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信息整合提升设计思维学习能力

[db:作者]  2020-12-19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在南明区甲秀高级中学生物实验室内,教师们正在交流如何利用现代化手段提升实验室教学效果。(资料图片)

    在提倡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在信息技术日益普及和跨学科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通过丰富课程资源来塑造促进和提升孩子们的学习与创新能力,形成更具活力的教育生态?不久前,我们专访了贵阳市南明区教育局局长邓文乾。

    记者:在教育信息化进入2.0时代,教育和培养人的视野与思维方式也要有所改变。您为什么要从“设计思维养成”课程入手去激发目前教育理念的改变?

    邓文乾: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有利于我们地处贵州这样的边远地区的教育高质量发展。如果学校要为将来培养更多凭借所学知识、技能解决一些急难险重社会问题的人才,就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重构教育生态。

    以南明区为例,现在有11万多名学生,近五年我们新建、改扩建47所学校,增加32000多个学位,基本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但如何才能上好学,我们决定从提升和改进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师辅助支撑作用入手去探索,从2018年起在全区探索开设“设计思维养成”这一门课。由于涉及交叉学科的知识,需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快速提取学生学习发展相关特征,建立学习心理的评估模型,为全区中小学生提供信息技术条件支撑的设计思维培养体系。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以“设计过程”为基础,帮助学生借助已有的多学科知识与经验,将跨学科思维、系统思维等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研究现象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团队合作和跨界迁移,有助于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连接,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高阶思维发展。

    记者:在信息化条件下,如何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施“设计思维养成”课程,该课程的实施给全区教育生态带来了哪些变化?学生的收获如何?

    邓文乾:我们结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在三年级、五年级、七年级等开设STEAM课程。在区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的统筹和设计思维项目组专家的指导下,经过一年多实践研究,全区24所试点中小学9000余名学生、100余名各学科教师完成22个项目,聚集了一批种子教师,形成了一套综合课程育人模式。

    截至目前,项目组共组织了40学时现场以及线上培训教研活动。教研活动采取专家讲座、观摩课解析、沉浸式工作坊等方式来进行,为教师普及设计思维的教育思想、跨学科概念以及有效的学习方法。

    项目组以学校为单位,每所学校派遣3至5名各学科教师组成团队,由一名教学干部统筹校内备课教研,参加区里教学活动,协调专家下校观摩指导。如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贵阳分校就围绕“怎么理解设计思维,怎么教学、怎样学习”三个关键问题组织推进教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解决课程理念新、难掌握、没有专任教师等困难,项目组开通线上服务平台为每个教师匹配个人账号以随时提取教学资源等。按照“日、周、月、年”时间段为学校提供日常教学支持服务、每周线上评课、每月专家培训、学生设计思维能力年度测评、教师年度教学成果评比。项目组针对测评数据中反映出的薄弱问题着重辅导,提高了培训效果。

    数字可以见证课程取得的效果。项目学校目前已完成45节录课视频及45份评课报告。19012份设计图纸和5000多件作品见证了9000多名学生和100名教师共同成长的变化。22名学生先后荣获第十七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一等奖等奖项,项目组在贵阳市“市级教学设计评比”等活动中先后6次获奖。

    记者:在疫情期间以及后疫情时代,如何让教师和家长掌握有效的信息化手段和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升全区的教育内涵式发展?

    邓文乾:2020年的新冠疫情打乱了学校正常教学秩序,项目组与项目学校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下,开通“AB设计学院”,以校为单位开展日常线上学习,每周群内互动开展家庭学习活动。以“周”为单位学生进行线上自主学习,提交设计图纸,老师在学习群进行作品点评;每周组织“群动时光”交流活动,在微信群内组织学生作品解析,启动“问题收集器”收集各类提问并提出各种解决方案。

    人的素质是靠综合因素产生作用的,在信息化时代,正确的价值观与核心素养是创新能力的方向和灵魂,这种创新素养培育的线上模式,对促进家校沟通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后,我们将建立一套由“评价体系—课程建设—教师成长—校外补充”等要素组成的高阶思维能力培养体系,全面推动教育内涵式发展。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20-12-20/2012763.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