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铸就特色品牌,是每所学校的共同追求。如何将学生培养成有益于国家、有益于社会的有志之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初级中学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学校成立于1970年,建校50年来,学校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和学校文化建设,让“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合作项目”在学校落地生根,引领学校协同发展,努力开拓学生的多元未来,使学生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发展,学校办学品质不断提升。
外铸内雕,格高志远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用于指导教育教学行为与管理运行活动的至高价值标准,是学校一切行为的起点和归宿。先进的学校文化是凝聚力、向心力,也是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力。学校秉承“格高志远,行远自迩”的“志远”理念,坚持“德育核心、科研引领、教学中心、和谐发展”的办学策略,紧紧围绕“打造具有鲜明办学特色和一定品牌影响力的优质初中校”的办学目标,突出“人本化”和“终身发展”的特点,努力培养基础牢固、素质全面、能力较强、特长明显、人格健全、社会适应性强的优秀人才,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现代公民奠基。
“志远”教育的精神内涵与学校文化高度契合。学校将“志远”教育所倡导的“格高志远,行远自迩”理念贯穿学校文化建设,用“立志必适合,笃志必勤奋,遂志必反思”的盛实精神武装自身,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学校先后被授予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苏州市信息化实验学校、吴江区文明单位、吴江区AA级特色学校、吴江区绿色学校、吴江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集体、省级三级档案室、吴江区第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优秀组织单位等荣誉称号60多项。文化如水,润物无声,“志远”教育成为了推动学校持续提升办学品质的核心竞争力。
特色课程,润泽育人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近年来,学校不断探索建设志远特色课程,国家课程校本化、人本化实施也基本落实。教师课后反思行为已成为习惯,多样化作业和练习的批改方式、激励性和鼓励性的批语等,已成为学校教师自然的教学行为方式,同时,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正在形成。现在,学校已有科技、数学、信息技术等特色课程,充分地满足不同学段、不同能力层次和不同个性的学生需求。
一个微小的变化能影响事物的发展,一处巧妙的用力会改变事物的航向。学校坚持把德育当成一个系统工程来抓,在校内以课堂为主渠道形成教育、引导、服务、管理模式,在校内外建立社会、家庭、学校一体化德育网络。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学校定期开展“志远之星”评选,树立学生成长旗帜;加强与社区共建,形成教育合力;以赛促育,文明风采大赛创佳绩;心理教育新颖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密切家校合作,实现共担、共育、共享等。另外,学校还逐步完善了班主任队伍培训管理体系,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学生“自主+规范”的德育模式,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合作提升,区域共享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实现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既是长三角教育更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教育更高程度发展的重大机遇。随着《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教育改革与合作发展的指导意见》《长三角地区教育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协作框架协议》和《长三角地区教育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颁布,长三角地区进入教育合作与联动阶段。
学校和上海中小学博雅教育研究所、上海市复旦初级中学合作管理办学,共同参与的“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合作项目”已落地生根,并开办了博雅课程教学改革实验班。博雅实验班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道德品格的提升。课程由上海中小学博雅研究所专家制定,将课程设置分三类:A类课程为基础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重在激发兴趣、传授知识、训练技能;B类课程为拓展课程,包括社团、机器人课程、设计控制与航模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C类课程为综合实践课程,包括跨省区交流考察、志愿者服务、体验课等,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学校还引入了上海复旦初级中学科创类课程和国际化课程,丰富学生活动课程和德育课程体系,为学生成长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歌德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今后,学校将继续上下一心,努力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围绕“补短板、强基础、提质量、铸品牌”,精准对接学生发展需求,精心谋划教育教学改革,精耕细作,铸就根植区域发展、合作提升、面向未来的教育品牌。(任晓松 段天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