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实践活动回顾:社区院落改造项目式学习,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与成都市盐道街小学相邻的飞龙巷6号院是一个老旧院落。2016年4月,它迎来了一次脱胎换骨的大改造。
面对设施老化破损、环境美化不够、文化氛围不浓等难题,成都市盐道街小学六(4)班40多名孩子接下了重任。
4月16日,院落实地考察;4月21日,分组设计改造方案;5月13日,着手施工;6月2日,调整美化;6月8日,成果展示……
在班主任和专家的指导下,学生们走访社区居民,形成关于“垃圾分类情况”“你心中的红色社区”等调查报告;画出社区平面图,思考改造方案;收集资料,学习“红色文化”和党的十九大报告等文献资料……
学习跳出书本,学生走出教室,教育飞向了更广阔的天地。在这样的项目式学习中,学生们团结协作、手脑并用、创新创造。
几个月后,飞龙巷6号院变得不一样了:空白墙壁被花鸟图、诗词等喷绘点缀着;大门口的活动房屋添置了图书、桌椅,成了一间温馨舒适的阅览室;“请勿乱扔垃圾”等文明标语随处可见,提醒居民文明生活。
学生们的通力合作让这个院落呈现出新面貌,受到成都市委组织部门的肯定,成为当地社区基层治理的样板。
社区院落改造项目式学习,翻转教与学的方式,帮助学生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在分工合作中,有着德育的实效;在调研谋划中,有着智育的体现;在不断走访中,身体变得更棒;在构图设计中,那是美育的检验;在动手施工时,则是劳育的过程,全面发展就这样发生了。
基于真实问题解决的项目式学习,成为盐道街小学通过特色课程实施方式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成功实践。
一种课程搭建方式:“国家课程+特色课程群+实践课程”,实现五育融合
每个学生都是完整的个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应是融合的发展,是在五育融合中实现的基础性发展、个性化发展和社会化发展。如何以国家基础课程为基础,充分发挥学校特色,积极借力地域资源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呢?盐道街小学搭建“国家课程+特色课程群+实践课程”课程系统实现五育融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路径。
立基厚蕴:以国家课程实现学生的基础性发展。盐道街小学充分发挥国家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以学科的融合实现五育融合,探索学科内融合与大单元教学等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式。
尽兴扬长:以特色课程群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盐道街小学以红色基因教育、艺术审美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理解教育四大办学特色为基础,开发特色课程群,探索课题式和项目式学习方式,实现五育融合。熊猫走世界课程、同心圆课程、小语种课程、川剧文化课程、毕业课程、红色基因课程等系列课程,帮助学生在各个平台大放异彩。
适融适切:以实践课程实现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盐道街小学充分挖掘地域资源,聚焦社会复杂问题,开发实践课程,探索项目式学习,实现五育融合。以STEAM课程(种子萌芽记、爱心众筹、未来学校、我衣我秀、好玩的玩具、过山车、未来城市)为主的自然科学实践课程和交通课程、博物馆课程、食育课程、社区改造课程等人文科学实践课程服务于学生们与自然、社会、自我和谐关系的形成。
学校的课程在历史上一直不断探索,尤其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学校更是大刀阔斧开展课程改革研究,盐道街小学始终认为课程是学校所有办学追求的结构性表达。全面培养的实质是基于五育并举的五育融合,五育融合的关键则是课程融合与融合课程体系的建构。
一段文化深耕历程:“适融”文化的守正与创新,驱动课程不断完善
三育为基,美劳跟进(1986—2005):如何解决应试教育存在的重智现象和接受性学习的不足?盐道街小学从“厚德如盐,适融入道”的办学文化中寻找解决思路,依托“小学课内外结合,整体优化教育实验”“‘三力(学习内驱力、学习组织能力、学习毅力)’教育实验研究”,探索出“以活动求整合”的课程整合思路,在“德智体”三育基础上,跟进美育与劳育,实现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整体优化。
迭代课程,五育并举(2006—2014):如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系统的土壤与支持?盐道街小学进一步总结整合育人经验,依托“校本研修网络建设”“品质课堂实践”,探索出“以主题求整合”课程建构思路,开发出囊括学校教育教学全部工作的课程体系和一套课程实施指南,践行五育并举。
适行创生,五育融合(2015—至今):如何进一步健全课程体系,如何将系统的课程真正转化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盐道街小学依托“项目学习对教师团体发展的影响研究”“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项目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等课题,探索出“以大观念求整合”的课程建构和实施思路,开发“国家课程+特色课程群+实践课程”课程体系,探寻实践性学习方式,构建整全育人教师团队,搭建信息适融的支持体系,实现五育融合日常且真实发生。
课程是真实的学习经历,是独特的生命体验。盐道街小学始终坚持以理论探讨、实践创新、多方协同、机制保障等方法,不断从“适融”文化中正基溯源,从真问题中汲取养分,从实践中获得真正的成长——“五育”融合理念始终贯穿,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稳步提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成效已然显现。(罗晓航 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