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首次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由此,以点带面,由线至片,形成区域大合作的“一带一路”倡议,逐步明晰并得以有序推进。
“一带一路”倡议,正在成为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就像一对腾飞的翅膀,正飞向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远方。“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同时,其文化意蕴和对世界文明进步的价值也开始日益凸显。
“一带一路”是文明互鉴的产物和桥梁。正如纪录片《与全世界做生意》开篇所说:“今天的世界,某种意义上是一个贸易创造的世界……从物与物的交易开始,人与人的交流、文明与文明的交融就不曾停止过。生意,就这样改变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今天的“一带一路”,正是历史上贸易推动下不同文明间不断交流、互鉴的产物,其意义在于,为当时和未来的贸易架起桥梁,进而继续在交流、互鉴中促进文明走向更加灿烂的未来。2014年6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讲话指出:“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不同文明间的沟通、联通、合作、交往,留下了“一带一路”这一宝贵财富,中华文明通过“一带一路”吸收、借鉴了大量域外文明成果,由此愈加丰富多彩,不断获得新的文明力量。与此同时,“一带一路”也将中华文明传播到更广阔的世界,为世界其他地区文明的发展提供滋养。
自古以来,“一带一路”的先行者就秉持互通有无、平等交流、包容开放的精神,以平等、谦虚的态度对待不同文明,并意识到傲慢与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在不同文明相互碰撞、交流互鉴过程中,因为彼此不够了解,虽不可避免地有冲突、矛盾、疑惑甚至拒绝,但更多的是学习、消化、融合、创新。正因为此,世界文明没有变成单一的色彩和样式,而是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和充满活力,各国人民在这样的文明交汇中并没有失去自己的本色,而是得以享有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一带一路”作为文明互鉴的桥梁,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美洲、大洋洲,与世界各国发展战略及众多国际和地区组织的发展实现对接联通,在通路、通航的基础上更好通商,进而开展文化交流与沟通,加强商品、资金、技术、人员流通,真正做到了在互联互通基础上达成互学互鉴的文明愿景。
“一带一路”是中国梦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纽带。中国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之间不是彼此割裂的,而是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一带一路”倡议根植历史,更面向未来;源于中国,更属于世界。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占据了国际道义制高点。从文化意义上说,“一带一路”就是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纽带。实现中国梦无疑要以自力更生为主,同时也要认识到中国无法脱离世界独自发展,世界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中国。
“一带一路”倡议,就是秉持和平发展理念,通过与沿线国家开展积极的合作,共同打造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落在实处。中国梦的核心目标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不可能独自孤立地发展,而是融入世界发展的大潮流和趋势与世界共同发展,这个潮流和趋势就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自信自觉是“一带一路”的文化力量。“一带一路”是开放包容的,能否成功实现互联互通、互学互鉴的初心,取决于开放与包容的程度,而开放与包容离不开自信自觉的文化态度。习近平主席2014年3月27日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说:“拿破仑曾经说过,世上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从长而论,利剑总是败在思想手下。”如果说经济好似利剑般力量强大,那么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有强有力的文化力量支撑,才能使经济获得持久的发展动力。
自觉意味着清醒认识“一带一路”对中国发展的意义,意识到其间可能会遇到的各种挑战,意味着伴随“一带一路”的开放过程,修炼内功始终是根本之途、重中之重。只有自觉基础上的自信才是靠得住的自信。华为之所以拥有与世界优秀企业合作发展、为人类未来共同作贡献的胸襟和格局,不仅因为华为人有为人类美好未来而奋斗的情怀,更主要的是来自华为在高科技领域的战略布局和对众多核心技术的掌握,正是这种踏踏实实的自觉,给了华为面对美国打压时的底气,华为很好地诠释了自觉与自信的关系。“一带一路”所蕴含的文化力量也正是这种文化自觉与自信的力量。既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又敢于直面自身不足,这种文化自觉同时也是一种坚定的自信。有了这种对自身充满智慧的清醒认识和深刻了解,就既不会妄自菲薄,也不会盲目自大,如此方能在文明互鉴中真正拥有海纳百川、创造辉煌的自信。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梦对青年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引领研究”[14BKS046]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