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构建科研创新新格局

[db:作者]  2021-01-26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近年来,贵州中医药大学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抓科技创新,推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协调发展,整合科技资源,勇挑科研创新历史责任,拓宽科学研究大视野,服务贵州“三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

    牢记使命

    致力基础研究

    “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学校紧扣贵州民族医药资源优势,依托中医、中药、民族医药等10个研究所,开展苗医药理论研究集成,推进苗医药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动苗医药科学研究应用上新台阶。

    倾力打造高水平研究平台。人才是贵州民族医药事业科研创新的瓶颈。学校倾力建设国家苗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填补了国家民族药产业发展工程技术研究平台的空白,实现了贵州中药民族药领域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零的突破,被评为2014年贵州经济十件大事之一。学校牵头联合成立苗族医学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培养苗医人才、建设苗医学科、推进苗医学技术转化开发。苗医药重点实验室是贵州仅有的民族医药省级重点实验室,着眼于苗医药基础理论研究、贵州苗医药产业化发展,为省内外苗药企业提供科学技术和专业人才支撑。

    不断取得高水平科研成果。学校主持两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居全省前列。“十五个少数民族医防治常见病特色诊疗技术、方法、方药整理与示范研究”实现了贵州省在国家“中药现代化”医学类项目上零的突破,奠定了该校在民族医药研究方面在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的地位。“苗药大品种开喉剑喷雾剂、金骨莲胶囊的关键技术提升与应用示范”解决苗药发展关键共性问题,形成覆盖苗药全产业链的相关技术体系,为苗医药现代化提供示范,助推苗医药产业转型升级。

    民族医药事业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以苗医药为代表的民族医药项目占学校国家级别科研项目60%以上,促进了贵州民族医药产业大发展。“苗药理气活血滴丸国家新药的研究开发”获2015年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是自国家新药注册审批以来贵州省获得的首个具有原始创新和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以苗药为主药的创新药物,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苗药头花蓼深入系统研究与产业化开发关键技术推广应用”获2018年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举旗定向

    担当时代使命

    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学校投身疫情防控,积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115名勇士奔赴黔鄂抗疫一线,实现了“零死亡、零感染”,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贡献了贵中医人的智慧力量,赢得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领导和中国科学院仝小林院士的高度肯定,受到武汉、鄂州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学校以切实提高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能力为抓手,出台多项举措提高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能力。建立“平战结合”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方案,成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领导组织机构,针对医疗救治、感染防控、药品保障、后勤保障、安全保卫等方面建立统一指挥、灵敏反应、有序协调、高效运转的应急管理系统。通过培训加强临床医务人员对系统的适应,确保应急队伍“召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加强临床医学科教改革,提高医学生创新能力。学校探索创建具有中医特色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立足中医学科特点与中医人才成长规律,创新模式,充分发挥中医在预防、治疗、康复上的特色优势,找差距、补短板、冲一流,补齐急救等方面不足的短板,全面提升学生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促进中医学专业学生成长成才。

    进一步优化医联体医疗救治体系。以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目标,明确医联体建设方向,以两所附院为“桥头堡”,发挥医联体的资源共建共享优势,从省会城市到市州和县级区域,合理布局医疗资源,逐步提升医联体成员单位的医疗能力建设,强化重点医疗学科建设,储备应急医护力量,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不忘初心

    服务地方发展

    站在历史交汇点,学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重构科研创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

    紧扣特色高效农业主线。紧紧围绕省委关于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做大做强十二个重点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整合科技资源,狠抓科技创新,牢固树立“政产学研金”一体化发展思维,以服务贵州“三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打造卓有成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着重凝练特色产业内核。按照高质量发展理念的统领,着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突出产业升级和融合发展,引导中药材种植向大健康产业发展。围绕大健康产业内核探索建立中医药民族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和产业化,提升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科技成果社会服务能力。着力为贵州省中医药产业发展问诊把脉,探索适宜贵州中医药发展的新路径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解决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困难,研究关键科学技术,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正风扬帆

    引领科研创新

    学校积极推进科研体制改革,进一步将前沿科研和教学相结合,充分培育、发挥学生的创新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科研观,让更多年轻教师、研究生加速成长为科技创新主力军。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树立科学的科研绩效观。经费上不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加大稳定支持力度,给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更科学的经费使用权,保证科研人员合理工作待遇等。扩大个人科研选题的选择权,赋予师生更大自主权,让科研人员从与科研无关的繁杂事务中解脱出来。

    按照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引导师生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在科学研究中争先进、比贡献。引导师生加强对外交流,全面开展与地方政府部门、企业的合作,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将科研创新落实到产业上,建立引领研究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体系,为提升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供制度保障。

    (贵州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刘兴德)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21-01-27/2013847.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