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5月11日举行新闻通气会,集中发布了近期出台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2021年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工作,以及《学前、小学、中学等不同学段近视防控指引》等3个文件。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引发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当前近视防控工作进展如何?新发布的3个文件对做好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哪些要求?“光明行动”的光明之道如何走?
基本实现预期目标,总体情况依然严峻
“基本实现预期防控目标。”发布会上,针对当前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关键指标,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说。
教育部联合卫生健康委开展的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情况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2019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0.2%,较2018年下降了3.4个百分点;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则较2019年有小幅上升。
既然如此,为什么说“基本实现预期防控目标”呢?
从数据上看,2019年,29个省份近视率较2018年有不同程度下降,26个省份完成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规定的近视率每年下降0.5或1个百分点的目标。而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导致广大儿童青少年长期居家学习,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增加,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时间减少,“应该说与在校园相比,居家学习造成视觉环境有了很大变化,这也导致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有所上升。”王登峰说,“尽管2020年有反弹,但与2018年相比,仍有下降,所以说,基本实现了预期防控目标。”
尽管如此,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情况依然严峻。尤其是在应对疫情的背景下,学生体育锻炼、户外活动有所下降,电子产品的使用率明显提升,生活习惯特别是锻炼的习惯、健康用眼的习惯,包括坐姿、站姿等,均暴露出很多问题。
在日常调研中,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刘宝平注意到,“思想重视程度过低,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电子产品使用过早过度,体育锻炼过少,近视防控市场过杂”是防控近视“最难啃的骨头”。
“虽然我们对中小学减负工作提出相应要求,但在具体实施中有部分学校仍然片面追求升学率,家长普遍存在追求分数、盲目跟风报班的情况,这在城市尤其严重,学生校外课业负担很重。而对儿童青少年电子产品使用监管不严,更是致使幼儿园孩子过早使用手机。”刘宝平说。
本次发布的3个文件,正是为了进一步加强促进相关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措施,制定更加明确的目标,采取更加有效的手段去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王登峰说。
突出综合治理,强化家庭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工作方案把“综合防控”作为基本原则,即“凝聚政府、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学生、家庭、社会等多方合力,多措并举,分工负责,一致行动,共同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
合力体现在方方面面。与8部门联合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相比,本次联合印发工作方案的部门达到15个,这15个部门也作为成员单位,组成了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部际联席会议机制。
联席会议机制的扩大,充分说明了近视防控是一项综合工程。在今天同时发布的2021年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工作中,明确了15个成员单位在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合力推进近视防控,推动和督促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家庭、社会强化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等方面,要完成重点任务67项。
工作方案中提及的“家庭、社会”也将成为组成合力的重要力量。记者注意到,八大专项行动中,由政府部门共同采取的行动有5个,而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强化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等3个行动中,均对家庭提出了相关要求,如“引导家庭配合学校切实减轻孩子学业负担,不盲目参加课外培训、跟风报班”“引导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运动氛围”“家长要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引导孩子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等。
为何要突出家庭作用?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温州医科大学教授吕帆表示:“近视低龄化的现象与孩子缺少体育活动密切相关。家长是孩子最主要的责任人,要了解学前阶段应该为孩子做什么,应该让他们多做户外活动,不沉溺于电子产品,在营养、睡眠、娱乐方面多下一点功夫。”
“防控近视,要解决好联防联控问题。”刘宝平认为,“近视防控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需教育、卫生等多部门齐抓共管,更需学生、家长、学校相互联动,才能持续保证近视防控工作稳步推进。“
为不同学段近视防控提供指引
2018年调查结果显示,我国6岁儿童近视率14.5%、小学生近视率36.0%、初中生近视率71.6%、高中生近视率81.0%,儿童青少年近视体现出“随年龄增加,近视人数也在增加”的鲜明特点。
各个年龄段的近视防控如何做?发力点又在哪里?本次发布的《学前、小学、中学等不同学段近视防控指引》,将为学校、家长、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提供专业指南。
《指引》由教育部体卫艺司委托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牵头单位温州医科大学研制。“儿童青少年从0至18岁年龄跨度大,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特点,近视防控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指引》3个篇章针对的主体对象、防控重点都有所不同。”吕帆说。
“在学前阶段,0—6周岁是孩子眼部发育过程中最容易引起近视的时期,这个阶段采取防控举措的主体对象是家长,要密切关注幼儿的眼健康,对3—6周岁的孩子,防控重点是控制看电视、玩手机的时间。”吕帆说。
小学阶段是近视防控的黄金时期,是重点监测阶段。《指引》从增加体育锻炼、注意用眼环境和保持读写坐姿、减轻学业负担、严选读物材质和字体、控制用眼时间、均衡膳食和规律作息、定期监测视力、科学矫正近视等8个方面,突出“习惯养成,积极预防”,有针对性指导6—12周岁小学学生和家长科学有效防控近视。
“中学阶段学业任务繁重,面临中考、高考的压力,学生的用眼强度达到高峰期,在这个阶段,儿童青少年是眼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需要特别注意近视程度加深问题。”吕帆说。对此,《指引》从掌握爱眼护眼知识,做到劳逸结合,严格采光照明标准,控制阅读时间和电子产品使用时长,养成规律、健康生活方式,加强近视普查、防范高度近视,不迷信近视可治愈、科学矫正近视等8个方面,突出“主动参与,科学防控”。
本报北京5月1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