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着欢快的音乐,刀杰仁欠有节奏地屈膝、踏脚、挥臂,既粗犷豪放又轻盈柔美的藏族踢踏舞,让观众欢呼掌声不断。5月6日,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在成都举行,西南民族大学藏族学生刀杰仁欠和全国6000多名大学生一起,展现了自己的艺术技能和青春活力。
刀杰仁欠的老家在甘肃省南部的边远牧区,性格腼腆的他在大学里加入了舞蹈社团。通过舞蹈,他不仅锻炼了身体,更收获了自信。刀杰仁欠的变化,是四川近年来大力推动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的缩影。
近年来,四川充分挖掘美育的资源优势,不断以改革创新保障、评价机制,推动全省大中小学校美育朝着有特色、高质量方向发展。
人人能参与,人人能出彩
“甘肃省歌舞剧院的《丝路花雨》走进西华大学,一千多张门票不到两分钟就被一抢而空。”西华大学专门面向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5%以上的学生十分喜欢通过这样的方式接触高雅艺术。
一票难求的场面,可以管窥高雅艺术对青年学生强劲的吸引力。近年来,作为学校美育的重要载体,四川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更加注重演出的覆盖面和受益面,受到了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
除了引进国家、省级院团参与进校园演出,鼓励高校加强自身文化艺术资源的培育、转化,实现“引育结合”也是四川破解优质资源供需矛盾的一项创新举措。
“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开展十多年来,我们在演出中逐渐增加了民族音乐的内容,后来专门成立了民族管弦乐团。”四川音乐学院副院长孙洪斌说,学院将专业优势转化为弘扬高雅艺术、优秀传统文化的不竭动力,“川音交响乐团”“川音民族乐团”“川音合唱团”在全国音乐院校中率先实现职业化运营。
小手牵大手,浸润细无声。为了解决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文化艺术类课程“开不齐”的问题,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等学校院系,将教师科研、学生实践与帮扶农村学校开展艺术教育相结合,通过帮助村小训练合唱团、器乐队,开展艺术教育师资培训等措施,走出了一条“美育下乡”的新路子。
为了让更多学生享受高质量美育教学,四川全省正着力解决资源短板,不断改善学校美育条件。
在师资方面,四川不断强化增量、优化存量、做大储量,近5年累计新增艺术教师1.5万余人,每年组织各级艺术教师培训逾8万人次;在设施设备方面,四川通过大力实施艺术教育5年行动计划,专用教室及设备设施配齐率超过90%;在机制建设方面,四川每年举办大型管乐、川剧传习普及、大学生戏剧、高校大学生基本功展示等学生艺术专项展示活动。大力扶持高校艺术社团建设,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戏曲进校园”活动,每年辐射大中小学生近50万人,形成常态化展演机制。
传承与创新结合,用好地方资源
经典曲目登上“成电舞台”,川剧大师登上“成电讲坛”……在电子科技大学,川剧的声音和身影已经深刻影响到师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所没有艺术类专业的高校,电子科大充分发掘川剧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建立川剧基地、川剧研究中心并挂牌川剧名家工作室,构建了川剧素质课程体系。
“专业知识决定了技术型人才能飞多高,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却决定了他能走多远。”电子科大党委副书记申小蓉说,培养既有科学素养,又懂艺术的新工科人才,才更能适应新时代对高素质综合人才的需求。
四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古蜀文明源远流长,民族文化绚丽多姿,红色文化基因深厚。深入发掘、用足用好地方文化艺术资源,对推动学校美育工作意义重大。
为此,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先后成立了“中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学院”等研究机构,挖掘巴蜀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价值理念,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四川轻化工大学等校分别在蜀锦蜀绣、自贡花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发掘提炼出非遗的当代价值,不仅构建了相关课程,还发展出了相关专业。构建了特色文化育人体系,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的心中深深扎根。
目前,共有省级艺术教育类特色学校419所,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116所,省级优秀学生艺术团115个,省级中小学美育实践基地58所,巴蜀文化、川剧、峨眉武术、蜀绣等4个项目获评全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推进艺术素质测评,开齐艺术课程
高跷、舞狮、竹乐、锣鼓……每一个到过绵阳市徐家镇伟清小学的人都会惊叹,一所留守儿童比例达到70%的农村学校,学生个个“身怀绝技”、自信阳光。
10年前,校长刘先余发现,学校不少老教师的另一个身份是“民间艺术家”,于是开始探索让老教师“一岗双职”,发挥特长,以劳动课和社团活动为载体,传授民间技艺。刘先余说,徐家镇伟清小学的校园艺术活动有两个特点。一是面向全体学生,每人至少参加一项活动。二是不搞“蜻蜓点水”,每一项都做实做深做精。
一所乡村学校之所以能够将美育深深“扎”进校园,得益于评价机制的转变。过去,像这样的农村学校,校园文化与乡土脱离,教学围着城市打转,美育长期处于边缘化状态。
为助推学校美育条件改善、艺术特色发展和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徐家镇伟清小学所在的绵阳市在全域开展艺术素质测评,测评内容涵盖课程教学、艺术活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去年,绵阳在全省率先实施美育中考,将音乐、美术学科纳入中考科目,计入中考成绩,探索建立美育中考公平性、客观性、过程性、综合性评价机制。
为进一步扭转文化艺术学科“小三门”“豆芽科”的落后观念,四川近年来着力推进艺术素质测评,有序推进艺术科目进中考,形成艺术教育的“倒逼机制”,“逼迫”各地配齐配强艺术教师,开齐开足艺术课程,让学生真正回归艺术课堂,切实提高艺术学科教学质量。
以培养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四川将学校美育工作纳入地方政府教育督导评价,搭建顶层监督机制;实施音乐、美术教学质量监测,促进课堂教育质量提升,推进质量监测机制建设;将中小学生美育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制定学生艺术成长记录,推进过程监督机制。在各地各校全面推动开展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采取全线上测评、现场技能测评、半组卷测评等多种形式,确保每一名学生每年至少参加一次素质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