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在2021年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
大数据时代催生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改变和重塑着财经领域的内涵和外延。在此背景下,浙江财经大学数据科学学院主动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深刻变革,全面高扬立德树人主旋律,以培养“新财经”复合型应用人才为目标,践行“启蒙—训练—实战”递进式的育人理念,形成“理论—实验—实践”一体化的专业教学范式,以国家人才战略需求为导向,将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新财经”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懂经济、会管理、通信息技术、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素质财经类复合型人才,构建跨学科新型特色人才教育生态系统,服务国家与地方经济发展。
立德树人,善施教化
厚植思政沃土坚守育人初心,付诸实践担育才使命
数据科学学院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以学生为出发点,依托教学科研成果和学科特色,创新开展课程思政,打造“四课联动、双核共融”、“大班上课、小班讨论”、“赛教结合、以赛促教”、翻转课堂及大数据智慧课堂等新型课程教学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能,课程品质与教学成效显著提升。
结合专业课程特点,学院教师积极应用案例分析式、课堂讨论式、情境教学式等多元教学法,为课堂教学增添新的元素。学校“教学突出贡献奖”获得者邹洁老师便是其中之一,为增强专业课的吸引力,实现“学术逻辑”与“需求逻辑”的完美结合,她将戏曲艺术融入到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用传唱的方式调动课堂氛围,帮助学生理解高深的数学原理,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不仅如此,邹洁老师不忘德行相传的育人根本,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高度关注学生心理需求,为学生答疑解惑。
张永全教授作为深度融合“以理施教”和“以情优教”的代表性教师,培养了一批兼具创新意识和实践应用能力的高水平大数据人才。从新生入学开始他便严抓学生的课程学习与价值塑造,借助新的教育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培养学生高阶的思维能力。课堂之外,他则是耐心宽容、关爱学生的长辈,关心学生学习生活情况,通过座谈会、班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尽其所能帮助学生攻坚克难、收获成长。
“受益于张老师的高标准、严要求,从大一开始我便一直坚持学以致用。”作为2020年“之江杯”全国人工智能大赛中仅有的一名本科生获奖选手,黄科宇是张永全教授指导的学生,竞赛成绩斐然的他表示,正是张老师的悉心培养帮助他一次次克服了竞赛路上的坎坷,这些宝贵的竞赛经历不仅拓宽了专业视野,还促使他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体系,真正实现赛学融合。他先后在“泰迪杯”全国数据挖掘竞赛、CCF大数据人工智能大赛等全国性赛事中获得佳绩。
学院不断探索课程思政的有效载体与实现路径,涌现出一批在教书育人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融合线上教学的刘磊老师,以专业技能引导线上教学工具全面推广;任教35载,坚持板书教学的刘晓芬老师,用课堂上的一笔一画书写着育人初心;心系援疆事业,书写大爱情怀的方成老师,以二度援疆的坚守与执着感染着大批师生……
学科交叉,科教并进
多学科合作绘制数据蓝图,教学研协同促人才输送
为构建科研教学交汇、创新实践一体的教学平台,培养既有扎实财经知识,又有过硬技术本领的复合型人才,数据科学学院积极落实科教融合、学科交叉的育人机制,对大数据背景下“新财经”人才培养生态系统的创新、完善作出了积极探索。
新兴产业的持续发展引发并催生了以“高度科技化、高度智能化、交叉融合化、集群复合化”为特征的“新财经”。学院瞄准“新财经”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目标,与校内多个教学、科研部门合作,共同推进学科协同发展,打造出一批交叉复合的“新财经”专业,如“数智财政”“政府智慧治理”“智能审计”“数智化管理”“数字贸易”“语言数据”“财经新闻复合”等,主动把握“新文科”发展风向标,绘制多元化数据经济蓝图,力求全面激活“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产业发展需求。
随着全国高校科教融合的建设发展,学院在积极推进科教融合的道路上不断推陈出新,紧跟科技前沿动态发展,建立了具有数据科学学院特色的“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分层分类”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浙江省2011数据科学与大数据分析协同创新中心、省级经济与大数据实验教学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的发展建设,学院进一步完善了集教育、科研、实践于一体,科教并进、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了高质量、高水平的科研型人才输送。
在校党委书记、统计学科带头人李金昌教授看来,将高水平科技创新与高层次人才培养密切结合,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对科研型高精尖人才的战略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拓宽学科建设之路。学院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以浓厚的学术氛围为基石,以健全的科研环境和导师制度为踏板,将教育科研一体化实践在全校范围内推进,把握人才培育的高层次方向,进一步拓展科教融合发展的模式和内涵,不断适应创新引领发展的时代要求。
多维协同,立体教学
实践教学助力人才发展,校企合作打造腾飞之阶
为持续向社会输送高精尖人才,学院始终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标准,注重科学精神、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塑造。为打造高层级的教学实践平台,学院依托统计学省级A类一流学科、省级优势新兴专业等建设平台,以培养学生创新研究与实践应用能力为主线,组织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统计分析大赛、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等诸多重大赛事。
自2015年以来,学院每年组织大一新生开展新生科研创新孵化活动,通过高年级指导低年级的“1+N”合作模式,引导新生尽快融入科研活动,实现人人有项目、竞赛全覆盖。得益于立体化的教学实践平台,学院在学生创新方面取得显著成绩:近年来,学院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等国家级别学科竞赛奖30余项,获“挑战杯”等省部级学科竞赛奖100余项,获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等省级以上立项60余项。
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统计分析大赛优秀教练李时兴老师表示:“学院鼓励借助学科竞赛培养一批具有实践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优秀人才,通过深化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育人合力,充分解决以往教学工作中的难点痛点,推动学生深入了解专业、热爱专业,自觉实现学以致用,在全体学生中营造出人人爱专业的良好氛围。”
学院以教学为中心,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导向,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多层次科技创新创业竞赛及项目研究,实现“以赛促教、赛教结合”。为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学院建有统计学实验室和大数据实验室,可全面满足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需求。
走出象牙塔,深入社会基层,实地调查研究是关键。近年来,全院80%以上的学生深入企业、社区、乡村走访调研,利用统计学、大数据分析等专业知识,在消费扶贫、抗击新冠疫情、数字文旅、教育公平等方面形成了100余篇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其中多篇研究成果获得“正大杯”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统计分析大赛全国一等奖、浙江省“民生民意杯”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省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共建实习基地是核心。学院积极搭建专业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桥梁,建立了国家统计部门浙江调查总队、中国义乌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核新同花顺网络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等多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秉承“让数据说真话”的院训,学院义乌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在义乌商品批发市场持续开展实地调研,运用自己的专业特长,通过记录和分析义乌商城的各项数据,揭秘“义乌指数”,调研成果对全国小商品市场的定价与市场调控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在学院“教学+实践”教育模式的培养下,学院学生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此外,还有一批毕业生进入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以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继续深造。
立德修身以树栋梁之材,开放交融以立数科之本。数据科学学院紧握时代巨舵,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办学初心,教学科研协同发展,实践创新齐头并进,构建并完善“新财经”复合型人才生态系统。
(蒋萌 徐翠 焦旭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