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乡镇学校赶超城区学校的典型,成都市龙泉驿区西河中学校(简称西中)一定榜上有名!这所当年为了完成“普九”任务而始建于1994年的年轻学校,在短时间内得以实现逆袭在于他们善借时代政策的东风,构建出“五育并举”的新格局。2020年10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印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新时代,学校教育的使命是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肩负起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这样的形势下,全国30个试验区拉开了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的帷幕,成都市龙泉驿区也成为率先在全国推行“五育并举”的实验区之一,而坐落于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以北的西河中学,2020年8月就已经把“创建五育并举、和谐发展的全国卓越示范学校”作为了学校中长期奋斗目标。沿着这样的共同愿景,学校不仅顺势延续发展,而且创造出了崭新的西中速度。同年,学校发动全体教师,共同研究制定了《西河中学“五育并举”育人质量标准》,在规范育人行为和育人目标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操作规范,和学校去年提炼出的西河中学“六个好人”标准一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西中每个人的言行。
潜心实践“五育并举”为西河中学带来诸多殊荣: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成都市新优质学校,还成为中国教育学会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点校。《四川教育》《成都晚报》等媒体曾对此进行专题报道。与此同时,学校也迎来一批批全国各地的“取经”者,意在借鉴学习西中的成功经验。
让“五育并举”融入生命教育
西河中学一班人认为,教育应该是“生命为本、成人达己”的“生成教育”,因此,生命教育成为西中的核心文化。当“五育并举”遇上生命教育,在生命为本、立德树人的前提下,学校提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的总体育人目标,具体而言,是通过初中阶段学习,让学生普遍能够达成“五有五会、习惯良好、创新创造”的阶段培养目标。其中“五有”指培养五种品质,“五会”指发展五种能力。五有:有爱心、有担当、有目标、有纪律、有礼貌。五会:会思考、会提问、会演讲、会书写、会劳动。以此为依托.将办学理念优化为“生命为本、各美其美、和谐发展”,让“会飞的飞得更高、会跑的跑得更快、能走的走得更稳”。
在西中,有一份专属西中学子的学习生活指南。这是学校根据《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结合中外成熟经验制定的71条可操作性强的校规,命名为《中学生上学期间一日学习生活指南》,简称“西中71条校规”。每位教师(班主任)明确每周要重点培养的学生行为习惯;利用班会课,让每名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学习;利用班务天天清,做好学生每天行为、生活等习惯的总结;开展年级组一日行为常规比赛,加快规范学生行为的步伐。所有这些举措都为提升育人质量和提升学生学业发展水平提供了扎实有效的行为保障。
对具有不同潜能和发展水平的学生实现差别化对待已然成为西中人孜孜以求的自觉行为。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如果低于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学生就无法产生兴趣;如果在学生潜在水平以上,也会遏制学生的发展。因此,更佳的教学应位于学生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之间。为了寻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西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学习最近发展区理论,转变教师观念
在中国教育学会评价办主任秦建平教授的指导下,学校组建评价实践小组,培养一批骨干分子,再通过校本研修、同伴互助等方式,组织教师学习最近发展区理论,全面转变教师观念,为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升教育质量提供坚实的理论保障。
2.精准分析学情,进行差异化教学及课后精准辅导
借助学生潜能测试结果、学业水平测试结果和平时的检测成绩,结合综合素质测试及学生现实表现判定学习习惯,确定学生目标参考分数、应提升达到的分数及对应的考点板块,匹配施教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按照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实际形成实施步骤进行分层教学。结合龙泉驿区学业质量监测平台所反馈的数据,将知识点进行难易度排序,对学生进行科学分析,找准学生监测中所出现的问题,设计辅导方案,匹配其最近发展区所对应知识点的练习题,实现精准有效的个性化个别化辅导。让教育理想落地扎根“五育并举”和生命教育,两者都含有较强的人文色彩。但人文的另一头,便是无法落地扎根。而在西中,这个问题早已不存在,学校巧妙运用教育理论将其转化成为可操作、可量化、可评价的操作机制:
