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阅读课展示 夏博一 摄
教师认真听课
专家进校调研
过了6月,厦门市海沧区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研员张春生的眉头稍稍舒展了些。海沧区“阅读地平线计划”一期不久前举办了结项交流会,他实在太累了。作为项目的具体负责人,他用“累而无悔,不断惊喜”来概括抓这个项目两年多来的总体感受:“累而无悔是因为信念,不断惊喜是因为有成效。”
如果听过张春生从半本教育杂志走向广阔阅读的“点灯人”故事,就会相信他口中的“无悔”不是空话,“成效”亦非妄言。
2018年8月,亲近母语“阅读地平线计划”正式在海沧区落地。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全区26所学校在阅读环境打造、阅读文化建设、阅读师资培养、阅读课程落实、阅读活动开展及家校协作共育等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果:700名小学语文教师、32500名儿童受益。
在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海沧书香校园建设区域化推进一串串探索的足印,是一段可资寻味、借鉴的心路历程。
先有泥土 后有花朵
海沧是个建区不足20年的“年轻”行政区,所辖区域原来大多为农村地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人口涌入,海沧区的教育事业也迎来了规模发展的时期。这种发展直观地体现在学生人数的极速膨胀和学校数量的快速增长上,如何实现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摆在海沧教育人面前的紧迫课题。
2011年,海沧区教育局启动“书香海沧 教师领航”教师阅读项目,目的是以阅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以教师成长促教育发展。
“只有唤醒教师内心的生长愿望,唤醒教师自我的‘发展勇气’,那些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方式才能真正发生作用。”“唯有书籍才有可能去满足不同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唯有书籍才有可能随时随地地陪伴、帮助、支持教师……”在回顾这场以阅读促进海沧教师学习的变革时,时任海沧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的孙民云这样总结当时对教师阅读的认识——这也正是海沧区域化推动阅读的逻辑。循着这个逻辑看“阅读地平线计划”在海沧的实施,便不难理解这是一次水到渠成的合作,因为阅读与教育终将相遇。
2014年,在自愿申报的基础上,由区教师进修学校牵头,遴选100多位对阅读有兴趣、对阅读推广有热情的种子教师,进行共读、培训。2016年4月,海沧区教育局向全区教师发出倡议,自主申报组建“教师阅读共同体”。让组织者颇感意外的是,新城区教师工作压力普遍较大,却有40多位教师主动申报组建阅读共同体。44个共同体,每个共同体平均有20多位核心成员。在这个以“民间”形式为主体、行政系统为主导的新平台上,阅读共同体的领衔人爱阅读、乐分享的优势得到极大彰显,各个共同体常态性开展共读一本书活动,潜移默化地带动着各个学校的教师研读氛围。有了这种基础,区教育局还每年一次举办教育阅读节高峰论坛,为全区教师提供了与名师、名家面对面的机会。
教师阅读共同体从最初的44个发展到现在的113个,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在教师中蓬勃开展。教师阅读的良性生态为海沧区书香校园建设向纵深发展提供了丰沃的土壤,已由海沧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调任区教育局副局长的孙民云开始琢磨另外一个问题:“我一直觉得,我们的学校在儿童阅读方面缺乏专业的指导。”从2017年12月海沧区教育局邀请“阅读地平线计划”专家团队到海沧各小学调研,协商以项目合作的方式推进小学阅读课程实施,到2018年4月组织教师代表赴南京参加儿童阅读论坛,再到2018年8月开展该项目在海沧区的第一次全员培训,说机缘巧合也好,说富含“阅读”养分的泥土催生了书香校园的花朵也好,当建设书香校园的期待与为区域提供系统专业的儿童阅读解决方案相遇,可以确定的是,一件美好的事正在发生。
落实课程 迎难而上
