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现代化社会的巨大变革和知识经济的猛烈冲击下,我国教育迎来了转型发展的关键期。著名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曾提到未来的六种技能:设计感、讲故事的能力、整合事物的能力、共情能力,还有会玩的能力和找到意义感的能力,而这一切都是围绕“人”而展开。如何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圳市盐田区乐群实验小学用主题式跨学科课程整合探索实践交出了新的答卷。
1921年创立的乐群实验小学,校名语出《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蕴含有和谐共处的生态理念。学校基于“生态教育 和乐人生”的办学理念,通过富有特色的生态课程体系培养拥有雅气质、善学习、富创意、悦合作、勇担当、会健身、乐生活的“七品”学生,真正地“让每一个生命自由舒展”。学校围绕“七品”学生的培养理念,将各项课程整合,重新调整和设计,涵盖品德、人文、智能、身心、审美五大领域。在五大领域之下又建立国家学科课程、个性超市课程、主题综合课程和项目研究课程四大课程层次。
近年来,学校以实施生态教育为根本,积极开展跨学科课程整合研究,改变传统的线性课程形态,打破学科壁垒,打破学习时间和教师边界,聚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基于国家课程,对课程进行深度整合,创造性地再造学校课程,提出主题式跨学科课程整合,实现了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新样态。
乐群实验小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敏锐地发现,因学科本位、分科教学、学科拼盘而割裂学生完整生活,产生整体育人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为了破解这个问题,学校从20年前就开始了指向儿童完整生活的主题式跨学科课程整合的探索与实践。主题式跨学科课程整合改变了传统的课程形态,把课程、师生、学习时空、学习技术等核心元素有效地整合起来,打破学科之间的边界,学生围绕来自真实世界的学习主题,进行基于现实生活的、以学科联动为特征的开放性学习。在这样的学习中,学习者很自然地被放在学习的中心地位,学生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学习真实地发生。
课程整合
让学习更贴近真实生活
主题式跨学科课程是乐群实验小学生态课程体系中的一种重要课程形式,在开发、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着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观、以主题为中心的知识观和以儿童发展为中心的价值观。学校结合校情与学情,将跨学科课程主题包含在以下三个维度:学科课程的内容、儿童生活的经验、国家政策的要求。主题的选取注重具有现实意义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在方式上“注重整体”而不是“单项突出”,更多地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方法”。
并且,在选择主题时,会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现有的教材内容中寻找平衡点,选择那些来源于学生生活又与教材相关并涉及多学科交叉的内容作为学习主题。这样既能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又让学习变得更有深度和广度。学校先后开发出“科学与自然”“探·创春天”“探·研生态”“探·研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万物启蒙”“粤研粤有趣”等六大主题48个小主题。
围绕主题,结合学生学情,学校对各学科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进行了整合,确定适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目标,还根据学科的课程标准制定学科目标。通过这些目标的设定,为后续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提供依据。
主题式跨学科课程整合,是通过联结书本世界和真实的生活世界,在体验生活、了解社会的过程中学习学科知识,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获得正确的价值体认,进行力所能及的责任担当,从而达成整体育人、全面育人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学校设计了“任务驱动—成立小组—合作探究—创制作品—成果路演—反思迭代”的学习流程,开展跨学科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跨学科教学
促进学生更深度学习
主题式跨学科课程教学由分学科教学、拓展学习与现场学习等环节共同组合而成,实施教学时关注各学科教学所涉及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此学习过程中,教师会提供必要的学习指导和任务驱动,支持学生开展有效学习。学生通过探究、合作、体验等学习方式,丰富和改变了原有学习方式,有效地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在课程整合之后,列出每一学科教师的教学内容、课时、上课顺序等信息,形成教学设计表,作为教师教学的“地图”,为教师教学提供便利。
学校位于东部沿海,风景宜人、古树环绕,有大量鸟类栖息繁衍。有一次,学生在暴雨过后的草丛中发现一只受伤的小鸟,于是产生了“要给鸟儿建造一个温暖的家”的想法,这也得到了王树宏校长的支持。不久,“喂鸟器”课程产生。
“喂鸟器”课程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实地调研等多种方法去研究认识鸟类,并以此为基础,亲历设计、制造、美化、推销、完善喂鸟器产品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在逐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讨新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体会科学与工程在实际生活中的融合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能力。2019年6月,“喂鸟器”学习小组的学生赴芬兰参加StarT全球峰会,荣获“2019年度StarT中国区最佳学生项目”。
