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唐琪)“拔尖创新人才供给不足,始终是我们面临的一大瓶颈。要想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必须取得新的突破。”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外国语大学校长秦和说。
在秦和看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链条,要从学前抓起,并延伸到整个高等教育阶段。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许多中小学和高校进行了探索,但总体而言,没有真正形成合力。她建议,国家层面进行系统设计,打通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壁垒,注重在招生、课程、教学、评价等各方面更好地衔接,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前后接续,避免半途而止。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发挥政府统筹作用,加强资源整合,但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赋予学校充分自主权,鼓励和支持学校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对此,秦和建议,强化学校主体作用,遵循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规律,打破僵化的、“一刀切”的管理模式,在创新人才识别、选拔、培养等方面形成一整套制度安排,形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