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实验中学于2014年4月正式开办,是厦门市为实施“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和岛内外一体化而新建的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大型市直属公办寄宿制学校。学校现有学生3964人,职工317人。
在厦门市各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厦门实验中学与中国教科院、中国戏曲学院携手,紧扣“实验”二字,在学生培养、教师成长、校园治理、党建文化、特色办学等方面,均自成体系,并在全市、全省范围内被广泛借鉴,形成辐射效应。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进
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当下成长,着眼学生未来发展,积极引导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培育广泛的兴趣爱好,努力将学生打造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者。
1.制定一日十项常规,以好习惯养人
基于良好习惯对个人成长及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学校制定学生日常行为十项常规,从早操、早读、课堂学习、大课间活动、午间休息、眼保健操、课外活动、晚自习、晚间休息、学习方法等十个方面,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通过要求学生遵守和执行学校规定,培养强化学生纪律意识,引导学生将良好行为习惯内化于心,为未来成为良好公民奠定基础。
2.推行三维五步教学法,以好方法授人
学校依照人类认知规律,细化学生学习过程,对常规“预习、上课、复习、作业、小结”五步学习法进行丰富、创新,在全校范围内大力推行“三维五步教学法”。“三维”既指管理者、教师、学生三个维度,又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五步”覆盖预习、上课、复习、作业和总结五大步骤,环环相扣,紧密衔接。通过调动和监测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个要素,彰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3.开设“两棋一牌”等智力课程,以好活动育人
学校积极构建智力课程体系,开设“两棋一牌”、书法、京剧等特色课程,聘请专业教师入校教授,让学生在艺术、游戏中学习和思考,在快乐中变得更加聪明。其中,“两棋一牌”融科学、文化、艺术和竞技于一体,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全局观念、战略思想和取舍意识。
4.开展经典名著阅读,以好书籍化人
集结学校数十名教师之力,编写《中小学名著阅读概览》,指导学生开展广泛阅读,与智者对话。推荐书目含文学作品、历史文献、各科知识、哲学名著、经济学著述等。针对每本书内容类型的不同,提示学生不同阅读重点,如文学作品重在感受别样人生,洞察生命真谛;历史文献重在了解人类文明发展,学习借鉴圣贤智慧;自然知识重在领略自然的神秘与宇宙的浩渺;哲学名著重在掌握科学严密的逻辑思辨,更好地认识、分析和解决生活问题。
5.拓展劳动实践基地,以爱劳动导人
学校以集美鳌园、古龙酱文化园、同安竹坝实践基地等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基地参加劳动实践,让学生在亲近自然的同时学会劳动、热爱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价值观;对初一、高一新生实行军政训练,举办学生干部、炊事、京剧、交通安全等各类主题的夏令营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主动融入当代文化生活,积极向家庭成员和社区居民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自觉做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搭建多种成长交流平台
促进教师快速成长
学校名师荟萃,现有名校长工作室1个;正高级教师1名,特级教师2名,博士4人,硕士127人,省学科带头人3人,专家型教师2名,市学科带头人8人,市骨干教师34人。教师近三年在教师技能大赛、课堂创新赛、班主任技能赛等赛事中,荣获省二等奖1项、市一等奖13项、市二等奖20项、市三等奖43项、市单项奖22项;“一师一优课”比赛,获省级优课14节、市级优课25节;已立项的国家级别课题有5项(结题2项),省级课题13项(结题7项),市级课题23项(结题13项),区级课题19项(结题11项),校级课题21项(结题8项);发表CN论文318篇;获各类教学成果奖6项,省二等奖1项、市一等奖12项、市二等奖3项、市三等奖3项。
