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理性看待朋友圈屏蔽父母现象

[db:作者]  2021-04-15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日前,有媒体报道了年轻人的微信朋友圈屏蔽父母的现象,并分析了其中原因。其实,这种现象不只出现在大学生身上,中学生群体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笔者就问过一些中学生发布朋友圈信息时是否会有意识地屏蔽父母,回答多是肯定的。而且,他们还有一个习惯,就是特意通知某些人关注。

    年轻人的微信朋友圈屏蔽父母早已不是什么秘密。有机构曾公布的《朋友圈年度亲情白皮书》就显示,52%的子女曾经屏蔽了父母查看自己的朋友圈或者没有加过父母为好友。对于这种现象,正如专家所指出的,不代表他们和父母关系不好,主要是年轻人主体意识、个人自我意识增强的一种表现。从理论层面分析则是父母的观念属于前喻文化,年轻人代表的则是后喻文化,两种文化之间就形成了冲突,但这是一种中立的冲突。一旦有情感或利益方面的冲突,或者容易引起误会,屏蔽父母或某一特定群体便成了年轻人不得已却有助于迅速解决问题的权宜之计。

    笔者认为,年轻人屏蔽父母不是什么大问题,不必过于紧张、小题大做,其只是90后、00后身上普遍存在的生活习惯而已。毕竟他们伴随着移动通信技术长大,从小就生活在互联网环境之下,能非常熟练地使用各种新技术,并善于借助新潮的社交平台或技术手段来表达自我。还有一点是,年轻人尤其是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而青春期是一个非常重要且特殊的成长阶段。这一阶段除了格外关注外表、情绪不够稳定、对他人评价特别敏感之外,还有一个比较显著的特征,那就是“自闭”。这个“自闭”不是生理上的自闭,而是在心理上渴望被接纳、被理解、被认同,在生活上希望有一个不被打扰的独立自主的空间。从我的观察来看,在学校里,处于青春期中期、晚期的学生不再像小学时那样爱跟老师套近乎,而是更愿意跟自己信任的好朋友交流。在家里,他们不再像小学时那样对父母全盘托出自己的心事,而是喜欢在自己的房间里做自己想做的事,与父母因为缺少共同话题、看问题角度差异较大而往往互动不多。

    自我、独处、敏感往往是青少年典型的心理表征,是所有孩子必经的一个成长阶段。因此,读懂了年轻人的心理变化和生活习惯,再看朋友圈屏蔽父母现象就不觉得“不可理喻”“大逆不道”了。实际上,过了青春期或者到了一定年龄,孩子在心理上自然会走向成熟,转而愿意跟父母交流,主动关心父母,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也愿意把自己的幸福与成就展示给父母和其他关心自己的人。

    在此,笔者也建议广大父母,年轻人有他们自己的圈层、文化和生活方式。当孩子从小学升上中学,乃至从中学考上大学,会经历一个明显的心理转变,此阶段默默地关注和支持他们就好,他们需要的是父母坚定而永恒的爱。当孩子希望一个人静一静时,就给他时间和空间;当孩子渴望交流时,就放下手中的事情,和孩子来一次促膝长谈。不论到何时,尊重孩子的生活隐私,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与支持,都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作者系山东省枣庄市滕州东沙河街道六合学校教师)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21-04-16/2015725.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