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卫星
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第一实验学校校长
我生于1970年。我们这一代人的启蒙读物是“小人儿书”,也叫“连环画”。小人儿书物美价廉,一本一角至三角钱。但对当时的我来说,一分钱都是贵的。交完学费后,父母不会随便给钱花,他们在生产队出工,辛苦一天所挣的钱,柴米油盐都不够用。于是我捡废品卖钱,放学后、寒暑假,很大一部分时间都花在破铜烂铁的寻找上。废品收购站和新华书店两点一线,我成了常客。相较于“小人儿书”,童话书算是“贵族”。《丁丁历险记》没办法买全,那本厚厚的《童话选》,印象中到上初中也都没攒够钱。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记忆,上世纪90年代,走上教师岗位、有了稳定收入的我,把微薄工资的相当一部分用在了购书上,数年间添置了数千册图书。在我25岁那年,成立不久的小家庭被全国首个县级文明城市张家港评为“十佳千册藏书家庭”。我的这些图书全天候免费向我的学生和社区居民开放,成为张家港市两个文明建设的一个案例。
再后来,成了苏州市中学语文教研员的我觉得,无论是从培养中国的“读书人口”,还是从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来考虑,教师读书都是关键。于是我利用“教育大讲堂”“教师读书群”“我要读好书”等活动阵地,促进教师主动读书,助推教师专业发展。我在2009年创办了苏州教师读书QQ群,成立了苏州教师读书沙龙,吸引了近500名教师参加网上网下读书交流活动。我还和苏州教师书院的同事们一起,两周一次,开展“苏州教育大讲堂”活动,请来朱永新、徐雁、王开岭等专家学者,开设《阅读名人传,汲取正能量》《阅读的力量: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等报告;两月一期,开设“我要读好书”教师读书班,开展共读研修活动。
2015年,因为一次讲座的机缘,我来到陕西安康,了解到当地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状况,于是发起成立了“留守儿童公益群”,迄今已一对一资助留守儿童上百名。在寒暑假走访陪伴留守儿童的过程中,我进一步了解到,这些孩子最需要的是精神的陪伴,书籍是他们最需要的物资。于是,我在我的学校发起“与留守儿童共读一本书”活动,倡导学生将读过的好书附上读后感或推荐信,捐赠给留守儿童,并留下联系方式,进行读后交流。同时,还开展“你买书,我买单”活动,让留守儿童自己选书,我们买单。
2018年,我来到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第一实验学校任校长,“生命的气息,书香的味道,文明的风景”成为我“文化立校”的追求。在“书香的味道”这一层面,我提出,要“把学校建成图书馆,把学生变回读书郎”。学校把7万多册馆藏书结合学生年级及教师阅读实际,分门别类设置在各个楼层的中庭及走廊边墙壁柜上,全面开放,自主管理,不设借阅条件和环节,让书籍成为流动的生命。同时,将改造一新的原有图书馆办成宝安图书馆新中一实分馆,由宝安区图书馆配书1.5万册,每月更新,使分馆借阅书目实际可达300万册,极大地丰富了学校图书资源,也使图书结构更为合理。分馆周一到周五向学校师生员工开放,周六周日以及寒暑假向社区、社会开放,学校365天不闭校。这个馆校合作的示范项目,使学校图书馆先后获评宝安区、深圳市最美校园图书馆称号。
影响我的一本书
《苏东坡传》
苏东坡在公元1083年做了一件在我看来“最浪漫的事”。当他解衣欲睡的时候,皎洁的月光洒进屋内。于是他欣然出门,前往承天寺,找到一个叫张怀民的“闲友”,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后来,他把这件事情写成了语文教科书中的名篇——《记承天寺夜游》。正是因为这篇课文,使我走进了《苏东坡传》。
苏东坡的一生可以用“坎坷多舛”来概括,“乌台诗案”罪贬黄州,官场无情地给他关上了一道门。但这又有什么要紧呢?他给自己打开了更为重要的门,那就是心门。“何夜无月”?是啊,只要心中有月,那就是时时有月;只要胸中月明,那就是处处空明!这是一种洒脱旷达的人生态度:荣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谢;去留无意,坐观天外云卷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