1.要求全体教师“身正为范”
学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多场合、多渠道地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厦门市中小学教师师德规范十不准》等重要文件,大力弘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努力营造教师队伍风清气正的工作作风。党委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大宣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着力提升党员教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监督保障作用。
2.教研活动常态化多元化
学校竭力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依托中国教科院和市教科院,多次邀请田慧生、曾天山等知名专家莅校授课讲学;邀请百余位特级教师及100多位名优教师来校指导;以“幸福教师”为教师专业发展理念,引导教师确定自我发展方向和目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行“双培养机制”,通过党员联系群众制度、谈心谈话、创建党员先锋岗、党员名师工作室、过政治生日等,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教师,把教师发展为党员;实行“三一工程”,规定每位教师每学年开设一堂高质量公开课、撰写一篇教学反思和一篇教学论文;强化校本研修,规定教研组每两周一次主题活动、备课组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活动,每位教师每周300字以上的学训心得;加强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帮扶等活动鼓励教师“走出去”。
3.主动适应课改新要求
为确保教师尽早适应新课改精神,学校每年选派优秀教师赴北京、上海等地进修学习,要求教师熟悉新课程标准,积极适应课改、融入课改,持续学习,更新理念,关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与提升,提高教学育人水平;组织教师团队自主开发校本教辅材料,建构与“五步学习法”相匹配的校本作业体系。制定《厦门实验中学“新高(中)考”改革实施方案》,从课程实施、教学管理等方面入手,全面为新课改的贯彻落实护航。
德育工作全面扎实有效
关注师生心理健康
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立德树人、行为规范、生活规范、学习规范为重点,要求教师对学生实行全员家访,积极开展德育工作。
1.开辟设立三条德育主线
学校德育工作从三条主线切入:一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德育主线,由学校德育科、年段德育指导小组、班级德育工作小组构成,层层配合,环环相扣;二是以学生干部为主体的德育主线,由团委、学生会、少先队,年级团总支、学生分会,班级团支部、班委会三级构成,发挥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作用;三是学校、家庭、社会、自身四位一体的教育主线,办好家长学校,争取家长支持,聘请潘涂派出所领导担任综治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形成“校内校外处处有人教,在校在家时时有人育”的德育特色。
2.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配有3名专职心理教师,设有咨询辅导室、团体活动室等功能区域。在长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学校逐步形成“3个2”的特色做法:第一个“2”是“两个抓”(“抓早抓实”)。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学校第一时间以“致厦实师生的一封信”等形式,安抚师生恐慌心理;集心理组教师力量,编撰《厦门实验中学学生心理防疫手册》,为学生提供心理指导。第二个“2”是“两个一”(“每周一建议”和“每周一辅导”):针对新冠疫情可能给亲子关系带来的影响,学校每周分别向家长、学生推送300字的亲子建议和500字的心理辅导材料,指导家长、学生和谐家庭成员关系。第三个“2”是“两个有”(“身边有组织”和“释压有活动”):通过凝聚家庭、学校及社区、派出所等力量,组织线上线下活动,舒缓师生疫情期间焦虑情绪,保持身心愉悦舒适。
3.社团活动满足多元兴趣
学校大力发展学生社团,打造包括京剧、书法、非遗项目(扎染、绕线编织、竹藤编、古法造纸)等在内的精品社团,以健康积极的社团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现有忆蜀文学社、辩论社等社团共计23个。社团每年在学校各类比赛和展演活动中均有精彩表现。蓬勃发展的社团文化既丰富了学校文化氛围,又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2017年,京剧社团被授予“全国优秀中学生国学社团”荣誉称号。
