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入蓉32载 蹚出特色发展路

[db:作者]  2021-07-26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西南交通大学学生在学校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进行高铁仿真模拟驾驶。
鞠红伟 摄

    7月以来,连续两场高规格的轨道交通学术论坛——第二届国际轨道交通学术会议与“我国轨道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高端论坛——在四川成都举办。两个论坛均由西南交通大学主办,大会主席是同一位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交大首席教授翟婉明。

    作为学校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带头人,尤其是2014年当选成都科协主席、2020年担任荣誉主席以来,翟婉明致力于将丰富的科研资源服务地方,特别是依托学科优势将成都打造成轨道交通学术高地,使轨道交通领域的“成都声音”日渐响亮。

    1989年,西南交大主体从峨眉山市迁入号称“铁半城”的成都市金牛区。融入蓉城32年来,学校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始终把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重要使命,充分发挥行业特色和学科优势,走出了一条“以优势促服务、以人才助发展、以改革引创新”的交大路。

 

    “交通名校”助推世界轨道之都

    “大学与城市是天然的命运共同体。”西南交大的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序列,与之相关的土木、电气、机械等学科也均名列前茅。在西南交大党委书记王顺洪看来,大学必须把学科实力转化为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进而成为城市发展的“龙头”。

    西南交大源于1896年建立的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建校125年来,轨道交通领域特色和优势日益明显,已形成了涵盖该领域最为完整的学科、平台和团队的集群优势。而根据2016年发布的《成都制造2025规划》,到2025年,成都轨道交通主营业务收入将突破2000亿元,成都将成为全国重要的轨道交通产业基地。

    校地双方方向明确,目标一致,全面合作持续深化。2016年,学校与成都市人民政府签订的《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 共建世界一流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是成都支持市内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第一单”。同时,学校还与金牛区共建“环交大智慧城”,与双流区共同设立天府新区研究院。

    实实在在的项目和企业实体,是学校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以来,西南交大与成都市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共签订各类科技合同500余项,合同总金额超过1.7亿元。此外,依托学校成立的成都运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唐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已分别于2014年和2019年成功上市。

    四川省、成都市对学校的发展也给予了不遗余力的支持。西南交大多态耦合轨道交通动模试验平台被纳入四川省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于2020年5月在成都天府新区启动建设。该项目是学校办学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科学试验装置,建成后将成为引领未来超高速轨道交通科技发展的重要平台。

    2020年6月,西南交大与成都市再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产业发展等方面协同合作,争取更多具有引领带动性的重大项目、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等布局成都,构建高能级、高品质、特色化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

    今年5月14日,校地合作再结硕果——位于成都东部新区的西南交大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正式奠基开工。该学院由西南交大与成都市人民政府携手共建,定位于培养高层次城市轨道交通人才。

    “东部新区是成都重点发展的区域之一,在这里建立城市化、智能化、国际化新型办学实体,既符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国家战略,又能满足成都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的城市蓝图,更契合了西南交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远景目标。”西南交大校长杨丹表示。

    5月28日,杨丹还代表学校与蜀道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成为该集团成立后正式签约的第一所高校合作单位。

    杨丹透露,此次合作将为学校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服务四川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特别是参与四川交通重大工程、智慧城市建设、智慧交通发展等提供全新机遇,双方将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全方位开展深度合作。

    “人才资源库”驱动城市内涵发展

    暑期,学校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光的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赴成都市政研室参与研讨《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支撑构建高质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政策文件;参加金牛区专场电视直播节目,解读“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担任成华区青年干部公开遴选结构化考试面试考官……

    陈光团队依托的平台是西南交大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在西南交大,类似的研究中心(研究院)有近20个。

    “人才是一所大学、一个地方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王顺洪看来,城市发展需要大学的智力支持和人才培养,西南交大有义务也有能力为成都的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当前,成都的各行各业都有西南交大学子的身影,很多人已成为行业翘楚和业务骨干。

    2015年从西南交大毕业的高雅,老家在甘肃兰州,现就职于成都地铁。6年来,她见证了成都地铁由仅有的两条线发展到了13条线。

    大学期间就决心留在成都的西南交大毕业生不在少数,尤其从2017年7月“成都人才新政12条”实施至今,成都不断加大政策力度支持人才发展,学校毕业生“用脚投票”,给出了明确的选择。就业数据显示,近5年来,西南交大共有30842名学生顺利拿到学位,其中有10438人选择留在成都。

    另据统计,2020年,西南交大师生共创办在孵化企业58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3家、科技中小型企业10家,企业年度总收入达1.09亿元,上缴税金约991万元。

    “科技界小岗村”激活创新活力

    以“同相供电”为核心内容的轨道交通新一代牵引供电系统理论与技术体系,是学校电气工程学院李群湛教授团队潜心研究30多年的重要成果。目前,借助学校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该团队已有70多项专利分割确权,成功转化了“同相供电技术”“牵引网分段测控技术与保护技术”等一系列科技成果。其中,“组合式同相供电装置”已在重载铁路、高速铁路及市域铁路实现了首次工程化应用,2019年与广州地铁两条线签订同相供电装置的销售合同。

    作为全国率先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高校,西南交大的这一改革被称为“科技界小岗村”。

    自2016年改革试验以来,学校已对233项职务科技成果知识产权进行分割确权,通过“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注册成立了24家高科技创业公司,知识产权评估作价入股总值超过1.3亿元,带动社会投资近8亿元。

    不仅学校重视,省市两级政府也对改革持续关注。根据有关部门的安排,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设计者康凯宁在各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巡回宣讲,大力推广“科技界小岗村”改革经验。2017年,学校还牵头成立了全国首个以城市为单位的科技成果“三权”改革联盟,成员包括在蓉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等,推动改革从高校内部“破冰”上升为“城市共识”。

    近年来,相关政府机关、各高校院所等纷纷开始研究如何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成都市出台了包括《促进国内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蓉转移转化若干政策措施》在内的一系列支持混改的政策文件,同城兄弟院校也相继出台了支持混改的校级改革文件。

    在四川省委省政府与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推动下,《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于2020年完成修订,并于2021年6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增设了“产权激励”的条款,对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法律保障,使改革有法可依。

    “改革探索始于西南交大,但省市两级政府起到了最关键的推动作用。”目前,已成为西南交大国家大学科技园董事长的康凯宁,正致力于组织开展“环交大成果转化区”建设,进行“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和“天使前孵化平台建设”,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

    今年6月,中共四川省委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在西南交大的积极建言下,“设立跨高校院所的省级中试研发平台”“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前非资产化管理试点”分别写入了两份文件。

    王顺洪表示,学校将持续深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符合高校现实情况的运营机制与政策支撑体系,并形成示范经验。“结合正在扎实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我们将切切实实在为教授们办实事上下功夫,在开创高校服务地方新局面上下功夫。”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21-07-26/201880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