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忠玲
新教育研究院研究中心副主任
选择做教师,就意味着走上了一条教育朝圣的路,路的尽头是精神明亮的那方。也许在教育朝圣的路上,我们用一辈子的气力都无法到达远方,但是如果能在朝圣的行囊里带着书香,至少可以让自己心里有光,这束光又能照亮身旁身后的人,继续朝圣的路。
我是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农村孩子,当年通过阅读流行的连环画,在心里埋下了阅读的种子。从教生涯开始的那几年,凭着对教育类书刊持续不断的关注,让我在远离城市的乡村小学里,以文字的方式相遇了别样的教育教学风景。
2000年,我由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变身为教育局机关的文秘人员。写多了,常有被掏空的感觉,于是又倒逼着自己急学急用。我知道,从事教育公文写作,其实就是教育制度设计的直接参与者,需要有追逐教育理想的情怀,有对教育本质的清晰认知。于是,借助专业的阅读,我与苏霍姆林斯基、杜威、陶行知、李希贵、窦桂梅等教育大家、名家跨越时空对话,力求回归到教育的原点思考建构。
2013年,我走上了教育行政管理岗位。我觉得作为教育行政管理者,仅仅完成对自己的领读远远不够,需要用顶层设计,去领读所有的孩子和与他们相伴成长的人。我坚信,让师生们与经典相伴,就一定能够实现其精神生命的高度发育。于是,我带着一群“尺码相同”的人,开启了姜堰“大阅读”之旅。
围绕阅读环境的营造,我们着力把读书吧、图书角、楼道拐角建设成学生最向往的“天堂”,让学生和图书零距离接触。组织“五有书香家庭”评比,和电视台合作开播“凤凰读书吧”,运作以共读为主干课程的新父母学校,让阅读的力量从校园向家庭、社会辐射。
我主持推进课程整合实验,培植了一批国家课程创新班,让语文课程这道主餐因为海量阅读更加营养美味,更加个性地生长着。一批以“大阅读”为底色的课程,先后问鼎全国新教育实验十佳卓越课程。因为有了课程支撑,姜堰“大阅读”呈现出行稳致远的态势。面对少数教师“考什么就教什么”的投机心态,牵头打出了评价制度改革的“组合拳”,尝试“变脸纸考”,让读得多的孩子生命“有光”,用评价杠杆赶着少数懒教师走出“教材成为学生全部的世界”短视怪圈。
几年的领读,让我们收获了太多的惊喜:越来越多的孩子,被老师们“哄”上了阅读之路后,享受到了读书的快乐;越来越多的老师,加入了领读儿童的行列,在幸福孩子的同时,品尝到了教师职业的幸福;越来越多的校园,因为牵手阅读,找到了文化为学校立魂的密码。因为牵手阅读,区域教育的生态渐渐发生了改变,持续攀升的高考成绩是阅读带给我们的额外奖赏。
因为阅读,姜堰教育出名了,从2016年开始,每年就有超过50批次省内外同行前来打探观摩,我也先后近百次应邀到各地输出姜堰“大阅读”经验。安徽、山东、河南等多地的区县教育部门受我们的“传染”,开启了“大阅读”之旅。
周国平先生说:“世界上有多少个朝圣者,就有多少条朝圣路。每个人正是靠自己孤独的追求加入人类精神传统的,而只要你的确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你其实并不孤独。”
带着书香去朝圣,我不孤独,也很满足。
影响我的一本书
《我的教育理想》
好书如灯,能够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照亮。我就是被朱永新先生的《我的教育理想》这本书点亮的。在我从事机关文秘工作对八股式的公文感到厌倦,想突破又无门时,偶然间读到了这本书。于是,连滚带爬地读,挖空心思地用,笔下的文字不仅灵动清新了,而且还有了思想。在我走上教育管理岗位后,我又照着这本书描摩的理想教育的样子,以顶层设计之力,推动新教育实验,让区域教育找到了“你们除了有分数还有什么”的答案。近几年,我又成了以实践教育理想为主旨的新教育实验义工讲师,走南闯北唤醒更多的人践行教育理想。可以说,我完全是被这本书的力量牵引着,靠近新教育,皈依新教育,改变了人生行走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