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别让名校光环助推教育焦虑

[db:作者]  2021-04-06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曹林 中国青年报高级编辑、北大新闻评论课兼职教师

    新闻回放

    近日,一篇《那些清北毕业生,回到了教培工厂》的文章,引发舆论对“清北毕业生涌入教培行业”的讨论。文中写道,无论线下还是线上,清北学生都是教培行业青睐的对象。这些选拔制度下的优胜者,拥有学生家长信赖的招牌。

    主持人语

    “清北毕业生涌入教培行业”,有人担忧这会加剧教育焦虑,形成应试的恶性循环,有人觉得这是清北毕业生的就业自由,别用偏见绑架他们的未来。那么,身在这些名校的学生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呢?这学期我在北大讲授新闻评论课,课堂上就这一话题进行讨论时,不同角度的激荡让我看到了北大的兼容并包和学生的思想活跃。有意思的是,同学们很少代入自己的“北大身份”,而更多以超脱的视角看待这一社会现象。他们觉得,北大人这个身份可能是暂时、临时的,而“公共人”的身份则是恒久的。我欣赏他们的这种跳脱临时身份的公共视角,让自己的观察更加理性和客观。以仁心说、以学心听、以公心辨,这正是评论作为一个公共文体的本义。

 

    这个时代,焦虑成了社会热词。孩子有成绩焦虑、升学焦虑,家长有收入焦虑、阶层下滑焦虑,清北毕业生有就业焦虑、身份焦虑。几种焦虑交织起来,反而助推了教培行业的发展。业内为清北毕业生开出的令人咂舌的高薪、“北大学姐带你学”等爆款系列课程和进入教培行业十年就“财务自由”的神话,无一不让清北毕业生的金字招牌晃了大家的眼。

    然而,抛开清北的光环,考得好,就一定能教得好吗?教培机构和家长对清北毕业生的偏爱,是不是陷入了学历迷思?单从专业性上看,非教育专业出身的清北学生未必能胜过老牌师范大学毕业生。他们在教培行业所独具的,不过是值得炒作的学历出身和颇具“传奇色彩”的个人成长故事。

    教培机构为清北毕业生开出的高薪,能否使教育质量大幅提升还是个未知数,但却实实在在地影响了家长们的钱包。“羊毛出在羊身上”,不少教培机构的课程都是统一编写,再交给授课教师照本宣科,高薪聘请的“清北名师”并不见得有特别优势。然而不明真相的家长为了使孩子们不落后,却着急掏了钱包。

    高薪神话成了校园谈资也不是什么好现象。与低门槛高薪酬的教培机构岗位相比,需要丰富教育经历打底的科研岗位反倒没那么“香”了。“业内神话”对身份的透支,无形之中也向在校学生传递着就业与薪资焦虑。清北学生也应该反躬自思,究竟是怀着对教育行业的热情与向往,还是只想凭着学历的噱头一步挤进名师之列?毕竟在教培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没有一点情怀和理想,恐怕会给学生、家长和未来的自己都挖了一个大坑。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21-04-06/2015429.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