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立德修身 一生秉烛铸民魂

[db:作者]  2021-09-10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扫二维码观看精彩视频 扫二维码乘红船出发

    习近平总书记说:“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广大人民教师紧紧依靠党的领导,追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这个教师节,我们热诚感受广大人民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奉献精神,描画他们丹心育桃李、热血铸师魂的楷模风采。

学生之榜样:嘉言懿行 行为世范

    【教师故事】

    他对工作全身心投入,树立榜样,彰显医德医魂,影响着每个学生。他就是樊嘉,2021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

    在肝癌手术中,医生常要冒着被乙肝、丙肝病毒感染的风险。有一次,在切除一个20多厘米的肿瘤时,一串血珠溅到了樊嘉的眼睛里,此时他应该停下手术,赶紧消毒。但那一刻,他选择继续执刀,他知道,手术耽搁一会儿,就意味着病人的死亡风险增大。他时常教导学生,“病人这么信任我们,把整个生命托付给我们,我们的所作所为要对得起他们的重托”,“选择医生这一行,就应该奉献,就得做好牺牲的思想准备,病人是等不起的”。

    从教30余年,他坚守教学一线,传道授业,育人铸魂,为医学事业的未来播撒种子。他对学生要求严格,容不得任何瑕疵。学生小弘和他一起做手术时,打结和剪线的动作不规范,小弘认为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但他严厉批评了小弘,并手把手教小弘规范的动作。他说:“一台完美的手术是由无数小细节构成的,这些细节就是一台完美手术的基础。现在不培养你们严谨的态度,不对你们严格要求,将来你们就不可能成为合格的医生。”

    【师者精神】

    樊嘉一生甘为孺子育英才,到底是什么支撑他甘做提携后学的“铺路石”?

    甘于奉献绘就精神底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是其精神根源;家国情怀带来不竭动力,只有胸怀“国之大者”,才能勇担培养时代新人之重任,为年轻一代插上科技翅膀,为建设科技强国培养英才;开拓创新体现现实关怀,正是因为始终秉承创新的理念,樊嘉打造了住院医师规范培训“中山模式”,让住院医师扎实打好临床基本功。

    辛勤育人的精神力量,源自师者代代传承的优良传统。

    清华大学老校长蒋南翔,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他以“唯实求是”的精神,探索社会主义多科性工业大学建设之路,把“又红又专”的烙印深深地刻在一代又一代清华人身上。他多次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学校里出来的学生光想自己不想国家,学习再好,技术水平再高,正当中华民族处在被人凌辱的时候,袖手旁观跑了,要这样的人干什么?”半个多世纪以来,清华大学为祖国培养了大批“又红又专”的人才。

    国家需要之时,交通大学部分教师怀着报效祖国、投身建设的热情,离开大城市上海到西部去,在西安重新安家创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国家教育战略布局调整,增强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实力,为西部大开发作出了卓越贡献。

    2012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面对突然猛冲向学生的客车,她“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学生们安然无恙,她却双肢高位截瘫。有人问张丽莉:“你后悔吗?”她说:“不后悔。这样做是我的本能。”

    “最美奋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校长张玉滚,坚守深山廿载,无私奉献,照亮山里娃求学之路。山里交通不便,张玉滚就一扁担一扁担地将学生的课本挑进大山。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张玉滚就把自己打造成“全能型”教师,“不耽误一节课,千方百计上好每一节课”。学生情况特殊,三分之一是留守儿童,张玉滚就把学生的情况铭记于心,时时嘘寒问暖、提供帮助,不让学生失学。

    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教授刘少坤,深研教学规律,创新教学方法,力争为每个学生提供人生出彩机会。针对学生学习基础弱、学习习惯不好、缺乏自信心、对前途感到迷茫的现状,他设计了“五个一致”的实训基地建设方案,探索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2+1”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教育界和业界广泛认可。

    2020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40多年扎根云南贫困山区教书育人。她看到许多农村女孩初中毕业即辍学,没过几年就嫁人了。为了改变山区女孩子的命运,她大力提倡并亲身实践女学生教育,用知识和智慧照亮贫困山区女孩子的未来。

