师勇于探索,不断进步。近3年来,80多人次教师在省、市、区各类教学比赛中获一、二等奖,20多人晋升市、区梯队教师。学校被评为武进区教科研先进集体。一支积极进取、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新型教师队伍已然形成,学校教师正向着“科研型”“学者型”“专家型”的名师标准迈进。
推己及人 和合共生
“万物人之上,万事和为贵”。“和”是自然万物的本质及天地长存的基础,是人道追求和处世行事的基本准则,体现着中国文化的首要价值和精髓,是我国当代社会重要的价值追求。礼嘉中学将“和”确定为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把“和谐”作为教育教学与管理等一切办学行为的至高价值准则,凝聚合力,实现学校整体“内和外顺”“政通人和”的新状态,达到师生与学校共生、共荣、共发展的新境界。
学校是师生成长的沃土,教育为成长服务。礼嘉中学为师生成长营造人性化的环境,让每一个礼中人主动释放自己的能量,为礼中的未来“自觉”行动。学校管理凸显民主的特色。在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前提下,领导干部由民主推选评议,设置校长信箱,鼓励师生建言献策,营造尊重理解、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家校共育中,学校积极听取家长的意见与建议,改进管理,和谐家校关系。多年来,学校和乐融融,师生关系和谐,家校关系融洽,社会满意度高。
秉持“文化立校,文化育人”的宗旨,从文化建设入手,着眼于学校未来,学校着力唤起教师的文化意识,积极构建“和”文化,全面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走有文化特色的办学之路。为更好地发挥“和”文化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学校坚持将其作为学校建设之魂,并通过“和美、和顺、和善、和乐、和合”五大工程引领学校各项工作开展。基于校情实际,分步实施,不断加大和美校园建设;依法治校,规范管理,密切干群、师生、家校关系,大力推进和顺管理;紧扣学校培养目标和德育目标,坚持立德树人,积极实施和善德育;立足新课改、新高考,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构建和乐课程体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努力打造和合团队。
学生的成长、人民的满意是对学校办学成就的极好认可。礼嘉中学始终坚持“身体健康、人格健全、素质全面、特长鲜明”的育人目标,在提升学生品格与能力上精准用力,学生素养水平全面提升。学校每年都有数百人次学生在区级以上学科、艺体等各类比赛和评先评优中获奖;学校小记者、科技、体育特色明显。
共学、共事、共修养,才是真正的教育。“以德树人,以和兴业”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多年实践结晶。未来,学校将牢记立德树人使命,继续履行教育的责任,进一步高举文化立校的旗帜,彰显文化魅力,丰盈文化精神,建设文化特色,丰富办学内涵,提升办学品位,力争使学校质量更优、特色更鲜明、品牌更响亮,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会学习、会生活、有担当、勇于创新的现代公民。
(许昌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