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研讨是同一学科、同一年级或学段教师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通过相互讨论、集体研究等形式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方案的群体性劳动。它的最大好处就是能集众人智慧,聚焦“一课一研”,优化教学方案,增强课堂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然而,由于部分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对集体研讨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理解,再加上学校在集体研讨方面缺乏一定的管理经验,致使一些教师在集体研讨中感到困惑、迷茫,导致“一课一研”的效果不佳。
如何提高集体研讨的实效,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呢?
首先,要对集体研讨进行规范管理。学校应将集体研讨纳入检查和评估中,除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外,还应成立领导小组,有专人定期或在事先不告知备课组教师的情况下直接“推门”听课,随时进行监督和指导。同时,学校还要制定集体研讨的实施程序,做到时间、地点和研讨内容相对固定。集体研讨要按“集体研讨—分工备课—验收检查—形成个案—交流反思”五个环节来进行,积极引导新老教师做好配合。老教师可贡献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与新教师一起分享,新教师可通过观察、模仿向老教师学习,更好地将书本知识与教学实际结合起来。这样,教师们都能自觉地把自我纳入群体之中,集思广益,个人素质也可以得到充分展现与提高。
其次,要改革评价制度,进一步激发教师的研讨热情。为提高教师对集体研讨的重视程度,使集体研讨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学校要加大对集体研讨的考核力度,及时将教师集体研讨有关材料存档,并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评价的时候,学校不仅要注重评结果,更要重视评过程,将教师能否积极参与集体研讨、能否发表有个性的见解、能否博采众人之长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等作为评价的观察维度,做到制度和人性有机结合,提高集体研讨的实效性。
除此之外,学校领导还可以利用公开课或听评课的有利时机,对执教者在课堂上的创新给予积极的肯定,鼓励他们尝试多种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教学行为,形成富有个性的教学特色。
教师自身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由被动参与转变为自觉行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备课活动。集体研讨是教师个体思维的碰撞,亦是教师共同智慧的结晶。在集体研讨中,每一位参与教师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大家相互借鉴、相互启发,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集中大家的智慧,找到教学的最优方案,并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既发展学生,又成就自己。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枣庄市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