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三和”文化 “挖”出了学校特色

[db:作者]  2021-06-04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厦门市集美区新村小学(以下简称“新村小学”),是一所农村学校,这所学校的校舍,没有大城市学校那样的耀眼,但这所学校却洋溢着和善的气息、和美的笑容、和谐的氛围……

    当村小遇上多元文化

    新村小学原名石兜小学,前身是1942年抗战时集美小学搬迁到石兜的初小部。1958年,厦门市政府部门为解决市区人民的吃水用水需求,迁石兜乡建坂头水库,外迁到现在的新村村。学校生源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为主,文化背景多元。当农村学校遇到多元化时,以“和”文化为切入点便成为校园文化的必然选择,唯有“和”才能实现多元要素的和谐共处。因此,新村小学提出了和善、和美、和谐的“三和”文化。

    中国自古以来,即有对“和”的诉求,安徽大学钱耕森教授通过对“和”文化进行挖掘,提出了“和生学”,对西周史伯“和实生物”进行发展,主张万物由“和”而生,“和”可以生万物。新村小学“三和”中的“和”正是能生成万物的“和”,包含融合、和合,是在有差别下追求多样性统一的“和”。其中,“和善”指温和、善良,师生的行为要与人为善。“和美”指和睦、美好,这是“和”文化的精要,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主张“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来处理不同文化关系。“和谐”指和睦、协调,在学校中的“和谐”主要体现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师师之间的和谐共处以及家校间的和合协作。

    尽管身为农村小学,新村小学却走了一条大多数学校不敢走的路,一面是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另一面是“三和”文化在学校的渗透,新村小学开启了对“三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实施学校“三和”文化校园建设,促进学校文化自觉与文化更新,形成学校独特办学理念;融合观念,整合校内外活动课程及资源,丰富学校内涵发展,促进学校优质发展;提升学校办学环境,更好实现文化育人。

    走进新村小学的校园,校园墙体展示着各班“和美少年”的风采,成为校园里一道风景;教室内宣传栏上的名人名言、黑板上方激励性的固定标语、每个月不同内容的黑板报、每个月不同主题的手抄报,无不渗透着“三和”文化。

    当“三和”遇上多重教育阵地

    新村小学作为名校长工作室成员校,在集美小学交流“农村学校课程建设与师生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以新村小学为例”的活动中,得到社会充分认可,人们看到了新村小学在课程建设上的努力与成果。

    在校本课程上,首先,学校将校内课程资源转化为校本课程,通过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成立了11个社团,有舞蹈、合唱、模型制作、花样跳绳、排球、美术绘画、创意绘画、创客等社团。其次,学校将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为校本课程,并依据学龄特点对闽南地域特色的节日、戏曲、饮食等的价值进行开发,形成“向上”校本课程框架。

    在活动类课程上,新村小学开展了“三和”系列活动,将“和美科技节”“和善读书节”“和谐体育节”“和美艺术节”四节活动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活动。

    作为一所年代悠久的学校,新村小学有自己独特的校史、校徽、校歌。《梦想的摇篮》是学校每名师生都会唱的校歌,通过开展“校歌大家唱”的比赛活动,师生读歌词、唱校歌,加深对学校历史文化的认识,并对“三和”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学校还重视感恩教育和红色教育,在毕业研学活动中,学生用句句真挚的话语、亲手制作的精美的感恩卡、鲜花,送给辛勤培育他们的教师,在“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红色研学、生命教育主题夏令营活动中,学生们养成了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信心和决心。

    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村小学开展闽南戏曲文化进校园活动,利用学校资源邀请歌仔戏团团长给师生带来一场戏曲盛宴。为了创建书香校园,学校开展了以“享受阅读,书香充满校园”为主题的读书节系列活动,通过汉字书写大赛、经典古诗词记忆大赛、读一本好书征文比赛、“淘书乐乐淘淘”、亲子共读等一系列活动促进学生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在教育界,一直呼吁每所学校要有自己的特色。但“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热度之下,特色时常“撞衫”。“特”意味着独特,从这点来看,新村小学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路,即不断践行“三和”文化,从一所普通乡村学校,向一所具有独特气质的特色学校努力前行。

    (张福安 庄晓华 黄晓云)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21-06-06/2017360.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