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智能机器人课程基地
校民乐团新年音乐会演出
“成长在路上”暑期研学:川菜制作
佳农探趣学农
学生文艺演出
殷群 常州市第一中学校长,常州市特级校长、龙城十佳校长。曾获得全国科教先进校长、江苏省“三八”红旗手、江苏省十佳科技创新学校校长奖、江苏省中小学创先争优先进个人、常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常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常州市教育领军人才、常州市教育管理拔尖人才、常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是“江苏省名师工作室(教育管理类)主持人”,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获得者。
平凡质朴的教育情怀
【殷 群】作为校长,我们不断在自问,也不断被追问:“教育究竟是什么?”有人说,教育是陪伴,也有人说,教育是唤醒,还有人说,教育是共生……这些诠释都有道理,也都符合实际并且体现教育的价值。而对我来说,从教28年来,我问自己问得更多的问题是:我能为学生做些什么?我能为学校做些什么?
回首自己的成长之路,我发现,作为一名普通老师,我之所以取得好的教学成效,是因为我注重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适合的教学内容,注重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同作用,注重不断打破学生的认知平衡,促使我与学生之间的信息流动、能量流动。作为管理者的我,无论是在薄弱初中还是在普通高中,之所以取得好的办学绩效,是因为我带领管理团队加强校内外育人环境的建设,加强学校的课程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努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努力为每一名师生创设发展的平台……细细想来,我所做的一切,其实就是在构建有利于师生发展、有利于学校发展的教育生态。
【陶继新】“教育生态”,说得真好!好的教育生态,心灵相通,和谐共生,每个人都能生发出更大的能量,形成更大的合力。有了好的生态,主动积极的工作就会成为“不令而行”的生命常态,学校各项工作取得理想的效果自然就水到渠成。
【殷 群】是的,基于多年的教育实践,结合常州市一中的办学实际,我提出“构建促进生命成长的教育生态”这一教育理想,以引领学校高品质发展。这一理想注重回归教育的原点:那就是“人”。我认为,解密生命成长的密码,构建促进生命成长的教育生态,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生态位”,应当是基础教育的应有之义。
【陶继新】您提到了一个概念,叫“教育生态位”。我的理解是,人生而有异,学生的智力、性格等也是千差万别,所以要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生态位”。
【殷 群】没错。高品质办学要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不同家庭背景、不同认知水平、不同个性、不同特长的学生,努力为每一个学生创造适合他(她)的生态位,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成长。为此,我们重点在环境、德育、课程、课堂、教师、管理等方面构建六位一体的教育生态。
陶冶生命的环境生态
【殷 群】首先,是营造环境生态。一方面,基于环境育人原则,打造校园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基于“学校—社会—家庭”协同育人原则,开发校外德育基地。我认为舒适典雅的自然环境、富有学科特色的育人场所、注重体验的校外基地,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和形成关于人类生存环境的知识、态度、意识和行为,养成绿色、节能、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另一方面,可以让身处其中的学生,通过感知、体验而无需他人的说教,便能实现学科素养和德性的提升。
【陶继新】是的,几个雕塑、多种花木,背后多有人的匠心,因此自然之美也就有了人文的“味道”。这样的环境悄然无语地弥散着精神的光芒,陶铸人的性灵。
【殷 群】我们就是要高质量地打造以美育人的环境。利用校园改扩建契机,具体做了三件事:一是加强地表文化建设。整体规划和建设校园景观,使学校“一湿地、两大道、三林、四园”都能体现历史底蕴、文化积淀,从而陶冶生活在其中的万千生命。二是加强空间文化建设。在国立音乐院幼年班原址建立国立音乐院幼年班史料展览馆,通过展出从这里率先走出的新中国音乐大师的影像、图片、手模等,宣扬他们刻苦训练、献身音乐事业、为国争光的奋斗精神。将常州画派代表作和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学校艺术中心的相关空间,让师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三是加强学科物型文化建设。建造一流的体艺中心,按新的高中课程方案建设高标准的学科实验室、学科专用教室,重新设计布置省智能机器人课程基地和“传承·创新”美育课程基地的物型资源。建设面向全市中小学生的市一中天文台和天象馆。通过建设学科物型文化,深挖学科蕴含的德育资源,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德性成长。
【陶继新】真是匠心独运而气象不凡!通过以美育人的环境建设,可以让学生身在其中,既心畅意舒,又能感悟文化传统中学校历史的悠久与深厚;可以让学生从本校横空出世的大师身上感受艺术的壮美以及大师们人格的光辉;可以让学生在欣赏传统艺术之美的同时,加深乡土情结;还可以让学生在拥有一流学习设施的同时,体验无处不在的文化气息。而天文台和天象馆的建设,则是一项具有前瞻性和深厚教育情怀的良心工程。
润泽生命的德育生态
【殷 群】我们致力于打造自然、和谐、民主和能动的德育生态。其一,以系统观整体架构德育育人体系;其二,以生态演进的观点整体推进育人内容的深化,设计符合学习群落生态演进的学段主题和活动序列,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适合的德育;其三,以能量流动的观点开发德育资源,借助省品格提升工程项目“三原色德育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利用”,通过师生的共同研究、行动实践、交流分享,实现德育生态的再升级和再创造。
【陶继新】这一德育体系的构建,有总有分,而又彼此关联、相互促进。您能否举例谈谈目前正在实施的特色德育项目呢?
