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全实践中开展户外游戏
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兼职教师聘任仪式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全实践中开展教学活动
浙江师范大学萧山校区“儿”“心”建筑群鸟瞰图
浙江师范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的多科性省属重点大学,是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为国家教育部门卓越中学教师、卓越幼儿园教师和省卓越特殊教育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学校。学校拥有国家级别教师教育实训中心和浙江省卓越教师培养协同创新中心,建有浙江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浙江省幼儿师资培训中心、浙江省园长培训中心、浙江省特殊教育教师培训中心和浙江省教师教育质量监控中心,是浙江省教师教育重点研究基地。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前身为浙江幼儿师范学校,创建于1953年,为浙江省首所、全国首批独立建制的幼儿师范学校;2001年并入浙江师范大学,更名为“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2016年同“特殊教育学院”合署办公)。学院现有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动画(含动画设计和动画衍生产品设计两个方向)三个本科专业;拥有学前教育学、特殊教育学、儿童发展科学三个硕士学位点,学前教育学具有博士学位授予资格。学院的发展目标是培养热爱儿童的卓越反思性实践者和研究者,以科学的精神研究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以专业的方式服务儿童教育、文化和产业,成为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一流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
学院的学前教育专业以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的“一切为儿童”的理念为引领,其发展经历了新中国幼儿园教师培养的所有历程,尝试了新中国所有幼儿园教师的培养模式、培养层次。学前教育专业的升级转型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幼儿园教师教育改革的缩影,见证了新中国幼儿园教师教育的全貌。
学前教育专业的优势与特色
(一)办学积淀深厚
学前教育专业从1952年开始招生,200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5年获批学前教育学硕士点,2010年成为全国首批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点,201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资格,2014年经批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
(二)师资力量雄厚
学前教育专业现有专任教师46人,其中高级职称以上25人、博士38人,为国内学前教育专业博士教师人数较多的专业;教师中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3人,其中“双龙学者”1人、省“151人才”11人、省学科带头人1人、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80%以上的教师都有海外留学背景或访学经历。
(三)实验实训条件优渥
学前教育专业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实训)教学设施总面积6665.30平方米,共110间实验(实训)用房。学前教育专业建成了聚焦专业能力发展的实验教学体系,包含学前教育师范生的基础技能实训室;拥有以儿童人体科学实验室、儿童发展与心理学实验室、游戏与玩具体验、五领域教育远程交互式现场实验等为主的专业基础教学实验室;学前教育专业建立了从分子细胞到社会环境的儿童发展研究的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平台,包含儿童近红外、儿童脑电、儿童行为、动作与运动康复、生化质谱、儿童血谱成像、生理实验室等,可从儿童的行为、动作、心理、认知、生理等方面对儿童的发展与教育、康复进行系统性研究,为学生进行科研、创新提供设施保障。
(四)教学科研成果丰硕
学前教育专业拥有国家级别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出版“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7部、省高校重点建设教材6部、省级重点教材7部,开设省一流建设课程4门,发表教研论文百余篇,拥有教材专著70余本。近3年来,学前教育专业获得国家重点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社科课题2项,获得教育部门人文社科项目、省哲社课题、省自然基金等省部级项目30多项,发表权威期刊论文11篇、SSCI/SCI论文15篇、CSSCI论文20多篇、学术专著10部,获得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
(五)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学前教育专业是浙江省幼儿园特级教师、优秀园长的摇篮。浙江省绝大部分的幼儿园特级教师、一级幼儿园园长(副园长)、幼教干部、教研员毕业于本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近年来,考取哈佛、哥伦比亚、多伦多、墨尔本、牛津、伦敦等知名大学的研究生达70余人,通过保研、考研进入国内高水平大学深造的研究生达百余人,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8%以上。
卓越幼儿园教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背景
决定能否办好学前教育的关键是幼儿园教师队伍,“幼有优育”需要高质量的师资,学前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的使命正是培养卓越的幼儿园教师。提升教师教育质量一直是学院不懈追求的目标。学院幼儿教师教育团队近20年来率先作了突破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破除人才培养各要素、各环节之间的壁垒。