教育教学常规落实到位
潜心育人结硕果
学校在教学管理上致力于创新课堂教学既有模式、搭建智慧课程教学体系和探索解决当下教育教学新问题。
1.注重教学常规具体落实
制定《厦门实验中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对教师备课、课堂教学、调代课等常规环节提出明确要求,从源头上规范和管理教学各个环节;以抓好教师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检测和反思六个环节为突破口,强化集体备课,确保课堂教学质量;每学期两次不定期的教案、作业批改抽查和随机推门听课,及时发现情况。2020年10月,学校出台《厦门实验中学关于加强优秀生培育的指导意见》,打通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三个学部,全面构建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优秀生培养模式。
2.着力打造校本作业体系
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自主编写教辅材料,使教辅材料更贴近学生实际。教辅材料涵盖学案、作业(课后练)、课练(限时训练)、周练四项内容,学生所练内容均为教师精心挑选和设计的题目,避免机械式、无效训练,从根源上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就四案习题,教师力争做到四“精”(精选、精练、精讲、精评)、四“必”(必发、必收、必改、必评)和四“结合”(与作业八个“要”结合、与五步学习法结合、与考点教学法结合、与家教式辅导结合)。
3.缤纷校本课程寓乐于学
学校精心开设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校本课程。重构校本课程框架,将最初的竞技类、知识类,拓展为“语言与文学”“数学与科学”“人文与社会”“艺术与审美”“体育与健康”“信息与技术”六大核心板块。其中,太极、国学、拉丁舞、机器人制作等校本课程,授课内容生动有趣,贴合现实生活,深受学生欢迎和喜爱。
4.音体美活动促全面发展
学校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发展一至两项能长期坚持的体育运动,每学年举办春秋两季运动会,竞技内容在田径、实心球等传统项目的基础上,新增围棋、桥牌、国际象棋等益智类体育项目。在培养学生艺术素养方面,学校以京剧文化艺术为载体,教授学生“唱念做打”,带领学生“识脸谱、绘脸谱”,让学生在接触了解国粹艺术的同时,提升审美能力和品位。
5.教学育人成果不断涌现
学校学子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捷报频传,获国家奖13人次、省级奖150人次、市级奖428人次;体育竞技比赛获国家级别奖项20人次、省级奖项56人次、市级奖项159人次;艺术比赛获国家级别奖项104人次、省级奖项46人次、市级奖项143人次;中考P值连续4年名列前茅,2020年学校首届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7人考上清华北大;高中部教育教学质量一年比一年好,地理、生物等学科在近期市质检中跻身前列。
校园环境人文气息浓郁
“一体两翼”引领发展
1.校园优美、典雅而现代
学校占地200余亩,绿树成荫,花草交相辉映。以京剧特色为亮点,开辟宣传普及京剧知识的京剧文化长廊;以书圣王羲之字体,题写学校的校名、路名和楼名,打造弘扬传统文化的书法广场;建造集课程教学、科学普及与环境美化于一体的生物园、地理园和能源文化长廊;设计紧跟时代的“四个自信”文化线路和“立德树人”文化广场,将红色基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
2.“一体两翼”助力发展
学校现已形成“一体两翼”的现代化高效治理体系。“一体”即“精新”教育思想,“两翼”即“十个好”(好机制、好校园、好规划、好理念、好制度、好班子、好老师、好校风、好学生、好前景)的治校方略和“五个点”(好习惯、好方法、好教辅、好活动、好书籍)的育人抓手。在“一体两翼”现代治理体系的引领下,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仅用5年便实现由未定级到“省一级达标高中”的华丽蜕变,刷新省市一级达标高中创建时间纪录,成为福建教育史上快速优质发展的经典案例。
3.安全工作扎实有效
学校创设“三维五步”安全工作模式:“五步”即安全工作的五个重要方面(落实落细、联防联控、排查排解、筛查筛选、教育教导);“三维”,指“五步”安全工作均从三个维度具体展开:“落实落细——时间、空间、人员”“联防联控——社会、家庭、学校”“排查排解——天上、地面、地下”“筛查筛选——表象、心理、趋势”“教育教导——室内、室外、周边”。在“三维五步”安全工作模式的助力下,学校织牢师生生命安全“防护网”,连续5年被评为“厦门市学校综治安全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红色党性铸就师魂