【殷 群】好的,我以研学旅行为例介绍一下。我们围绕不同主题,打造了12条精品线路,每条线路除包含名山大川、历史遗迹外,更强调到高校、名企体验,以项目式学习对革命圣地、社会主义建设的标志性工程等开展研究,目的是培养学生责任担当、健康自主、合作创新的品格,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
【陶继新】古人主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生不能只是端坐在教室里,还应当走到大自然和社会以及高校名企中去。这样,才能将所学的知识,形成具有实践意义的经验。
【殷 群】这也就是杜威所说的“一个经验”原则。为了促成学生形成“一个经验”,我们在行前组织研学导师团队,就“课题选择与研究”“研究方法指导”“论文撰写指导”“摄影摄像与多媒体制作指导”“旅行手账制作指导”“出行常识与安全事项”等方面开展培训。旅行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度体验,收集材料,合作探究,完成《研学手册》。此外还推出“带着父母去旅行”研学子项目,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研学需求。旅行后,我们组织成果展评活动,形成《成长在路上》研学成果集。根据学生反馈,我们还不断调整研学路线、对研学资源进行再挖掘。
【陶继新】你们的准备充分而科学,真正做到了有的放矢。学生不但有相应的研学旅行文本可依,又可以由此激发出研究的兴趣,收获更加丰硕的研究成果。别出心裁的“带着父母去旅行”子项目,不但让研学旅行因为父母的参与而更有亲情韵味,而且有的父母还有可能成为研学旅行的“导师”。成果累累的展示能够激发学生继续研究的兴趣,而且这种兴趣不会停留在这一层面上,而是向其他方面迁移,对今后的学习与研究将产生重大影响。
丰富生命的课程生态
【殷 群】课程是育人的重要载体。根据新课改精神,学校创新育人方式,围绕学生培养目标,按照“五关照、五打开”的基本建设思路(关照课程标准,关照学生经验,关照学生培育目标,关照学校特色,关照本土文化;向自然打开,向社会打开,向学生打开,向家长打开,向活动打开),建构融“学科课程、学院课程、活动课程”为一体的、丰富的菜单式课程体系。
开齐开足上好国家课程,加强学科融合,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其中,学科课程在保证学科主体性的同时,强化了信息技术、教育戏剧等其他学科的渗透。天文观测、地缘政治、数字艺术等整合课程的实施,以及采用“超学科主题探究”的方式实施的“胶囊农场”“舌尖上的一中”等综合课程,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陶继新】在我看来,你们所构建的课程还有如下特点:一是在学生各取所需的时候,使其潜能与特长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二是“五关照”为学生的更好成长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与具体的途径,“五打开”展现的是一个宏阔的学习与实践天地,让有鸿鹄之志的学生有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可能。
【殷 群】目前,我校江苏省“智能机器人”和“传承·创新”美育这两个省级课程基地,是课程实施的重要场域。两个基地在项目终期评审中均获“优秀”。
我们开发了满足学生动手和创新需求的智能机器人课程,打造了一支业务精湛、乐于奉献的智能机器人师资队伍。近年来,学生在智能机器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科技竞赛中,共获得世界冠军2次、国际奖项33个、全国一等奖128个、省级一等奖611个。其中,学校机器人代表队参加国际比赛获得4个冠军和2个亚军,2次夺得FLL机器人世界锦标赛现场操作冠军。
【陶继新】智能机器人课程是时代的产儿,也是中学生的至爱之一。你们的教师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因为对其爱之切、研之深,必然会取得丰硕成果,同时让自己的生命放射出别样光芒。
【殷 群】“传承·创新”美育课程基地,强调传承中华文化精髓,让学生从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中获得文化自信,同时引导学生勇于探索创新,发展综合素养。学校民乐团是江苏省“十佳学生社团”,民乐团在全国第二届、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均荣获一等奖;多次在国际和两岸文化交流中担任重要文明使者;多次参加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的专场音乐会。2017年和2019年,民乐团先后两次应邀到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影响力不断扩大。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艺术特色学校”“江苏省书法特色学校”等。
【陶继新】成果斐然!而我更想说,课程实施的成果之大固然可喜,而由此让学生在潜能迸射后激扬起走向未来与成功的动力,就更加可贵了!
