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促进科教融合 构建人才培养新范式

[db:作者]  2020-12-11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高等教育的改革关键在于人才培养的社会面向性,即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能够快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直接服务社会发展。在这一要求的驱使下,人才培养效果要实现一种转换:书斋型学生向社会实践者的转换。这种转换必然带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范式”革命,而相应的教育理念、理论及模型都在这场革命中逐渐展开。科教融合理念、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缩写为OBE)教学理念、协同论等,都成为助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论选择。

    在诸多方法论中,湖北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院聚焦“两型人才”(卓越教师型、拔尖创新型)的培养,依据“OBE教学理念”以及科教融合的教育发展要求,将培养目标落脚到学生毕业时自身能力是否能够与社会需要高度耦合,重点解决传统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例如:物理学专业学生科学文化氛围不浓、物理师范教育与中学教育融合力度不足、物理专业学生创新性学习不足等。总的来说,不管是站在教育发展这一宏大叙事角度的科教融合,还是在精细化实操层面凝练的OBE理论,最终解决的问题都是让教育目光实现由书本往实践的“转向”,充分把高校充足的科学研究资源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并最终变为社会发展的生产力。通过几年的探索,湖北大学物理学专业教学团队把现有的科学研究资源和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模块化“配比”,根据学生在卓越教师型或拔尖创新型这两者的专业发展选择,投入不同比例的指导与关注,形成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范式。

    一是物理系教师按不同类型的课程即基础物理课程、物理实验课程、理论物理课程和物理教育课程组建“课程团队”,并实施“课程团队”课程带头人制(类似于科研团队的学科带头人制),每个“课程团队”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课程带头人并定期组织公开课、集体备课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与教学研究,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以利于教师队伍的新旧更替。二是在“OBE理念”的指导下,对中学物理教师和物理学科研人员的核心素养进行全面的调研,在此基础上制定“以产出为导向”的物理专业“拔尖创新型”和“卓越教师型”的二元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培养目标构建持续改进的“动态化”课程结构。三是突出“生本教育”,即结合学生实际和社会需求,依托学校制订的学业导师手册,为每个学生私人定制“一人一册”式的个性化培养计划,通过建立“校内导师”+“行业导师”二元导师制,从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两个层面指导学生有目标、有步骤、有任务地学习和实践,落实培养计划的实现。四是分类型进行“额外营养加餐”,对于“拔尖创新型”方向学生设置“物理文化与人文精神”“物理科学前沿纵览”等课程,加强科学文化与科学思想教育;对于“卓越教师型”方向,设置“物理教育研究方法”“物理教学技能训练”等课程,促进学生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聚焦物理核心素养的发展,从而让“拔尖创新型”和“卓越教师型”的学生培养都能做到“两条腿走路”。五是对于“拔尖创新型”和“卓越教师型”课程教学,采用“X+课程”三融合的课程教学方式,即通过“科学文化与人文精神教育+课程”“科学前沿教育+课程”“科学研究训练+课程”的三融合教学方式,将科学思想、科学前沿与科研方法教育融入物理基础课教学,通过“教育研究方法教育+课程”“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教学技能训练+课程”的三融合教学方式,将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和教学技能训练融入物理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学。在高年级阶段,以国家级别、省级大创项目与创新实验竞赛及自设创新训练项目为“内驱”,以校外游学交流为“外驱”的“双轮驱动”的方式,站在物理学“拔尖创新型”人才和物理学“卓越教师型”人才培养的高度,全方位协同教学,将素质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始终。概括来讲,就是构建了“一体二元三融合”的人才培养范式:构建“一体”——“一人一培养计划”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二元”——“物理学拔尖创新型+物理学卓越教师型”二元人才培养目标及“校内导师+行业导师”二元导师指导,“三融合”——“科学文化和科学方法教育+课程”“科研能力和教学技能培养+课程”“科学前沿和信息技术+课程”融合式协同教学方式,进行高校“生本教育”的实践,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从专业发展及育人实效上看,新的人才培养范式的构建倒逼形成了科教互促、教学相长的良善局面。具体而言,物理专业教学团队的发展得到进一步锻炼,本科教学质量评价优秀率高于同期其他专业,涌现出一批教学名师和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获得者;教师自身发展找到了“活水源头”,在传统的“传帮带”作用下,教师本人也开始成长反思,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走到台前发挥主导作用;教育教学经验呈现“螺旋式”上升态势,课程与教材建设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学生科研素质及社会综合能力明显提升,充分适应了新时代物理学相关专业的社会发展需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高等学校把人才培养作为首要职能,教育者首先必须要有“十年树木”的关切与恒心,不仅要做到因地制宜,更要做到因材施教。一方面,要运用创新理念驱动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专业建设在挖掘自身特色、找准自身定位的同时,一定是创新式、创造式地丰富和完善自身各项机制与内容;另一方面,要运用“以生为本”的理念开展教育、发展教育,教育本身是做人的工作,改革创新无论怎么改、改成什么样都必然要围绕学生成长成才目标、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书写高等教育的“奋进之笔”是一项“慢工细活”的良心工程,需要调查研究、跟踪反思、积极作为;是一项“成人成己”的实践互动,教师在此过程中越发理解教育的本质,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渐成为更好的自己。

    (周斌 丁益民 潘贵军 袁勋)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20-12-12/2012533.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