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技术赋能教育教学创新,已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路径。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推动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革,也为教育教学的个性化和多样化提供了强有力支持。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下一步,教育装备将在促进教育教学创新、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方面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围绕与此相关的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夏国明。
装备现代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要求
记者:今年4月23日至25日,由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主办的第79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将在厦门市举办。请问本届展示会有何特点和亮点?
夏国明:本届展示会第一个亮点是办展模式有所创新,采取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方式,而且参展企业数量多、产品种类全。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始办于1980年,当时称为“订货会”,主要是为了解决相关物资紧缺的问题,但发展到今天,它的定位和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去年,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实践,以及疫情防控常态化之后线上和线下教育教学的进一步融合,教育技术装备的作用日益凸显,所以本届展示会企业参展热情高涨,聚集了国内优秀教育平台、技术及装备大型企业的尖端教育产品,零距离展示国内最尖端的信息化教育方案与设备。同时,展示会也是一个发现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与教育装备产业间沟通和交流的平台。
本届展示会的第二个亮点是构建起多元交流机制,多维度解析产业链。为期3天的展示会将举办多场富有吸引力的活动,包括高端论坛、产学合作、技术交流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将举办“首届全国书香校园阅读大会”,推进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在书香校园建设方面的应用和学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在关注师生健康方面,本届展示会将举办“校园急救教育和近视防控工作交流会”,推进校园急救教育培训和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活动较以往更加贴合教育发展新趋势,对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更加聚焦。
记者:近年来中央及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要求提高义务教育质量、转变高中育人方式,同时加强劳动教育、体育、美育,补齐五育融合的短板。教育装备服务于教育改革发展大局,在这方面能有何作为?
夏国明:多年来,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一直坚持以服务教育事业为己任,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智能化、课程化、多样化和数据化为努力方向,在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教育教学中发挥了显著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支撑实现 “三全两高一大”的目标。根据《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到2022年,我国要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教育装备是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基础性要求,推动着整个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也是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第一步——实现装备现代化。
二是重构多元融合的教育资源供给模式,实现优质资源均衡。我国教育发展的短板之一就是区域教育发展不均衡,而教育部部署实施“三个课堂”,即“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正是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促进教育均衡的重要举措。比如,一些偏远地区受到地域和经济条件限制,往往开不出、开不齐音体美课程,但是通过教育装备,实施“专递课堂”后,很多乡村中小学的孩子,通过两地网络连线、大屏实时互动,实现了和城市孩子同上一节课的愿望,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三是构造个性化、多样化学习新生态。转变高中育人方式,重在实现多样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而教育信息化正好为此提供了必要条件。目前,很多地区学校已经实现了学生通过平板电脑进行作业提交,经过软件测评后,直接为教师提供学生学业掌握情况的数据分析报告,教师根据数据反馈实现作业精准化、个性化布置,真正构建起以“学生为中心,数据为支撑,探究为主线”的教学新模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也促进了教育资源共建与共享,丰富了教育内容和途径。
教育装备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记者:新冠肺炎疫情对教育教学带来巨大冲击,同时也让人看到了信息技术在关键时刻的重要作用。这一年多来,教育装备行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夏国明:去年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实践,以及疫情防控常态化之后线上和线下教育的深度融合,还有教育部加强“三个课堂”的应用,这些实践探索促使各种新的信息化、数字化教育装备不断涌现,教育装备的更新迭代明显提速。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不论是教育从业者、教育装备行业从业者还是普通大众,经此一“役”,他们对教育装备的作用和价值有了新的认识,看到了教育平台与内容结合、硬件与软件结合的重要性。以前大众对教育装备的认识多停留在“物”的层面,认为装备就是以硬件为核心,但是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发展,教育管理者、师生和家长都切身感受到,教育装备已经融入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它本身其实就是教育过程的组成部分。比如,之前学习“光合作用”,老师只能让孩子回家观察,但是现在通过教育智能装备及VR(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光合作用的整个过程,教育装备参与知识传授的过程不再是以孤立的硬件存在。
目前,很多研发机构和学校开展深入合作,教师直接参与软件程序开发,从根源上解决教学难题,因为跟教学的实际需求更为接近,所以教师也更愿意使用,而实践也证明教学效果更好。
记者:在线教学保障了特殊情况下教育教学不中断,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造成学生近视加剧的问题。如何通过技术和装备来消减在线教学的负面效应?
夏国明:在线教学确实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最常见的就是孩子居家学习缺乏运动,长时间看电子屏幕导致眼睛疲劳、视力下降等。通过技术手段,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比如使用电子设备时,系统可以设定每过20分钟或半小时自动黑屏或锁定,让孩子不得不起身运动,从而保护视力。
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一直注重开展教育装备科学研究工作,2015年成立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教育装备研究院,并致力于将研究院打造成行业发展专业智库。
自2016年以来我们每年设立教育装备研究课题,坚持以破解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不仅着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教学空间重构、技术装备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线上线下融合教育等方面研究,同时也重视劳动教育、美育、体育、校园安全、学生健康等方面教育装备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形成行业解决方案,支撑教育装备企业产品与服务升级,赋能全国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未来发展:顺应教育创新的需求
记者:2019年教育部启动教育信息化2.0行动,提出“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力量”。教育信息化技术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定位、作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夏国明:在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信息技术不仅是提供科学知识与核心技术的内容载体和工具方法,更是一种理念与思维方式,助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智能装备与教育的融合不断强化,正在重塑课堂、学生和教师三者之间的关系。在部分地区的中小学校,智能教学助手能够精准回应学生学习需要,特别是中学阶段推行的“双师课堂”,师生可以实时沟通,为课堂教学互动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在高校,教育装备使用越来越广泛。教育信息化技术从单纯的器物配备为主转变为支撑课程实施技术环境构建为主,从验证知识的正确性和重现知识发生过程为主转变为服务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为主,从标准化装备为主转变为以核心素养为逻辑起点的多样化和特色化装备为主,具备“促进教育理念更新、支撑教育资源链接、提高学生认识效率、推动教育精准管理、增强学生学习内驱力、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六大功能。
记者:面向未来,您对教育装备在教育中的应用有怎样的期待?“十四五”期间的教育装备发展,哪些方面值得关注?
夏国明:技术革命和创新,是教育装备工作者一直以来的自觉追随。从电影、录音教学到幻灯、投影,再到计算机、互联网环境下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教育装备从传统的教学仪器设备拓展至电化教育和教育信息化。技术发展速度之快,让人无法预料将出现什么样的新技术、新产品,但无论怎么发展,教育装备始终要为教育教学发展服务,要顺应教育创新的需求。当前,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装备在整个教育装备中的比例不断加大,并注重以技术延伸来拓展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变革教学评价,改变教育供给方式。
“十四五”期间教育装备创新将围绕六个重点领域进行探索,即支撑教育教学业务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校园建设、教学空间创新、教师信息素养提升、中小学实验教学改进和大数据赋能教育教学创新。我们期待通过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教育供给服务和教育治理模式,让每个学习者都能通过技术受益。
记者:资本市场对教育信息化技术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夏国明:教育市场空间大、发展潜力大,所以资本市场对教育装备行业很看重,也很有热情和信心参与。但是教育具有公益性特征,特别是义务教育更是一种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对于资本进入教育装备领域,国家有各种政策和规定,需要企业界、研发部门和有关方面认真学习,正确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