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深度挖掘教研“红利”

[db:作者]  2021-06-25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目前,很多农村学校的教研活动存在着随意性、盲目性、被动性的问题,为教研活动投入的人力物力不少,但效果并不好,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没有获得感,或者说获得感不足。教研活动缺乏创新驱动、缺乏科学评价等成为开展高质量教研活动的制约因素。

    如何走出教研活动高投入低效率的怪圈?最主要的是摸准教师需求,精准施策。我们在调研基础上,对教研活动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让每一位教师都有“奔头”。学校对教师进行分层培养,根据工作年限和工作业绩,将教师依次分为成长型、成熟型、经验型三个层次,引导各个层次的教师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规划,学校将成长目标完成情况作为教师职称晋升、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之一,让每一位教师都有“奔头”。成长型教师,以常规养成与脱颖而出为侧重点,聚焦在教学常规、主题活动设计、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学习与提升,他们每人每学期至少要上两堂汇报课、一次展示课,争取三年后成为教学骨干。成熟型教师,以辐射引领、自身继续发展为侧重点,聚焦在教研组文化建设、教研活动设计、解读学生、课程建设等方面的提升与夯实,引领成长型教师学习新理念、新方法,在实践中提高理论水平。他们每人每学期要上两节公开课,培养一名教学新秀,指导1—2名成长型教师参加市级教学能手评选等。经验型教师,聚焦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研究、校本课程建设等方面的能力升级。他们每人每学期要上两次示范课,主持一次教研活动。

    让每一次教研活动更有“嚼头”。教研主题由教师共同确定,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在参与教研前回答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开展这次教研活动、这次教研活动要达到什么目的、自己该如何主动参与?教师们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积极性也就发挥出来了。

    教研活动的地点和内容形式多样,以实用为主。学校将包年级主任和任课教师安排在同一办公室,在办公室内营造随时研讨的氛围。不管研讨的主题是来自学生的学习还是来自教师的教学,不管参与研讨的人员任教哪个年级、什么科目,只要与教学有关的研讨,便是“开口有益”。在网络上,学校组建了微信教研群,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可在群内随时讨论,教师的研究成果可随时展出,通过每月评选“金点子”案例、教研标兵,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学校根据实际需要,规定每科一周内必须安排一个下午时间进行集体教研活动,提前一周做好计划。包科校干每周推门听课不少于一节,在听课活动时对精彩教学片段和有待改进的教学片段进行实时录像,在集体教研活动中进行展示,引导教师们深入剖析和反思,寻求更有效的教学策略。

    让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教师尝到“甜头”。“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三名工程”,一项项惠师之举,一件件利师实事,让更多教师尝到了“甜头”。学校定期开展教研成果评选分享活动,优秀教研成果在全校推广,除了给予物质奖励之外,还为教师进一步成长搭建平台:一是定期聘请专家来校指导,对校级优秀成果进行孵化,并推荐参加上一级教学成果评选;二是外出学习培训、教学能手评选等机会向积极参加教研活动的优秀教师倾斜;三是优秀教师可以在学校层面组织开展专业培训和业务学习,引领广大教师开展教学反思。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激发了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朱里街道中心学校)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21-06-29/2018043.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