全面落实新时代教育思想
学校现有党员教师146名,其中党员骨干教师20人。党员教师在教学育人、行政工作等方面,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2019年,学校党委被分别授予“教育系统先进党组织”和“全市先进党组织”荣誉称号。
1.紧跟中央,师生共学新思想
学校党委倡导“六个跟上”(政治站位跟上中央精神、思想观念跟上时代发展、教育内容跟上社会变化、教育手段跟上技术创新、教育能力跟上目标理想、工作成效跟上领导思路)。在“六个跟上”理念引领下,学校积极贯彻《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和上级指示精神,扎实开展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组织生活,创造性开展“一党员,一旗帜”“一支部,一堡垒,一支部,一项目”“支部党建品牌全覆盖达标建设”“三项主题活动再深化”等活动,行政后勤直属党支部“积极抗疫,教辅同行”项目被厦门市授予“优秀党支部项目”荣誉称号。
2.求精求新,探索新时代学校党建模式
学校受“1331”党建工作模式启发,形成“1451”党组织工作模式:第一个“1”,指建设一个坚强的党组织;“4”,指要牢牢抓住“全面从严治党”“三项主题活动再出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大宣讲’”“学校创建省示范性高中和省文明校园”4个有利时机;“5”,指“党建+理论武器”“党建+依法治校”“党建+精细管理”“党建+质量兴校”“党建+岗位廉建”5个“党建+”模式;最后一个“1”,指努力打造一支骨干教师队伍。学校通过创新党建新格局,努力营造校园基层新气象,焕发校园新活力。
传统戏曲艺术进校园
创新传统德育美育工作
学校积极探索自身办学特色,于2015年9月和中国戏曲学院签署“京剧特色发展合作”协议,将京剧文化艺术引入校园,聘请戏曲学院专业教师驻校教授京剧,打造厦实校园文化名片。
1.全面打造京剧校园文化
学校以校容校貌为重点,着力营造以京剧文化艺术为主线的校园文化环境:散落在草丛中、绘有卡通京剧人物的石块,宣传普及京剧知识的文化长廊,介绍京剧五大行当和特有乐器的碑石,陈列有京剧戏服和表演道具的橱窗京剧大师园以及根据京剧剧目《贵妃醉酒》设计的人物雕塑等。
2.课堂教学融入京剧元素
围绕京剧戏曲文化,各科教师主动将京剧元素融入日常课堂教学:美术课,五彩脸谱、各式人物;语文课,写意艺术、同出一辙;历史课,流派发展、与史结合;思想品德课,红色剧目、仁义忠孝。京剧文化穿插课间,大放异彩。民族文化之国粹,在今天的现代化校园,终于找到一席之地。
3.创新传统德育美育工作
借助戏曲艺术“行于美”“用于情”“达于礼”“致于和”的艺术特点,学校以京剧为载体,传递东方审美情韵,讲好中国传统故事,创新传统德育美育工作;教授学生传唱《穆桂英挂帅》《四郎探母》等经典剧目,在宣扬“忠”“孝”“礼”“义”等传统美德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激发他们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4.赢得社会广泛赞誉
在京剧文化的浸润下,学校连续5年获“国戏杯学生戏曲比赛”优秀组织奖;京剧班学生连续3年参加“国戏杯”全国戏曲大赛,均获中学组一等奖,并应邀登台亮相国家文化部门主办的“新年戏曲晚会”,现场好评如潮。2017年,学校成功举办“京剧文化进校园”开放周活动,省市领导莅临参加。开放周活动期间,人民网、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官方媒体广泛报道。2018年5月,《京剧文化进校园实践研究》教育教学成果荣获省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京剧《霸王别姬》获省戏剧展演二等奖。
勇担教育扶贫重任
在全省范围形成辐射效应
学校积极响应中央号召,成功申报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教育精准扶贫与巩固教育精准扶贫成果的研究》。围绕该课题,学校党委组织党员教师,以调查研究、送教送培等形式,帮扶同安区西山小学、宁德民族中学等多家单位,撰写发表《教育精准扶贫宁德模式经验试析》《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讲好新时代德育故事》等论文,积极阐释、传播新时代党的教育思想,在全省乃至全国形成一定影响力。2018年,学校被省教科文卫体工会和省特级教师协会联合授予“教育精准扶贫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未来,我们将继续践行“精新”理念,发扬改革创新、不畏艰苦的奋斗精神,展现厦门实验中学美好蓝图,为推进厦门基础教育的发展贡献应有之力!
(肖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