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北京交大附中东校区学生在哈尔滨伏尔加庄园写生。赵方军 摄
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下面简称“交大附中”)的办学目标是“建一所富有生命动力的幸福学校”,交大附中东校区在此基础上提出“建一所有独特艺术品质的幸福学校”;交大附中的育人目标是“感恩重责、阳光包容、博学笃行、健康雅趣”,交大附中东校区在“健康雅趣”基础上发挥自身优势,制定了“与美同行”的办学思路,设计规划出“以美立校、以美施教、以美育人”的美育实施途径,在教育实践中积极落实大美育观念。
构建学校学科美育课程体系
课程是美育的重要载体。学校把大美育课程分为艺术课程、融合课程和德育课程三个方面,进行全校性美育课程的规划与实施。
整体规划艺术课程:艺术课程是学校美育实施的主阵地。艺术课程主要包括音乐、美术、舞蹈、书法、戏剧、影视等。交大附中东校区要求全校每名学生都要会唱一首歌、会演奏一种乐器、能手绘一张画、会跳一段舞蹈、会写一种字体的书法、会一个小表演。在保障国家课程开足开齐的前提下,学校对艺术课程进行整体规划,考虑每个学段特点,同时具有衔接性。学校充分运用艺术自主选修课、社团活动,开设的课程有美术理论(美术史、美学)、美术基础(素描造型、色彩、速写)、传统国画(也包括书法、篆刻)、油画、版画、雕塑、动漫、设计、工艺、建筑、民间美术、自然写生实践、媒体艺术、中国传统器乐、民族舞、戏剧等。课余时间增加校园艺术活动,如歌唱比赛、舞蹈比赛、绘画展览、书法笔会、戏剧表演等,让人人有机会、人人能参与、人人得到艺术素养的提升。
美育融入各学科教学:学校引导教师研究各个学科中蕴含的美育要素,把美育融于各学科课程与教学之中。首先,开发各学科与美术融合的系列课程。融合课程由学科教师和美术教师共同备课,共同执教。教师们先后开发了语文名著阅读与美术、数学函数与美术、地理环境与美术、生物细胞与美术、政治法规与美术等系列融合课程,让所有学科教师意识到美术与本学科的密切关系。其次,各学科教师学会恰当运用相应的艺术手段解决本学科问题。例如:语文课中运用美术装饰画来宣传推荐好书,数学课中运用美术的连续纹样表现比例关系,历史课中运用美术建筑表现时代变迁,地理课中运用手绘线描加色彩表现地图,政治课中运用美术图像让深奥的理论具象化等。
美育融入德育课程:美育能使人养成宁静而坚毅的精神。东校区在德育课程中融入美育理念,在学生品格、思想、道德情操锻炼中,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学校在年级美育建设、班主任美育培训、主题班会美育内容比重、教室内外的主题板报等方面处处体现美育内涵。德育处组织团委、学生会开展相关文化活动,提供美育平台。学校通过系列主题文化活动,如主题体育运动会,让学生体验运动之美;主题研学活动,让学生走进地方传统文化圣地,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增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了学生心灵美、行为美和热爱美。
强化美育师资队伍建设
没有专业性强的艺术师资队伍,很难进行高水平的美育工作。交大附中东校区经过多方努力,建立了一支专业水平较高的专兼职结合的美育师资队伍。
做好艺术教师培养工作:艺术教育是美育主阵地,学校专注于艺术专业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提升的培养,从美育理念、课程规划、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能力等方面进行重点培养,加大人员引进和聘请力度,建立了一支专兼职结合的专业教师队伍。学校从高水平院校引进教师,现已拥有美术教师10名、音乐教师2名。同时从相关知名艺术院校、艺术团体聘请高水平专家,定期到校开展教学和指导工作,也给师生创造机会跟随名家走出校园参加高水平艺术活动。
人人成为美育传播者:美育工作人人有责。对于各学科教师,学校注重从美学角度,培训提升学科教师的艺术素养,让其对美育内涵和途径有价值认同和参与欲望,在自己的每一节课中关注和体现美育表现的内容,注重培养教师的自觉美育意识。学校所有教职员工均接受过美育培训,把美育融于自己的工作中。学校设立宣传员,从人、事物、环境中寻找和发现宣传点,积极收集美育素材,持续普及美育成果,将美育植根于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过程中。
美育融入学校各项活动
学校各项活动是锻炼和提升学生全面素质的最佳阵地,而针对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采用美育融入方式,对美育传播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东校区努力探索将美育活动系列化、特色化实施。
开办“美育大讲堂”。邀请区域内优秀美术教师在每周固定时间面向全校师生开展美学教育,打造精品美育传承平台。讲座内容包括书香文化、中国玉石文化、文房四宝、建筑艺术、古籍善本、民间美术、陶瓷文化、实用摄影、雕塑艺术、地域采风等。
举办各种特色校园活动。将“以美育人”理念渗透于学校各项活动中。例如:举办“梦回唐朝”“汉服展演”活动,让师生感受传统文化中的“服饰美”;举办经典诗词朗诵活动,让师生体悟中华文明中的“文化美”和“语言美”;在外出研学过程中,通过团队互帮互助、尊重地域文化、保护生态环境等,让师生修炼“行为美”,并通过学校公众号推出“与美同行”系列文章,鼓励师生思考美、宣传美、展示美。
构建学校环境美育
学校让学生动手创造并保护美的环境和教室布置,使“学校墙壁也会说话”,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接受美的熏陶。例如,进入学校大门的左侧,在竹林掩映下“定格幸福”的红色圆形雕塑,是将文字“幸福”运用3D技术设计形成的圆形镂空雕塑,极具现代感,展现交大附中“幸福”学校建设的理念,成为校园标志性建筑的代表,也成为全校师生、家长以及参观者留念的背景。
校园是师生每天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学校环境建设对于青少年来说尤为重要。学校要有书香气,有文化的承载,无需奢华装修,但要把发展史、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体现在环境建设中。在硬件上,运用艺术手段规划和打造学校环境,采用雕塑、壁画、绘画等形式,在校史馆、图书馆、食堂、体育场、教室、办公室、会议室,包括建筑外观、走廊、橱窗、绿化等设施中,突出学校文化特色。在软件上,通过对学校标识、办公用品等统一设计,处处体现美的追求,让人人都能感受到“美”的存在,真正体现“环境育人”的功用。
美育交流带来新活力
艺术交流活动在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开展这些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通过交流使艺术的力量和友谊结合在一起,使集体的美像一朵朵鲜花盛开,让学生在美的集体中,交流精神财富,得到美的满足。
国内方面,学校在京、津、冀、蒙建立了友好学校,定期开展交流、采风和写生活动。还先后到哈尔滨、苏州、成都、承德等地游学和写生交流。国际方面,学校先后与德国、芬兰、意大利、俄罗斯等国缔结建立了友好学校,定期进行互访交流。每一次活动都能有效提升学生认识美、体验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
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校办学的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具有艺术修养、健美体魄、人文精神的全面发展人才。一方面,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从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角度出发,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另一方面,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美的品格、美的文化、美的体魄、美的判断力、美的创造力,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的人。
(作者系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东校区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