曾在福建山区学校当语文教师的张春生,靠着半本教育杂志走上了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他坦言:“如果说我后来在专业上有所发展的话,应该就是那孤独寂寞冷的十年阅读给我打下的底色。”在他的一线教学中,通过诵读指导,后进生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例子有很多。这使他十分认可“阅读地平线计划”的课程设置:“日有所诵”“整本书(图画书)阅读”“主题阅读”。尤其是诵读,他认为不仅有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作用,还有矫正学习障碍、培养专注力、增强学习力等效果。
为落实“日有所诵”在校内的时间安排,他跑教育局、走学校、进课堂,甚至聚会时也逢人便问:“‘日有所诵’课程安排在什么时间?”进学校他就看有没有老师在上“日有所诵”,见到领导他就说,要想办法让学校确保课程全面实施。他笑称自己几乎成了“祥林嫂”。有一次,为了让一所学校起带头作用,他花了整整半天时间,与学校几位领导轮番“深谈”。校长说,学生不光要学语文,还有英语、数学等其他科目。他便晓之以理——当然,说不通时也会着急“变脸”——告诉他们,阅读的效用绝不仅仅体现在语文上。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开元小学教师孔晓燕作为专家团成员,多次赴海沧区小学校调研指导。起初,她看到,早晨孩子们到校后不是搞卫生、交作业,就是追逐打闹;一段时间后,她发现,不管走进哪所学校,孩子们进教室后立即开始有序诵读。
“我们精心挑选阅读书目,保障阅读时间,每周固定一节阅读课,阅读课堂形式多样,着力探究导读课、推进课、交流课和评价课等阅读教学模式,实践中留下了许多精彩课例。”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附属学校教师林园秀告诉记者。
2020年7月,在充分调研和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海沧区小学生阅读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指导意见》出台,明确要求区域内所有小学以课程的形式保障学生阅读的质与量,同时成立区级教育阅读工作室,常态化管理和指导学生阅读课程的实施。
自上而下的行政力量加自下而上的民间促动,使得海沧区无论公办小学还是民办小学,都既有花香又有书香。在校园里随便拉住一位老师或一个孩子聊聊最近读的书,都能聊上一会儿。现在,海沧的小学校长们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无限相信阅读的力量”。
心中有爱 眼中有光
听海沧的教师讲述和学生共读的故事,发现他们最喜欢用的是“悦读”这个词,从他们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出,通过读书,他们真的获得了身心的愉悦。
“晨起诵读,从校门口走到一年段,再到三年段,走过连廊来到我所在的六年级,琅琅的诵读声是一曲美妙的歌,每天准时在校园里唱响。”东孚中心小学教师张晓英非常享受孩子们的读书声,也在享受中学习着如何做儿童的阅读老师。她说:“经过近三年的系统培训,我在班级推进整本书阅读时不再像从前那样,只单纯把书目布置给孩子,而是通过导读课,成功激起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舍不得放下手中的书。”
晨诵贵在坚持,坚持的秘诀就是教师坚持指导,也坚持共读。参加了种子教师培训的天心岛小学教师苏惠蓉不仅与学生共读,还创造性地在网上开设了晨读微信展读平台,让学生回家后也能够诵读,并且能及时得到老师的评价反馈。她还坚持记录诵读课堂,在简书上开设悦读教学记录专栏,取名为“斜月三星洞”。有一天,她写下这样的文字:“诵读,让人读到深入人心,应该是联系生活实际,应该是创设情境的教学。这是真正让文字打动人心的温软渠道。”
在海沧区这些充满热情的教师身上,常能看到他们谈论阅读时眼中有光。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儿童阅读老师?亲近母语创始人徐冬梅认为,最重要的是,有对儿童的爱,有好的儿童观,对阅读有信念,有行动力。
在结项交流会上,海沧区教育局局长田云慧在致辞中肯定了“阅读地平线计划”给海沧教育带来的改变与成绩,并指出阅读是终身的事业,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希望海沧教育人站在新的起点上,以书香校园建设为基点,不断营造爱读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让阅读推广从校园出发,不断地走向更加广阔的社会舞台,为建设书香社会贡献教育工作者的力量。”
项目第一期甫一结束,以“海沧阅读领航计划”为名的第二期就宣布开始,张春生宣读了共读计划。据介绍,第二期的核心目标是,培养一批阅读种子教师,让他们成为海沧阅读的领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