滋养生命的课堂生态
【殷 群】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资深教授戴维·珀金斯(David N. Perkins)在其《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中这样说道,“也许,我们需要一种更具有‘未来智慧’的教育视角,在复杂而多变的世界努力培养人的好奇心、启发人的智慧、增进人的自主性和责任感,引导学生积极地、广泛地、有远见地追寻有意义的学习”。
【陶继新】戴维·珀金斯之言是也。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更多关注的是事物,而智慧则直指人的生命灵性。如果只有知识,就可能看着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可是,有了智慧之后,就有可能从一块石头里面发现一道绚丽的风景,从一粒沙子里面发现灵魂所系。智慧虽非生而有之,可如果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课程、构建高效的课堂、开启其好奇心的大门,智慧的女神就有可能翩然而至。
【殷 群】高效课堂源自滋养学生生命的课堂生态。第一,要努力重构师生关系,以促进学习真实的发生。我们强调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启动者、唤醒者和旅伴。教师要善于倾听,要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帮助学生发现错误和局限;要尊重学生,赋予学生自主权;要与学生一起学、一起进步,并适时帮助、支持学生。第二,要构建“五有四化”新课堂(“五有”:创设真实情境,使教学有趣;联系实际生活,使教学有用;注重问题探究,使教学有理;聚焦学科素养,使教学有魂;关注主体发展,使教学有效。“四化”:生活情境化—情境问题化—问题结构化—结构可视化),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第三,提倡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关注从“知识点”上升到“指向素养的课程单元”,要“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大任务、大观念、大问题、大项目’组织知识、技能、问题、情境、活动、评价等,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或事件”。第四,实行跨学科融合教育。我校于2018年成功申报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指向核心素养的学科融合教育的实践研究”,并获教育部重点立项。学科融合教育打破了学科界限,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和交叉,将原本分散的学科有机联系为一个系统,强化学生的融合思维。学科融合教育的价值旨归是回应学科教学的品质诉求,促使学生的认知走向深刻与丰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陶继新】“重构师生关系”意义重大。教师不能只是授业解惑者,更应当是“启动者、唤醒者、旅伴”,“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让学生在课堂上生龙活虎,让思维的双翼展翅飞翔。于是,学生由教师“教会”走向自己“学会”,以至因“善学”开拓出一片天地,这时,“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的奇观就会出现,教师解放了,学生学好了,生命因之美丽,尽情绽放!
