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留在异国他乡的出租屋里,对着网课视频学。上了一年网课,新学期还是网课,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近日,谈到疫情之下的澳大利亚留学生活,在西澳大学读环境科学专业的李洋很无奈。
澳大利亚是中国留学生主要留学目的地国之一,近年来,赴澳留学的中国留学生逐年增多。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澳旅行禁令以及涉华歧视事件等消极因素影响,2020年中国在澳留学人数明显下降。
疫情蔓延、种族歧视,赴澳留学困难重重
日前,一项面向5000余名澳大利亚高校国际学生的调查显示,59%的受访者不推荐来澳留学,其中,中国留学生不推荐来澳留学的比例高达76%。
对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秦琳分析,疫情暴发初期,澳大利亚先是对中国发出了旅行禁令,后又彻底封锁边境,致使大批中国留学生无法赴澳或返澳学习。据统计,有6.2万余名中国留学生在澳大利亚之外通过网络授课学习,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一年,网络授课的质量和体验都难以保障。而那些已经在澳大利亚的留学生,疫情期间每天留在居所学习和生活,环境封闭且单调,社交、锻炼和娱乐方式有限,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李洋告诉记者,所谓网络授课就是播放早就录好的视频,虽然有教师和助教在线答疑,但课堂氛围非常差。
然而,这些还不是最大的困难。“网课质量差,自己多努力,也能补回来。可是面对种族歧视,我们真的很无力。”在悉尼大学商学院学习的牛伟基坦言,疫情期间,当地时常发生针对在澳留学生的种族歧视事件,身边很多中国学生都遭遇过挑衅和攻击。
记者注意到,近期,我国在澳留学人员遭遇多起无端辱骂、殴打事件。秦琳说,澳大利亚某些政客和媒体频频恶意抹黑中国,煽动澳大利亚一些不明真相的民众对中国和中国留学生产生敌意。当下,人身安全难以得到保障是中国留学生对澳大利亚失望的最主要原因。
中文交流的留学课堂,“含金量”究竟有几分
澳洲某高校里的一节会计专业课,讲台上的是黑眼睛、黄皮肤,讲台下的听者多数是黑眼睛、黄皮肤;学生小组讨论用中文交流,课堂发言甚至也可以讲中文……
悉尼大学商学院亚洲研究工作组2020年发布的《澳大利亚大学、国际学生与中国》研究报告指出,澳高校不少专业的课堂授课和交流直接以中文进行,部分留学生甚至可以在不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情况下完成商科学位,这与国际教育所倡导的浸入式文化体验理念背道而驰。该报告还认为,澳高校招收中国学生的标准过于宽松,在商科、会计等专业,中国留学生比例超过50%,有相当数量中国留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职业竞争力达不到标准。
“国际教育是澳大利亚的支柱产业之一,留学生经济在澳大利亚收入来源中占有很大比例。中国留学生尤其重要,几乎占到三分之一。一般国家的海外留学生事务由驻各国使馆文化教育参赞负责,而澳大利亚的海外留学生事务则是由使馆商务参赞负责,定位在服务贸易。澳大利亚驻华使馆的商务参赞就经常在中国宣传推广澳洲教育,以吸引中国留学生。”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常务理事、出国留学服务分会副理事长陈志文介绍,相比英美,澳大利亚无论是教育质量还是社会发展水平都缺少竞争力,赴澳留学的“含金量”比较低。
应谨慎选择赴澳留学,不鼓励低龄留学
澳大利亚内政部数据显示,2020年1月至7月,澳大利亚仅收到7.2万份海外留学生签证申请,为2019年同期的40%。特别是从全澳停摆开始,赴澳留学生签证申请数量更是出现断崖式暴跌。每年6月是留学生签证申请的高峰期,2019年6月澳内政部共收到3.4万份申请,而2020年6月仅有4062份申请。
“澳大利亚许多州的州政府和高校都在呼吁,尽快想办法把留学生接回澳洲,尤其是提升中澳教育交流,但澳大利亚政府不为所动,未来中澳教育合作前景不容乐观。”秦琳说。
澳大利亚教育部国际学生注册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有9145名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国留学生在澳注册。
对此,专家强调,留学的时间以研究生阶段为最好,本科也可以,但是坚决不建议中小学生出国留学,低龄留学对孩子成长的弊远远大于利。陈志文表示,一半以上的“小留学生”在留学目的地没有监护人,存在很大安全隐患,转学而来的“小留学生”也容易被边缘化,甚至成为校园欺凌事件的受害者。
对于“小留学生”的留学热潮,陈志文认为,主要原因是一些家长对教育的认知被误导。一些自媒体过度美化西方国家的教育,让一些家长认为孩子被送到国外就可以轻松快乐地成龙成凤。其实,不论在哪种教育理念和教育体制下,想要让孩子成才都要付出诸多努力。同时,在低龄阶段,父母的陪伴和教育也非常重要。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未来的发展机会更多在中国。如果孩子过早出国,变成‘香蕉人’,失去了‘中国心’,基本上就丧失了未来在中国发展的优势。”陈志文说。
(应受访者要求,李洋、牛伟基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