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嵊州鹿娃寻剡韵 不忘初心践剡魂

[db:作者]  2021-05-20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嵊州,汉代时已建县称“剡”,2100多年来,嵊州人民凭借着勤劳、善良、坚毅、创新的精神品质,创造了这座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为让学生认识家乡、热爱家乡,嵊州市鹿山小学教育集团从2017年开始开发实施“鹿娃剡行”研学课程群,旨在引导鹿山学子走进嵊州,寻找家乡特有的“剡韵”文化,体悟嵊州精神,培养家国情怀,不忘初心践剡魂。“鹿娃剡行”课程群主要分3个子课程实施——

    “鹿娃走红路”:传承红色基因

    “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2017年《少先队改革方案》强调,要大力支持开展少先队红色文化、探知探索、吃苦体验等研学旅行。为此,学校改革少先队活动方式,在五、六年级开设“鹿娃走红路”课程。

    学校根据家乡不同的革命斗争阶段,将红色研学分为“红色火种”“抗日薪火”“黎明曙光”“奋斗探索”4个主题,确定4个研学基地。各班每学期选择至少一个主题、一个基地开展研学旅行,并且可以自主拓展研学基地,开展有班级特色的红色研学。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沿着党的足迹,重走红色之路,在各乡镇红色教育基地,听老党员讲述革命英雄事迹,到革命烈士陵园扫墓,参观革命事迹陈列馆,寻访英雄人物。课程旨在让学生从小知党、晓党、学党,弘扬红船精神,树立“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的志向。

    “鹿娃走红路”课程至今已寻访了中共嵊新奉中心县委旧址、嵊新两县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浙东武装斗争首战发生地、嵊县解放战争第一枪旧址、仙岩岩头部队旧址以及全国文明村等。“星星火炬, 代代相传”,在一次次的行走红色之路中,鹿娃们了解了党在家乡嵊州的革命历史,认识了许许多多的革命烈士,一个个鲜活的英雄故事铭记心中,红色基因流淌于血液,精忠报国的志向早早地根植心间。

    “鹿娃访匠人”:涵养工匠精神

    嵊州素有全国越剧之乡、领带之乡、茶叶之乡、围棋之乡、竹编之乡、根艺之乡之美誉,传统工艺种类繁多。2017年6月起,全市实施“乡土文化进校园”活动,“鹿娃访匠人”研学课程应运而生。

    在嵊州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手工艺行业中,学校结合相关资源和学生的需求,选取了嵊州竹编、越剧、泥塑3个非遗项目和响彻全国的嵊州小笼包这一手工艺行业。课程落实在三、四年级,各班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访匠人、学工艺之旅,并鼓励班级拓展研学项目,丰富课程内容。“鹿娃访匠人”课程已经在黄泽镇大志然竹编厂、渔溪村戏服生产基地、泥人宓研究所、嵊州越剧艺校、冠军小笼包等多个研学基地开展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家乡的传统工艺文化,学习了制作技艺,而且体悟到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

    “鹿娃游剡城”:拓印历史记忆

    嵊州市中心的老剡城历史悠久,有许多古建筑文化,如建于三国时期的古城墙,建于南朝梁天监时期的应天塔,建于宋朝的城隍庙和建于清朝的溪山第一楼,而学校就位于老城区中心,有着得天独厚的学习资源。为让学生足不出“市”就能认识更多的人文历史、了解家乡渊源,学校针对一、二年级学生设置了“鹿娃游剡城”研学课程,让低年级的学生在不需要交通工具的情况下(两公里之间),徒步行走在“老剡城”的街头巷尾,探秘老城建筑,寻找家乡气息。

    如今,学校已研学了剡城的古城墙、北直街、城隍庙、溪山第一楼、越剧艺校等多个建筑。在一次次的行走中,家乡的这些标志性建筑已在鹿娃心中留下一丝丝印记,让学生牢记:家乡,有这么一个地方,是我们的根,是我们永远的记忆。

    “鹿娃剡行”课程群的实施与推进,构建起一个适合学生学习和传承的家乡文化圈,打通了剡魂传承路径。2020年“鹿娃访匠人”被评为绍兴市精品课程,“鹿娃剡行”被评为绍兴市精品课程群。学校的课程活动多次被《中国儿童报》《德育报》《浙江教育报》等媒体进行专题报道,打响了具有鹿山印记的德育品牌。(张月芳 王孙君)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21-05-21/2016794.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