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几度春秋,百年老校,立三存真谛。君子以果行育德,正志风帆扬起。”这段意蕴悠长的短词出自宁波市象山县墙头学校校友董卫星之手,表达了他对母校的怀念与期望。现如今,这首词在墙头学校广为传唱,成为墙校人铭刻时光的动人记忆。
象山县墙头学校始建于1903年,前身是由欧氏族人创办的“时敏学堂”。1912年,在现址兴建“欧氏义塾”,1914年更名为果育小学。1937年,现址曾创办过象山首所中学——立三中学。新中国成立后果育小学更名为“墙头小学”,发展至今已成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墙头学校的百年校史就是爱国办校的历史,从最初的“逊志时敏”“果行育德”到现在的“立三”校训,学校始终把立志成人、为国成仁作为自己的办学追求,让学校办学文化厚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并时时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近年来,学校秉承文化立校、立德树人的办学思想,坚持“教书与育人共举,师生与学校齐飞”的办学理念,以“立德、立行、立言”为校训,形成了“以文化人、五育并举”的文化校园,着力构建美丽校园、活力校园、文明校园、人文校园、品质校园。学校处处流淌文化的气息,在这里,青灰古朴的自然文化样貌与多元开放的生态文化样貌交相辉映。
打造承古萌新的校园环境。现今,学校不仅有现代教育设施,难能可贵的是,还有历史馈赠的四大古建筑。古朴厚重的观海楼(藏书楼),见证了墙头先辈的耕读传家,并为后辈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献典藏;精致的欧氏义塾老校门、幽雅的海山文苑见证了先辈办学的风格和追求;恢宏庄严的欧家祠堂,见证了百年墙校的颠沛流离而求学不止。这些古建筑历经百年风云,依然保存完好,被列为象山县文物保护点。它们与现代建筑错落有致,古今交融,是游离家乡的墙校人的精神所寄。与此同时,历史还留给后人精美的景观古迹。巧夺天工的古戏台、红藕香残的荷花池、茂密苍翠的竹林,还有古树、古井、古桥与假山、景观石、广场花坛等山水相依,承古萌新。学校被评为浙江省美丽校园。
营造古雅厚重的文化气息。为更好地发挥“立三”文化的育人功能,让学生不仅看得见校园的美丽,还能看得懂背后的文化烙印,据此,学校围绕“立三”文化进行了全面的文化布置,标牌画廊、楼名景名、围墙标语……都默默地述说着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在进行校园环境建设时,把握百年老校的定位,突出其特有的、厚重的文化气息,以涵养学生的审美、自觉学生的言行、修养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
开展校史文化传承活动。百年校史积淀的、厚重的“立三”文化,也是得天独厚的文化教育资源。墙校人让这些静态的校史文化“动”起来、“活”起来,与读书节、艺术节等相融合,开展“活校史”系列实践活动,通过“文化寻根—文化传承—文化发展”的路径,让学生在“寻校史、说校史、画校史、摄校史、写校史、演校史”等过程中,感悟“立三”文化蕴含的做人道理,使之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实现认知启德、体验立德、文化养德的目的。学校还将“立德、立行、立言”对应为“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三大核心素养,衍生出了古琴、琵琶、书法、吟诵、马灯调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拓展性课程,力求为每名学生搭建素养平台,激励个性成长。
塑造行为文化,建设文明校园。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以“立三精神”为核心、以“切口小、操作性强”为原则持续推进系列活动,比如卫生常规月、学习规范月、以“静下心来学习”为主题的“静美校园”专项行动等。全面塑造文明的行为文化,建设文明校园。
为形成行为文化,探求适宜的德育机制,启动了“点赞美丽:打造农村学校德育联动机制”项目,引导学生、教师、家长、群众各方面主动参与,建立班级、学校、家庭、社会(以村为单位的家委会)等层面的点赞系统,运用各类点赞平台(班级墙报、学校宣传窗、集会、微信公众号、村画廊等),让学生发现美、点赞美、实践美、弘扬美,激发文明内驱力,形成时时鞭策勤奋、处处倡导文明的内在激励机制。“点赞美丽”突破了学校德育工作的瓶颈,全体师生主动参与、良性互动,形成了亮丽的行为文化。学生的卫生习惯、言行举止、学习风气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学校以高分获评宁波市文明校园。
悠久的历史,厚重的底蕴,高品位的学校形象,孕育着墙头学校的文化基因,这种文化就像血液一样浸润在学校的机体中,滋养着墙校人,也让学校的成绩蒸蒸日上。学校荣获首批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学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浙江省标准化学校、宁波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象山县品质校园等称号。学校还是乡村学校少年宫基地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吟诵和创作实验学校、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学校等。(胡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