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这些从心灵深处打捞出的文字,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文字间辉映的童趣、情趣与理趣。
在当代儿童文学界,孙卫卫是为数不多的长期创作散文这一“偏师”文体的作家。作家与文体的遇合,多来自个体才性的无形“指引”。自从事写作以来,孙卫卫在散文、小说、绘本等多种体裁领域均取得了实绩,但对于散文,他却始终有着一种特殊的“偏爱”。继2013年荣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的散文集《小小孩的春天》后,新近出版的“少年心”系列(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是孙卫卫儿童散文创作的又一重要突破。
如果说《小小孩的春天》是聚焦儿时生活的童年回忆录,那么“少年心”系列则是一部相对完整的精神成长史,它由《我小时候》《我要做好学生》《只有一个你》《把自己扔进书房》四部散文集组成:《我小时候》是一本以童年往事为基础的回忆性散文集,被孙卫卫称为《小小孩的春天》的姊妹篇;《我要做好学生》主要收编了作家学生时代的成长趣事;《只有一个你》以“教育与成长”为主题,记录了作家向生活、师长、文化名家学习的心路历程;《把自己扔进书房》则是作家关于买书、读书、结交书友的书香生活实录。刘绪源在《今文渊源》中指出“生活终究有限”,“要写得多而好,那也行,就是必须得将题材扩大到全人”。“少年心”系列不仅以真实记忆为基础,发掘日常生活中的吉光片羽,还将题材扩大到阅世读人、书斋生活等方面,显示出书写“全人”的努力。阅读这些从心灵深处打捞出的文字,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文字间辉映的童趣、情趣与理趣。
“少年心”系列所溢出的童心童趣,大致可概括为“本色的天真”与“质朴的淘气”。一方面,当作家以孩童的目光回望过去时,常会在成人看来平淡无奇的生活琐事中发现鲜活的生机和有趣的内核,如作家写儿时的“我”期待吃到杏子的兴致勃勃(《买杏》),也写还钱清账后的如释重负(《卖书还钱》),儿童不加掩饰的快乐在他的笔下被刻画得真切自然,这种对待生活小事充满兴致的一派天真正是儿童情趣的本色复现。另一方面,不同于《红楼梦》中贾政“责骂”宝玉的“精致的淘气”,孙卫卫散文中“淘气”的底色是为质朴,这里的“淘气”不是极端的顽劣,而是“稍有逾矩”的小幽默。比如,他以第三人称写不舍将爱书借人:“你骂他是吝啬鬼,从来没有见过的吝啬鬼,千年才出一个这样的吝啬鬼,他也不借给你,他说:‘我才不上你的当呢!’”(《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这时的作者已是成年人,但文字间透露出的却是孩子式的淘气,这多是源于作家“走过少年时,仍存赤子心”的稚性气质,阅读此段,很难不被这种自然不事雕琢的率真之气所打动。
散文之“情”,既指“性情”也指“情感”。一方面,具有“真诚”文学质地的散文可谓是作者性情、人格的外化,阅读“少年心”系列,读者可分明感受到站在文字背后那个谦逊、内敛、坚定、善思的孙卫卫。另一方面,“彼时彼刻”的情感流动,是散文拥有真切感人“人生味”的重要质素。无论是《买杏》中委屈的泪水,还是《偷钱》中从故作镇定到惭愧承认的心灵轨迹,或是《怀念庄之明先生》等文章里怀念逝去前辈时令人动容的殷殷之情,都是作家心灵的真切回响,也是人类共同情感的自然流淌。
翻开“少年心”系列,不仅能够品味妙趣横生的童趣和丰满动人的真情,也得以触摸到作家思想的纹理。重叙事而轻抒情是孙卫卫儿童散文的突出特点,他将人生的探索和生活的感悟自然地融化在“有我之境”的叙事中,使“理”呈现出真切感人的文学力量。例如在《少年阅读》一文中,孙卫卫回忆了少年时代读物匮乏,多数时候只能以教材中的故事、儿童杂志、亲友家的书为精神食粮。作家所描绘的“书生活”虽与如今大多数的儿童生活存在距离,但少年孙卫卫对书的珍视和热爱文学的皎洁之心,却具有跨越时代打动人心的光彩,而作者依托真挚的叙事所喟叹的“阅读改变人生”,就具有了人生的温度和有力的感召性。
“平淡素朴”历来被看作是散文创作的至高境界,其内涵一般涉及语言的朴实简练、叙事手法上的白描、情味的含蓄等。孙卫卫对此有着自觉的美学意识,他曾多次谈及自己对前辈作家孙犁、汪曾祺散文风格的喜爱,并在创作中积极延续着“淡美”之脉。就语言来看,孙卫卫的散文语言大都选取语言中近乎口语的部分,浅白流畅如与人谈心,有着五四白话散文“谈话风”的余韵。选择最能突出事物本质和核心的语言简练叙事,是白描手法的精髓所在,“少年心”系列中不乏这样“简而有味”的表达,如孙卫卫写童年时“我”的梦想天马行空,常常变幻,但又笔锋一转写道:“真正的梦想,是偷偷藏在心底的,谁也不告诉。”(《我小时候》)作家寥寥几笔就将“真正”梦想的重量凸显了出来。在孙卫卫看来,在真心热爱的事物面前,“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的坚定不只是成年人的专属。作家借由朴素的语词、简练的句式,试图调动起读者感受言外之意、主动补白“梦想何为”的阅读主体性。
从创作时间上来看,“少年心”系列所收录的散文时间跨度较长,有写于1999年的《书一天天多起来》《世界上最快乐的事》,也有2019年的新近之作《我小时候》《走路》等。阅读这些“从记忆中抄出”的文字,可以真切地感知孙卫卫在20年间的心灵轨迹与艺术成长,更得以触摸到作家那颗跳动的、恒在的“少年心”。对于儿童文学作家来说,葆有“少年心”意味着拥有进入儿童生命空间的通行证和以“孩童之眼”阅览成年生活的天真气质,孙卫卫的儿童散文正是经由此径获得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值得长期瞩目的潜力。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本文系2019年度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儿童文学跨学科拓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