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兴趣小组的学生正在研究制作“基于无线传输的向心力演示器”
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是学生发展中重要的内涵,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多年来,湖南省宁乡市十一中致力于引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不断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逐渐将科技教育打造成学校办学特色和亮点,让科技之花绽放校园,墙内开花墙外香。
2012年以来,学校连续6年获宁乡市科技创新“市长奖”,被湖南省创造协会授予“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基地学校”荣誉称号,学生获得国家专利15项。2020年,学校被评为“长沙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
乐趣中发现新天地
由于学校主要生源地在农村地区,学生所在的原小学和初中教学条件有限,接触创新教育的机会不多。如果说每名学生的心里都有创新的种子,那么如何让这些农村学生心里的种子发芽生长,是摆在学校面前的切实难题。
为此,学校的科技教师充分利用科技活动课的教学实践场景,从细节上做文章,想出了许多妙招。教师们带领学生们走出教室,对校园里的花草树木进行仔细观察、编号;对植物的名称、所属科类、生长习性进行记录,并制作成小卡片向全校学生普及相关知识。除了将校园里的一草一木当作移动的创新课堂,学校还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到省科技馆参观学习,多场景体验式教学,充分激发了学生对科技活动的兴趣。
生活中发现新灵感
创新来源于生活,把创新放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使得创新成果具备价值,从而获得持久的生命力。由此,电池、小闹钟、垃圾桶、拖把等不起眼的日常生活小物件都成了绝佳的教学和创新道具,校园里涌现出一批小发明家。
学校所使用的微尘粉笔虽号称“微尘”却仍旧在擦黑板时粉尘飞扬,邓穗昌同学发明的“黑板刷除尘盒”实现了对粉尘的收集,极大降低了粉尘的危害。刘岳川同学因为看到家里的盆栽经常忘记浇水而产生创意灵感,通过改进发明了“节水滴灌花盆”,实现家里盆栽的“旱涝无忧”,并一举斩获长沙市科技创新金奖。从生活的细节中发现创新需求、获取创新灵感,将想法付诸实现,学生们体验到探索的艰辛,更品尝到成就的喜悦。
交流中开拓新视野
在强调分工与合作的时代,创新不是孤立的活动。为了让学生扩充视野、增长见识,学校历来重视创新竞赛和交流活动的举办。自2012年至今,学校共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50多场。在竞赛的过程中,学生们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同龄人进行交流切磋,创新的思维火花激烈碰撞,在交流学习中学会了合作与分享。
“走出去”的同时,学校也高度重视“请进来”。2017年3月29日,全长沙市高中通用技术教学研讨活动在宁乡市十一中举办,长沙教科院教研员亲自指导,长沙市四县市有30多所高中的45位代表参加此次研讨。近年来,学校先后邀请中南大学教授肖云龙、全国发明创新专家谭迪熬、周南梅溪湖中学教师吴万紫等专家学者来校为学生授课或作讲座。2018年5月,宁乡市科技活动周启动式暨“创新 展示 成长”主题活动在学校开幕,学校学生科技创新的巨大成就再次引起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中,学生们对创新的认识更加深入,科技创作的热情更加高涨。
课改中探索新途径
创新不是一时的口号,而应内化到学校办学机制中并长久巩固。学校注重发挥校本课程优势,开辟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资源,把科技创新作为校本课程加以推广,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炼收获。
将“奇思妙想”纸质结构模型设计课编入教材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学生利用必要的制作材料,按照给定的设计目标,寻找更优设计方案,从而提升动手操作与实验探究的能力。为了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理念,学校将“专利的申请与保护”编入校本教材,通过课堂进行探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知识产权法律意识。
实践证明,科技创新教育不但提升了学生的整体创新能力和意识,还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近两年来,学校美术、音乐、足球等兴趣小组纷纷组建,学生的校园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和谐健康,学校教育教学成绩也迅速提升。从2018年至今,学校已连续3年荣获宁乡市“高考质量一等奖”“学考质量一等奖”和“高一质量提升奖”。以优异的成果培育更肥沃的教育土壤,宁乡市十一中的创新教育之花正在绽放。(段施诺 戴喜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