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步转弯时,要注意控制身体重心”“击射和垫射需要根据场上形势变化灵活运用”……3月27日,虽是星期六,但业余训练任务依然丝毫不减。在学校新修建的标准化轮滑球运动场内,烟台大学体育学院教师王志洪正带着一支由30多名非专业学生组成的冰球队,积极备战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冰球锦标赛。
去年以来,烟台大学投资近1000万元改造了2.1万平方米的运动场地,10片网球场、14片排球场和20片篮球场全部铺上了崭新的厚硅PU弹性面层,阳光之下蓝绿相间的新塑胶场地格外醒目,94盏照明灯使球场在夜晚也亮如白昼,加上坚持锻炼的“运动健儿”,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竞赛活动让体育精神落地生根
在烟台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体育学院教师王英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带着一帮非体育专业的学生练习健美操,一练就是数小时。令人没想到的是,一名专业教师带着30余名“业余选手”,经过5年的培育积累,一朝绽放,在2019年11月举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健康活力大赛暨中国大学生健美操、校园健身操舞锦标赛上,夺得普通院校组健美操项目第一名。
如何提高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运动水平、带动更多学生参加体育竞赛?体育学院副院长于鹏飞说:“我们探索出了一套‘四好’工作法,即通过选拔机制挖掘好苗子、开展体育活动形成好风气、号召学生参加竞赛组建好队伍、完善机制奖励学生的好成绩。”
于鹏飞介绍,学校通过运动会和学生体测遴选出在体育运动方面有潜质的学生,将水平较高、热爱体育竞技的学生组成专业代表队,同时组织开展各个层面的日常体育竞赛,带动更多同学参加体育竞技。
“宅男宅女”变“运动达人”
烟台大学环材学院2017级学生冯雪梅正在准备毕业论文,结束了白天的伏案忙碌后,她喜欢去操场跑上几圈。她说:“晚上操场上跑步的同学很多,大家一起运动一下,不仅可以缓解学习的压力、提升睡眠质量和身体素质,还让我戒掉了手机瘾。”
烟台大学从2008年开始每年对全校本科生进行体质测试,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将学生体测成绩与奖学金、毕业挂钩,体质测试与其他考试同等地位。经过12年的坚持,学生参加运动的意愿明显增强,身体素质也越来越好,很多人从刚入学时迫于体测压力临时突击,慢慢转变为养成了主动锻炼的好习惯,越来越多的“宅男宅女”走进体育场,烟大“夜跑大军”人数日益增多。
从烟台大学学生体质测试统计数据来看,2017级7200余名学生参加体质测试,大一入学时体测成绩不及格率为11.7%,良好率为21%,优秀率为1.1%。2018年,学校对这批学生进行了第二次体质测试,不及格率降低了3个百分点,良好率提升了10个百分点。2019年体质测试中,2017级学生体测不及格率降至6.8%,良好率提升至38.2%,优秀率则提升至5.4%。
设施完善,让体育运动遍地开花
体育课之余,学生们想锻炼却找不到合适的场地,校外场地收费又高,怎么办?烟台大学副校长毕可志说,学校在经费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加大投入力度对原有球场进行全面改造,全部更新场内运动器材。
近几年,瑜伽、散打、轮滑等以前看似“小众”的项目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喜欢。据体育学院院长张伟介绍,除改造传统的球类运动场地外,烟台大学还针对学生们的体育运动需求,“按需定制”运动场地,几年来先后修建了手球场、健身房、瑜伽室等受学生欢迎、利用率高的室内外体育场地,并与烟台市体育局合作修建轮滑场地,让“小众”项目走上校园“大舞台”。
依托10余个体育社团,近3年,烟台大学开展了150余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文化活动,其中既有传统的球类比赛活动,也有户外拓展、荧光夜跑、漂移板比赛、轮滑比赛等新兴体育健身项目,还有梅花桩拳练习、棋牌比赛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