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班的责任田,秋天种的菠菜、小白菜我们已经吃上了,明年开春菠菜还能长。”河北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二年级学生康建龙指着校园里的一片空地说。虽然隆冬时节已经是农闲时间,但这所校园里的学生们还是喜欢隔三差五到田间地头转一转,哪怕只是捡捡石头、松松土,这对他们来说都是新奇的劳动体验。
封闭管理倒逼开辟劳动实践基地
一所高职院校拿出20多亩土地让学生耕种,这样的大手笔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说起这件事,该校党委书记张少华告诉记者,学校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努力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今年9月开学,因为疫情校园实行封闭管理,不便于组织学生到校外进行实实在在的劳动,让学生在劳动中出力流汗。学校党委果断决策,把校园内多年长满荒草和堆放垃圾的20多亩土地清理出来,作为劳动实践体验基地,让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出力流汗。
清理垃圾、平整土地、施肥、播种……学校聘请经验丰富的农民现场指导,学校党委班子成员带头参加劳动,按照每班一分地的规格划定责任田,保证全校学生全程参与。张少华告诉记者,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艰辛、感悟“粒粒皆辛苦”的不易,引导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和认同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劳动价值。
劳动传统植根学生日常生活
事实上,劳动教育在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而是已坚持了近40年。该校的前身河北正定师范学校,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启了学生劳动值周活动,一直保持至今。
该校将劳动周纳入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做到了劳动覆盖全体学生、覆盖全过程、覆盖学校全场所。
结合教学计划安排,学校开展校园劳动实践活动,每个专业每学期设置一个劳动周。编写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明确目标任务、劳动标准、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劳动教育要求。该校还选取生活劳动实践成果、生产劳动实践成果、服务性劳动实践成果,通过图片、视频、成品、现场制作等形式,进行全校范围内的劳动教育实践成果展示和交流。
今年9月,为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学校党委出台了《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对劳动教育进行顶层设计,融入育人全过程,明确学生要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
在校园里,大学生们到班里的劳动实践基地翻土、施肥、播种、浇水,拿着笤帚、墩布打扫宿舍、教室卫生,在“引企入校”的数控车间生产出口海外的零部件……这些劳动场景随处可见。
劳动精神激励职教人才培养
该校校长陈嘉兴介绍,学校结合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点围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组织、劳动安全和劳动法规等,系统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为职教人才打上崇尚劳动的底色。
该校将劳动教育设为必修课,融入公共基础课,并渗透到专业课程。《方案》规定,劳动教育必修课不少于16学时。公共基础课中,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点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劳动法律法规教育;公共体育课注重劳动安全、劳动技能教育;就业指导类课程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和创业观。专业课程则要明确课程具有的劳动属性和劳动指向,强化劳动伦理教育和未来专业劳动发展趋势教育,培养学生“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以及吃苦耐劳、团结合作、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该校结合高职专业特点,开展“专业+劳动实践”“创新创业+劳动实践”。以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依托,组织学生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利用见习、实习期安排学生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活动。
劳动之余,该校还组织劳动教育主题班会,师生一起畅谈劳动体会,围绕“什么是劳动,怎样劳动,如何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中发挥劳动精神,成为新时代的奋斗者”等话题展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