(一)紧扣国际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
兴起于20世纪下半叶的国际教师教育改革浪潮以反思性实践者为取向,突破了传统的“知识拥有者”和“技术熟练者”的教师教育模式和教师教育机构与现实的教育实践相分离的状况,有力地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化进程。这一趋势对我国的教师教育界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基于对国际幼儿教师教育改革趋势的追踪研究,学院提出并践行了以培养“幼儿教育反思性实践者”为目标的卓越幼儿园教师教育“第三条道路”。
(二)面向国内幼儿园教师教育的重大现实需求
新世纪以来,我国幼儿园教师教育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由三级层次体系向二级层次体系的转型。二是一系列新政策的出台,对幼儿园教师理论准备与实践能力提出了双重高要求。三是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全面开展,对“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的深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扎根本校幼儿园教师教育的经验
学院的幼儿园教师教育已经有近70年的历史,其“艺术氛围浓郁,学生技能见长”成为鲜明的特色。随着对儿童发展、儿童教育研究的深入,对幼儿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的认识进而对幼儿园教师的“优”的认识也提升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幼儿园教师教育团队对培养培训的质量观有了新的认识和追求,开始以国际视野思考和比较,清醒地意识到了仅有技能而没有反思实践自主成长的品质,没有在实践中智慧的养成,优质的专业化的未来幼儿园教师就难以造就。另辟蹊径就成为这种梳理后的必然。
早在2002年,学前教育专业团队就启动了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旨在打破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各育人要素、各培养环节的衔接与共育方面的种种壁垒。历经近20年持续探索,学院从首创“全实践”模式破解学前教育理论学习与实习实践脱节的隔阂开始,深入到人才培养的目标、内容、方式、评价诸环节,打通断点,攻克痛点,形成了“全域融通·和合共生”的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新模式。
卓越幼儿园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针对现有培养卓越幼儿园教师在目标定位、育人内容、育人方式和培养评价上的突出问题,着眼于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的核心素养,本模式建构了如下具有典型性、引领性的策略和举措:
(一)内外联通:首次明确提出卓越幼儿园教师的育人目标内涵
采用内外联通的办法,于外,充分把握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定期召开国内形势、专业和学科发展趋势报告会,每四年形成一份国内外学科发展和标杆专业特点的分析报告;每学期或每学年开展人才培养质量调研会、人才培养效果恳谈会,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于内,归纳出杰出校友在师德、保教方面的卓越特征,明确了专业育人的可达成目标;通过办学思想大讨论,凝练专业办学优势;召开学生学习情况反馈会,开展生情、学情分析。内外联通,从“一践行、三学会”四个维度拓展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首次在国内刻画了“以爱为魂的高尚师德、保教融合的卓著知能、终身成长的准专家品性”的卓越幼儿园教师形象,解决了育人目标的“单向窄化”问题。
(二)四课整合:系统重构在国内具有前瞻性的育人内容体系
以毕业要求为导向,统整选修课/必修课、理论课/实践课、专业课/通识课、艺术课/教法课四类课程。一是以矩阵关系优化四类课程的逻辑,通过课程与毕业要求之间的支撑矩阵,明确各类课程的定位。二是形成毕业要求在各门课程上的“甘特图”,确保四类课程全面、充分支撑毕业要求达成。三是通过分析各门课程的内容在专业核心能力上的彰显度,确定各门课程的教学重点。通过四类课程的统整,重构了专业课程体系,解决了育人内容在结构上的“碎片分化”问题。在国内率先构建了从分子细胞到社会环境的完整儿童发展与教育课程体系,在国内率先建成了“姓‘幼’”的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体系,彰显了课程教学的思想性、基础性、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性。
(三)四全同构:首创并持续完善被同行业借鉴的全实践育人方式
国内首创“全实践”育人方式,打通了各要素间的壁垒,形成了“知行合一”的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新路径。一是在时间上全程贯通,将学生的专业实践从大四延伸至大一,始终浸润在专业实践场。二是在空间上全方位拓展,将专业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大学课堂延展到幼儿园。三是在人员上全员参与,构建了“学生—学院导师—实践导师”的发展共同体。四是在课程上全息渗透,通过“理论课程实践化”“实践课程标准化”,让学生“以用导学”和“学以致用”。该育人方式推动学生从知识消费者向知识生产者、从知识接受者向智慧创造者的转变,解决了人才培养方式的“封闭割裂”问题。
(四)三线并举:探索性培育持续改进的质量评价文化
紧扣“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目标”的主线,构建“每学期、每学年、每一届”的“三期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报告”机制;紧盯“教学过程监督—课程质量评价—毕业要求达成”的底线,形成了“三优”学与教标准改进机制;紧抓“评价—反馈—改进”三环联动的质量保障机制,搭建了“自检、自省、自新”的课程教学过程与效果“三自”智慧评价平台,形成了“人人参与、课课达成”的质量评价与提升文化。
卓越幼儿园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创新
(一)育人理念创新:从“知识消费者”走向“知识建构者”
本模式将学生定位为“知识建构者”,通过弥合学生的学科知识与情境知识、公共知识与个人知识的知识割裂,融合了课内与课外、学院与田野、线上与线下,促进学生超越“知识拥有者”与“技术熟练者”的身份分离,突破幼儿教师教育与幼儿教育的封闭体系,从而推动学生从“以知识消费者为主”向“建构与消费并举,以知识建构者为主”的新角色转型,不仅帮助学生达成“入职零适应”,而且为其终身发展奠定了知识生产与智慧创新的坚实基础,从而真正达成“全人教育”目标。