继“喂鸟器”课程之后,叶脉标本的制作与美化、“地沟油”转化手工皂、机器人助力残障人士跨越台阶等课程相继产生。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基础、爱好特长以及发展需求等,自主申报适合自己的课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实现了每一名学生的全面、个性、充分发展。
多元评价
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主题式跨学科课程的评价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采用多元评价,由专家、学者、教师、同伴以及学习者自己共同来完成。该评价同时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做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对个人评价和对小组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之间的良好结合。并从学生们对课程的热情与兴趣,在课程学习中的表现情况,甚至是合作态度、个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
另外,学校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也非常重视,并借助多种呈现形式来予以展示。包括文字类作品:语文手抄报、英语小绘本、数学设计图;美术类作品:羽毛耳环、水鸟浮雕画、装饰画、超轻黏土手工;课堂展示:音乐歌舞、朗诵诗歌、小组汇报等。
在主题式跨学科课程学习时,学校还设计并组织了主题展示活动。通过作品展示、经验分享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做一个终结性评价。例如在“喂鸟器”课程的展示环节,学校举办了“喂鸟器”产品发布会。通过学生们现场精彩纷呈的成果展示和沟通交流,既活跃了学习的气氛、锻炼了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又对最终的学习成果予以了肯定。
动态化课程
教育实施成效更显著
主题式跨学科课程整合让课程突破了静态的结构化呈现模式,实现了动态的组合式课程模块。学生在课程实践中的参与度、投入度非常高,既使学生获得了丰富的学习体验,又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
而该实践探索的意义也是多方面的。首先,跨学科课程让教师认识到了各学科之间是有联系和交融的,增强了教师课程整合的意识,也为教师们进一步实践跨学科课程教学提供了经验基础。其次,开展跨学科课程教学后,学生能在课堂上接触到更加广阔的学习机会,积极参与学习的学生更多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得到培养,学习态度也得到很大改善。最后,跨学科课程整合也使得学校获益良多,得到了多方的支持和肯定。这样的课程探索方式,不仅深得学生喜欢,学生家长们也对此大为赞赏和认可。西南大学宋乃庆教授对主题式跨学科课程整合给予了积极评价,称赞学生有创意,会表达,综合素养令人惊叹!
在师生同发展的情况下,学校课程改革成绩斐然,影响力也不断扩大。学校先后获得中国教科院中国新样态学校首批实验校、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实验学校、国际生态学校绿旗荣誉校、中芬学习创新研究合作学校、深圳市教育创新示范学校、课程改革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此外,王树宏校长主持的课题还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国家教育部门重点课题立项,2020年成立了基于协同学习的小学主题式跨学科课程整合研究共同体,湖北、云南、辽宁、山东、江西、贵州、广东等地共16所学校成为了首批课题实验校,武汉市江岸区成为试验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学校也即将迎来百年校庆。中国共产党的这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而作为与中国共产党同龄的乐群实验小学,在革命时期,就曾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秘密交通站,本身就有红色基因的烙印,乐群的百年校史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缩影,而乐群的未来,更要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值此百年校史之际,学校在关注学校环境发展的同时,更要关注人的发展,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秉承的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将教育事业也发展成为一个立体的生态系统,丰富了学校生态人文底蕴。
未来世界的发展,人才仍是关键,而人才的培养与教育息息相关。教育改革的核心即为课堂改革,学校主题式跨学科课程教学的创新实践,正是扎根从课堂中来、到课堂中去的本土化应用。用生态教育打造学子和乐人生,以跨学科整合的“课程减法”走在时代前沿,以纵横有致的课程建构培养新时代综合型人才。这既是乐群实验小学的真实写照,也是全体乐群人引以为傲的成就。
春华秋实一百载,桃李芬芳寰宇香。从峥嵘岁月到如今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风雨兼程的百年历史,一代代乐群人共同携手走过。而在未来教育发展改革的道路上,学校全体师生也将继续与党一起奋进,坚持党的核心领导,学习党求实勤奋、勇于创新的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培养优秀的民族脊梁而奋斗前行。
(王树宏 王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