涵育生命的教师生态
【殷 群】教育不仅要指向学生的生命成长,也要指向教师的生命成长。没有教师的职业幸福,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学习幸福,也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把“爱心、耐心和责任心”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以系列活动狠抓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教育和师德师风教育,就是要在扎实学识之上厚植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仁爱之心。
作为江苏省首批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我们着眼于“信念坚定、业务精湛、合作和谐、深受欢迎、善于创新、自成风格”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制定了以“分类培养、分层指导”为主要方式的教师专业发展整体规划,实施教师发展三大工程(青年教师发展工程、卓越教师培养工程、名师引领工程)。通过今年刚刚申报成功的“龙城正学”省级“四有”好老师团队项目建设,在构建支持环境、激发发展内驱、提升教师素养、锤练关键能力中推动教师专业成长,从而为学校高品质发展奠基,实现教师转型与学生成长、学校高品质教育之间的良性同步互动。
【陶继新】中国第一篇教育学论著《学记》中所说的“教学相长”,让我们明白了教与学两个方面我们都不能忽视,而应当同舟共济、同时发展。在新时代,教师的成长还应当被赋予新的意义和更多元的内涵。“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教师持续不断地发展,才能教出更多品学兼优的学生。
【殷 群】是的,近几年,学校共培养了“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人、正高级教师11人、省特级教师10人、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1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3人、常州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5人、常州市“三名”工程(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21人、常州市学科带头人21人,拥有市“五级”阶梯人数超过50%。
【陶继新】有其果必有其因。正是有了教师优质发展的工程,才有了名师辈出的教育景观。这些名师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会因为不断发展且又能收获硕果而感到自身的价值。而他们的发展,会让尚未成为名师者“见贤思齐焉”,从而使名师队伍不断壮大,出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可喜景象。
护卫生命的管理生态
【殷 群】良好的教育生态,少不了高效的管理。在以人为本、强化服务意识等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努力营造和谐、共生的氛围,构建民主、平等、开放、和谐的管理生态。突破以单一行政手段推动教育教学发展的方式,注重思想领导和专业引领。
学校以服务为导向,积极探索组织变革,注重发挥非行政性组织的治理作用。其一,不断完善校务委员会和教代会的职能,将校务委员会由学校管理的咨询机构发展成为决策机构,对于涉及师生利益和学校发展的重大事项,如推优评先、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绩效工资分配等都要经过校务委员会讨论通过。对于特别重大的事项,再提交教代会表决。
其二,建立德育工作指导委员会、学术工作指导委员会、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名师智囊团的作用,各委员会各司其职的同时相互合作,促进了学校快速、和谐、健康发展。
其三,通过建立各年级的家长委员会,广泛听取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拓宽了信息反馈的渠道,更加有利于发挥家校的教育合力。
【陶继新】“注重发挥非行政性组织的治理作用”既需要胸怀,也需要智慧。您作为一校之长,并非凡事一一过问,恰如孔子所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校长必谋之事绝对不能缺位;可非校长应谋之事,就应当退避三舍,让位于其他领导乃至教师来做。而且,如此而为之后,大家还有一种被重视和被信任的感觉。而当更多的人用心谋学校之事的时候,就会汇聚成更大的能量,让学校发展得更好更快。
激扬生命的五育并举
【殷 群】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五育并举”是关键。一直以来,我们都非常重视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和体育教育,学校是常州市首批劳动教育示范校,“俱乐部+达人秀”模式被评为“全国中小学阳光体育优秀案例”。校健美操队连续十多次获得江苏省中学生健美操比赛高中甲组团体一等奖。2018年,校男子篮球队、田径队、羽毛球队、女子排球队在常州市青少年比赛中均获高中组之冠。2018年8月,校篮球队还代表常州出征勇夺江苏省第十九届运动会青少年部男子组篮球比赛冠军。2019年,校田径队、男子篮球队、羽毛球队、健美操队在常州市青少年比赛中均获高中组之冠。2017年与2019年,学校两次获得“常州市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联赛”团体总分之冠的好成绩,“体育让人人健壮”不再是一句口号。
【陶继新】重视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对于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现在城市甚至农村的孩子,已经很少品尝劳动之苦,更不用说劳动之美了。适合中学生的劳动,不但可以培养其爱劳动的品质,还有益于其身心的健康。
听了您报出的一长串荣誉,我想学生在这么多的体育赛事中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足见你们对体育教育的重视。更加可贵的是,你们并没有放松在比赛中不可能取得成绩的学生,在平时特别注重体育教育,从而让他们身体更健壮。这既是为他们当下负责,也是为其未来负责。因为一个身体不健康的学生,即使品学俱佳,也未必能够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殷 群】构建促进生命成长的教育生态,师生获得卓越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高品质发展,近几年,学校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绿色学校”“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首批篮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排球特色学校”“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教科研先进集体”等称号。
【陶继新】这么多荣誉称号的背后,是多年来常州一中人在您的领导下持续奋争的结果。诚如您所说:“成绩只代表过去,我们必须面向未来。”现在,您和一中人已经阔步走向新的征程。相信“士不可以不弘毅”的你们,未来一定能获取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