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创建“四引领四联动”协同育人新模式

[db:作者]  2021-01-26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扬州职业大学美丽的校园 扬州职业大学“一二·九”成果展示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的一项系统工程,客观上要求全体师生在学校顶层设计、制度落实、社会支持等条件下发挥各自的组织能力,形成合作、配合、互补、同步的协同效应;将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实现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的相辅相成;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理论引领与言行示范育人的同向发力。

    扬州职业大学在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构建以制度、文化、项目和榜样为引领,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党团活动与社会实践、师者教管与家长育导相互联动的“四引领四联动”协同育人模式,有力回应了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命题——

    “四引领”是高职院校建构协同育人体系的核心内容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突破现实壁垒,让所有部门和全体师生扮演好学校办学和治理的“剧中人”,需从解决矛盾的主要方面入手,着力发挥制度、文化、项目和榜样的重要引领作用。扬州职业大学的做法是:

    ——制度引领为协同育人提供了根本保障。制度是一种具有公正性、合理性、严肃性,能够为人们行为提供秩序指引的各种规范。扬州职业大学以多元主体协同育人为导向,狠抓制度建设,实施思想政治工作相关制度、二级学院副科级以上干部“三联系”制度,创建实施德育学分综合考评制度、“三全育人”考核办法(全体员工计分的实施方案)和教学“三三三”全过程督导制度,推行课程思政建设制度和不断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等,增强了校内不同群体协同育人意识,规范了协同育人行为。总体而言,制度引领为协同育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根本保障。

    ——文化引领为协同育人提供了环境熏陶。文化氛围是一种社会团体的精神与价值表现,是一种由学校成员的个体文化和集体文化融合在一起的文化现象。它对学校成员的行为方式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和一定程度的影响力,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提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扬州职业大学依据国家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精神,通过强力打造“一二·九”科技文化艺术节和创办辅导员节等校园品牌活动;举办线上线下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学比赛;编写出版《大学第一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篇)高职学生读本》《榜样的力量》等辅助教材、相关专著和发表相关论文;创演系列红色话剧,把许晓轩(长篇小说《红岩》中的许云峰、齐晓轩原型之一扬州籍革命烈士)、朱自清等人物搬上舞台,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育人环境。除此之外,还充分挖掘校园环境、建筑和图书等蕴含的隐性思政元素,发挥其育人作用。

    ——项目引领为协同育人提供了动力源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时代要求高职院校教师不能再做简单的“知识搬运工”,必须在教学与科研的相融相长中培养学生的思辨、创新能力。

    扬州职业大学通过建立党建、思政和家风教训等研究会,有针对性地开展项目研究;鼓励各级各类教科研项目申报、研究与成果的转化,大力支持高级别课题申报;设置校级中青年学术骨干和高层次领军人才项目,资助培育各级学术人才;设置校级教科研团队建设项目,资助培育省级以上教科研团队。学校多措并举,调动多元育人主体开展项目研究的积极性,为协同育人提供了强大动力。

    ——榜样引领为协同育人提供了精神激励。“榜样的事迹、品格及信念构成的榜样文化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榜样人物是中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真实写照。

    扬州职业大学坚持践行“树榜样、育榜样、宣榜样”理念,通过校领导班子成员进课堂、进宿舍、进食堂、进社团、进网络,带头深入一线联系学生;邀请社会道德模范、优秀校友等进校园进课堂;评选教学名师、最美职大人、育人模范和优秀学生干部、国家奖学金和励志奖学金获得者等,通过报纸等各级媒体平台宣传校内榜样以及社会道德模范、英雄人物先进典型事迹,对协同育人起到了精神鼓舞和示范激励作用。

    “四联动”是高职院校实现协同育人的重要路径

    扬州职业大学认为,新时代高职院校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与力量,加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党团活动和社会实践、师者教管和家长育导相互联动,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和协同育人格局,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路径。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联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抓好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工作,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为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扬州职业大学不断强化课程思政建设,实施“三教”改革,建立优质的课程思政团队,构建系统的课程思政教材体系,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使每门课程和每位教师都发挥育人作用,形成课程育人的联动机制。目前,扬州职业大学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已成常态。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联动。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就业去向主要是企业,为了做好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衔接,让学生在就业时尽快进入工作状态,需要促进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联动与融合。

    扬州职业大学与企业合力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培育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敬业精神,实现价值观、具体实践和体制机制上的联动,建立起了各自的特色文化与品牌文化。

    职业生涯是学生的第二生命,人生能否出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职业的成功与否,而这又取决于企业与高职校园文化的相互渗透程度。扬州职业大学注重校企文化建设的相互联动与融合,建立校内工厂与创业孵化基地,邀请“扬州好人”、工匠大师、企业家等“走进来”,让学生在校期间就练成“准职业人”。

    ——党团活动和社会实践的联动。实践是人存在的方式,实践是青年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环节。无论是校园的“一二·九”科技文化艺术节、“晓轩”先锋队和“初心”青年党员先锋队的志愿服务等党团品牌活动,还是校外的各类实践活动,都是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把握,落实“知行合一”提升育人质量的有效举措。

    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扬州职业大学还整合社会资源,建立校外思想政治教育“单基地”“双基地”30个,使其发挥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教育作用,从而提升了学生的思辨能力、责任意识和道德修养。

    ——师者教管和家长育导的联动。学生的成长成才主要取决于学校、取决于教师,以质量提升为核心,培养符合国家、社会、企业、行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即在加强文化知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中,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全员、全程、全方位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由于高职学生的特征,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时离不开与家庭的通力合作,父母长期的正确引导和正规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基础和补充。扬州职业大学通过建立家长学校、家校联系制度和家长委员会,强化家校育人的联动,并将家风建设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开创了高职教育培养“全人”的新局面。

    “四引领四联动”是高职院校协同育人模式的时代选择

    扬州职业大学在“互联网+职业教育改革+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背景下,建构的高职院校“四引领四联动”协同育人模式,践行新发展理念,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体现对接“行业、企业、职业、就业”的办学思想,创新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打造了“多元合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

    现在,扬州职业大学多元育人主体围绕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实现学校、企业、社会、家庭育人的同向同行,在“四引领四联动”协同育人模式下,育人水平和育人质量有了提升,在师生中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人物,“三全育人”也得到有益探索。

    “四引领四联动”的协同育人模式,得到了江苏省高等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该课题为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课题“‘供给侧改革’视阈下高校‘三全育人’机制研究”、扬州职业大学教改一般项目“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嵌入式’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阶段性成果。受到了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和扬州职业大学高层次领军人才培育项目的资助,产生出可喜的研究成果,走出了一条“四引领四联动”协同育人的特色发展之路。

    (许金如 仇文利)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21-01-27/2013851.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