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八化”并举 解锁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db:作者]  2021-06-22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课堂向来是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

    近年来,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向课堂要质量,向课堂要效益”,打造“优质课堂”,探索出一条高职“课堂革命”好路子,有效解锁课堂教学提质增效,为新时代高职院校课堂改革提供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有成效的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值得学习借鉴。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八化”并举,探索“课堂革命”实施路径

    培养目标要素化。调研了950余家企事业单位和80余所同类院校,获取了大量的人才需求与典型工作任务素材。与ABB机器人、江苏恒立液压等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紧密合作,联合企业专家对传统课程所承载的素质与能力培养目标进行重构,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所要达成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形成“素能要素群”。“素能要素”贯穿课程体系、课堂教学实施、评价体系全过程。

    课程体系项目化。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设计理念,构建“能力素养提升、项目任务进阶”的“三合一”项目化专业课程体系,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第一学期以“机床电气控制项目”学习专业基础性职业能力,初步培养职业素养;第二、三、四学期以“自动分拣机项目”“自动搬运机械手项目”“自动生产线项目”深化职业能力,巩固职业素养;第五学期以“创新综合项目”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融合应用水平。

    教学团队结构化。通过“能力标准引领、集中培训支撑、下厂实践赋能、集体教研协作、常态测评诊断”五步打造“双师多能、专兼结合”的结构化教学团队。跨专业、跨教学单位重组的教学团队,不仅掌握本专业甚至跨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具备丰富的职业经验,还具有课程开发、社会服务的能力,为课堂教学改革可持续开展提供动能。

    教学资源多样化。借鉴德国职教模式,校企教学团队共同开发活页工作手册式教材,将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融入教材内容,提升教学的适用性。配套开发融媒体资源,开展在线开放课程等新形态教学资源建设,实现教学资源“实体+数字”相结合。

    教学活动系列化。采用“素能一体化培养”“行动导向”教学法,课堂教学转变为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小组协同“三位一体”。以卡片法、头脑风暴等活动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以小组讨论、旋转木马法以及游戏活动等实现小组协同学习,使学生始终处于“行动”状态,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教室环境立体化。“教室+实践场所+教师工作室+网络”四合一的立体化教学环境,把教、学、做过程一体化置于仿真的职业环境。理实一体化教室、实践场所和教师工作室毗邻而建,有线、无线网络全覆盖。

    教学评价多元化。采用“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并重、过程性+结果性、自评+互评+教师评”的评价方式,将职业素养评价贯穿于专业教学全过程,对职业素养所反映的显性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实现了对职业素养的显性评价,形成了融合促进评价机制。

    课堂文化积极化。和谐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和学习氛围,重构“和谐文化”。学校和二级学院建立了专业、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形成“质量文化”。

    ——“课堂革命”的生动实践释放出无穷动能,推动教师“教”的水平和学生“学”的能力焕发勃勃生机

    教师方面,一名教师获评“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一名教师获中国轻工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奖,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获首批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服务先进制造专业领军教学团队称号,35个教学团队在省级以上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奖,“数控技术”等4个教学团队入选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编著国家规划教材36部,省级重点教材18部,主持国家课程13门。

    学生方面,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6项、二等奖14项,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金奖和银奖各一项。涌现出一批以“全国劳动模范”吴宏胜、“中国铸造大工匠”马艳东为代表的优秀毕业生。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建立定期进行工作部署、定期开展专题调研、定期开展专题督查的“三定”项目运行制,确保“课堂革命”行稳致远。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昂扬奋进的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课堂革命”为动力引擎,加快高水平建设步伐,实现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 校长 杨劲松)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21-06-23/2017900.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