(二)育人路径创新:从“学以致用”走向“以用导学”
本模式开创了全实践育人新路径,强调人才培养全程一贯地浸润于幼儿园教师专业生活世界,一入学就进入生态式实践场,以幼教一线优秀教师为实践导师,阶梯式地实现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的融通,在“学中行、行中思、思中行、行中学”的螺旋式上升进程中培养反思性卓越幼儿教育实践者。这一全实践育人新路径,以“实践本位逻辑”革新“学科本位逻辑”,从“先学后用、学以致用”走向“以用导学、学用结合”,在时间上“既早又长”,在内容上“既广又深”,在方式上“既专又全”,破除了长期以来制约幼儿园教师人才培养质量的瓶颈问题,成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幼儿园教师教育“第三条道路”的先行者与创造者。
(三)育人机制创新:从“一元主导”走向“多元并育”
本模式破除育人机制中的重重壁垒,将育人要素与育人环节实现全域融通,聚焦卓越幼儿园教师人才培养,从“高校一元主导模式”转向“高校、政府部门、幼儿园等多元并育模式”,构建了资源共享、体系对接、特色相彰、相互贯通的育人共同体,形成了循环联动、互渗共升的学习共同体,实现了育人主体的共同成长。
卓越幼儿园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成效
20年磨一剑。本模式是学院幼儿教师教育团队较长时期研究探索的结晶,形成了较为系统完善的、有理论支撑和具体行动策略的生态式实践“院园合作”新道路。在校内取得了很好的实施效果,在省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在国内同行中产生了重大影响,扩大了国际影响力。
(一)学生可持续发展潜质优,人才培养质量高
学前教育专业已成为一流人才和行业精英的摇篮,诞生了浙江省90%以上的幼教特级教师,涌现了一大批省市优秀教师。以杭州市近两届教坛新秀评比为例,在主城区77名教坛新秀中,学院的毕业生就有55人,占71.4%。每年有15名左右的优秀学生主动扎根乡村,为振兴乡村学前教育培育准专家型卓越教师奠好基。
学生专业认同度高,适应能力强。入职适应无障碍,毕业生一次性全部就业,就业竞争力位列全省之首,而且职业稳定度高达97.42%。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强。学生参加了9届省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其中7届获得一等奖,连续两次获得“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在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评选中的获奖论文数位居前列。
学生的专业发展能力较强。每年有10多名学生申请到国际名校的研究生,许多人毕业后成为了学前教育专业的骨干师资或是专业负责人。22%的本科毕业生被评为县市级教坛新秀、学科骨干、业务园长、名师培养对象。
(二)全实践育人模式可复制可推广,为同行提供示范
“走进全实践”“全实践进行时”等项目成果为全国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提供广泛借鉴。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5所重点师范大学的学前教育院系来学院交流全实践育人新模式。华南师范大学、温州大学、绍兴文理学院、郑州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等20多所幼师院校派专人来学院考察、学习。基于全实践的卓越幼儿园教师人才培养模式也承担了大量幼儿园名师、名园长、骨干教师的国家培训任务,在业内产生了广泛影响。
(三)改革成果受到国家认可,全国辐射效应显著
学前教育专业被评为首批国家特色专业,系国家教育部门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试点项目、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首个师范类专业认证示范打样专业,浙江省“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优势专业、“十三五”师范教育创新工程。全实践幼儿园被列为国家级别大学生校外教育实践基地。学前教育专业负责人主持了教育部门“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和大纲的研制。
团队编写了基于全实践特色教材16部,“五领域”临床式教材被列为省高校重点建设教材,有7部被列入“十一五”“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为培育学生的卓著知能夯实基础。
学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融贯统整实践取向的课程教学体系,建构了以实践场为中心的融通大学课堂与幼教现场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性课程、应用性课程以及能力养成与考核体系。
以实践取向融通专业理论课程。以保教实践为主线的学前儿童保育学取代传统的幼儿卫生学,以完整、鲜活的早期儿童生命为主线的早期儿童发展科学取代传统的学前心理学,以真实的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为主线的学前教育学取代学科化的学前教育学。
以实践取向统整专业应用性课程。借鉴PCK理论,融贯幼儿发展知识、领域学科知识和幼儿活动组织知识,重构学前儿童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的教育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
以实践取向统领专业能力考核体系。研制了学前教育专业能力标准和达标考核方案,并且以幼教实践现场为中心,进行养成、评价、考核,以专业能力成长取代艺术技能的机械训练。
(四)全实践育人模式引领幼儿教师教育,并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基于UGK(高校—政府部门—幼儿园)协同的全实践院园合作育人新模式,被誉为幼儿教师教育的“第三条道路”,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专业学位教学成果一等奖,服务引领全省幼儿教师教育改革。多家主流媒体对本成果进行了广泛报道。团队成员多次在各类全国性会议上向国内外同行进行成果汇报,受到一致好评。
学院与美国哈佛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学、比利时卢文大学、澳大利亚QUT学前学院、新加坡智源教育学院等进行了全实践育人模式的成果交流,扩大了本成果的国际影响力。
(赵一仑 朱宗顺 刘宝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