1)坚持实践运用CBUPO理论培养学习动机
CBUPO理论由美国教育探究性学习研究会的创办人提出,他认为,人类内心都渴望得到五种需要的满足,即能力感(Competence)、归属感(Belonging)、有用感(Usefulness)、潜能感(Potency)和乐观(Optimism)。这些深层的学习动机对提升育人质量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
而期望效应的心理学现象正是对这五种需要的挖掘,在期望效应中,如果教育者通过态度、表情、体谅和给予更多提问、辅导、赞许等行为方式,对学生报以积极的期待,学生在感受到这样积极的隐含期望后也会给予正向反馈,而这种反馈又反向激起教育者更大的教育热情,维持其原有期望,并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关照。如此循环往复,就会让这些学生的智力、学业成绩以及社会行为朝着教育者期望的方向靠拢,使期望成为现实。
因此,西中会定期监测学生潜能数据,让教师、家长、学生结合潜能数据一起商量、讨论,确认下次监测所应努力达到的目标,及其达到目标的可能性。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制定行动计划,教师和家长对学生进行辅导和监控,再监测阶段性目标的达成情况,展示成果。如果目标达成,则对学生进行表扬,若没有达成,则需要学生进行反思,并与教师或家长进行讨论。
2)不断探索及运用小组增量评价
西河中学对学生学业监测成绩和综合素质考核成绩的评价都是采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学生团队的成绩评价办法,即比较成绩增量。将每名学生单元测验的成绩和他们过去的成绩进行比较,然后将高出过去成绩的分数相加,作为团队的成绩。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学困生很可能成为他们团队中最有价值的选手。
3)周最佳纪录档案单
西河中学充分利用“周最佳纪录档案单”,引导学生全面反思一个星期自己的各方面表现。并将自己优于之前的表现记录下来,先在周五的班会课上自我总结,再小组交流;班级内各小组选代表交流,每周一学校升旗仪式上再选派班级代表作全校交流。这些举措都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能力感”。
推动教育成果全面开花
尽管荣誉对于学校而言并非最重要的价值需求,但却是检验教育决策和理念的有力标准。因“五育并举”和生命教育实现逆袭的西中,如今已实现教育成果的遍地开花:
教师层面上,完成了三大转变:由笼统化教学向差异化教学转变——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向不同学生投放不同的教学内容、作业及辅导;由单纯的“教”向“教”“研”结合转变——为实现差异化教学,教师需要不断吃透教材、吃透考点,并勇于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全新的教学模式;由普通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很多教师在实践成长的过程中因经验的累积实现了专业化蜕变,不仅受邀在成都市内各区县进行汇报,还踏足新疆、重庆、上海等地作相关报告。
学生层面上,实现了3个“更加”:行为习惯更加良好,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发展方向更加全面。为了让学生找到适合的发展方向,学校开设了与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相关的精品社团——STEAM(生物)、STEAM(物理)、STEAM(化学)、跆拳道、计算机运用、IT精英、皮影、机器人、羽毛球精英、乒乓球精英、足球、特教课程、健美操、女子篮球、男子篮球、水彩创作社、独唱与合唱、音乐欣赏、排球、国学经典赏析、武术、象棋、手工制作等。
多元培养下,学生赢得各级奖项不断:2020年,四川省第十五届校园影视教育成果展示活动影视教学类获得一等奖,成都市第四十二届十大阳光体育排球活动月获得一等奖,成都市第七届全国健身运动会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冬令营30人绑足跑总决赛获得一等奖,健美操比赛多次获得省市一等奖……尤其是机器人项目斩获颇丰,不仅学校获得区、市、省一等奖,还代表龙泉驿区参赛获得成都市比赛一等奖,代表成都市参赛获得四川省机器人比赛一等奖。两名学生还代表四川省参加了国家级别比赛,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学校及区域影响层面上,一大批名优教师纷纷涌现——杜巍、赵霞、马先慧、高敏、王怡、李佳佳、黄静、李祥建等十多位骨干教师,先后在全国多个省市的多所学校作经验交流;为“五育并举”实践模式的推广作出了西中贡献——学校成为成都市校长培训班跟岗实践基地,金牛区组织130多名校长、教师来学校交流学习;智育水平大幅提升,教学成绩不断实现新突破。西河中学已然成为不折不扣的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机遇只垂青于有准备的头脑。表面上看,西河中学是幸运的,它乘上了“五育并举”的时代快车,疾驶在群雄逐鹿的教育改革探索之路上,但究其根本,如果不是西中人以“如临大敌迎挑战、如饥似渴去学习、如坐春风待师生”的“三如”作风严格要求自己,如果不是西中人持之以恒地发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与人为善的包容精神”和“永争第一的拼搏精神”,从而通过自身努力创造出的西中速度、西中模式,这个幸运符就不会被紧握在学校手中。当幸运来临时,只有扎实把教育做细、做精、做强,才能成为幸运者。
(张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