    2021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东华理工大学教授周义朋,扎根戈壁荒漠,倾心核军工科研教育事业,引领莘莘学子为国奉献。他慷慨分享新疆野外科研经历,激发青年学子科研报国热情。他把课堂搬进矿山现场,手把手向学生传授理论和实践知识,开展专题讲座和系列技术培训100多场次。他设计开发地浸采铀精细化分析方法,引进多套先进专业技术软件,全程讲授培训,以确保学生掌握先进技术。

    一个个闪光的名字,彰显着教师辛勤育人的高超艺术和高尚灵魂,为“学生之榜样”作出生动注解。

    学生评价

    如今已身为主任医师、特聘教授的高强,曾是樊嘉的研究生。在他眼里,恩师特别强调临床和科研基础训练,这为他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根基。手术中,动作不规范会被老师严厉批评,毕竟“科学的诚信与严谨是基础”。

    除了技术上的精益求精,樊嘉的敬业奉献精神也影响着高强。他这样描述:“樊老师每周工作基本超过70小时。临床工作、阅读、实践、思考和讨论,周而复始,兢兢业业。他既要独立做自己的工作,还要协助和指导我们的临床工作与研究课题。因此,他也要求我们认真而有效率,利用有限的时间,让思维和四肢都处于激活状态。在老师的影响下,我们也会自觉严格要求自己,尽可能地多做些事,尽自己所能帮助更多病人,为患者带去生命之光。”

教师之楷模:立身为旗 传承师道

    【教师故事】

    他是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原校长,婉拒民办学校两百万元高薪,走进贵州省连绵群山,担任黔东南州一所普通中学的校长。他提出的唯一条件是“分文不取”。他就是2019年“时代楷模”陈立群。他扎根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民族中学,培养了一支优秀教师队伍。

    一上任,他就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走进课堂调研教师教学状况,他“吓了一跳”。“一位高三语文老师讲了20多分钟课,才发现自己讲错了。这不是误人子弟吗!”他当机立断,将这位教师调离岗位。没过多久,他又让另一位上课没有教案、跟着感觉走的数学教师停职反省。

    不到一个月时间,两名教师接连被调岗。“老师们的精神一下子都绷紧了。”副校长粟高胜说,大家都开始反思自身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式,深刻理解校长口中的“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含义,“大家备课、上课都很积极,教学上变得认真严格,教学质量有了长足进步”。高三英语教师任伟娟也说:“管理很严,学习特别多,大家备课、上课更加认真,教学上确实成长很快。”

    短短两个月,他改革管理制度、整顿校风教风、创新教学方法,让学校发生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变化。

    【师者精神】

    “人类道德的基点是爱与责任。”这是陈立群经常说的一句话。也是基于这个朴实而高尚的理念,他义无反顾地放弃了优越的生活,选择了无偿支教,用实际行动践行“爱与责任”。

    除了组织教师分批前往杭州学习,陈立群走遍黔东南州16个县(市),开展了超过60场巡回报告演讲,累计培训教师、校长超过1万人。他还把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所获得的杭州市杰出人才奖的20多万元奖金拿出来,设立了台江县民族中学陈立群奖教金,奖励优秀教师。

    正是因为有力激发了教师教书育人的激情,台江县民族中学这所地处贫困山区的学校悄然蜕变。2018年,全校901名学生参加高考,450人考取本科。

    “所有的帮扶都是暂时的,所有的支教总是要结束的,关键在于增强贫困地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功能。”陈立群说。

    教师,无疑是增强贫困地区教育造血功能的关键一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优秀教师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教育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人师者,不仅要教书育人,更要致力于修身正己,带动更多同行逐步成长为教育专家和楷模。在中国,有无数优秀教师正是这样做的。

    新中国成立后,基础教育领域亟待改革,以霍懋征、斯霞等为代表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努力研究儿童身心成长规律,探寻教育规律,探索适合中国的教育改革道路。霍懋征倡导“以爱育爱”,提出教育改革要遵循“数量要多,速度要快,质量要高,负担要轻”的原则,创立了“五多四好”的“霍式教学法”,带动全国一大批教师投身教育教学改革。斯霞创造了“随课文分散识字”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识字教学识字量限制,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启发语文教师深入钻研母语教学规律。她们的实践,对今天落实“双减”政策仍有很大启发。

    “人民教育家”于漪,致力于语文教学改革,致力于基础教育师资水平提高。1985年她走上校长岗位,大刀阔斧改革,扭转教师队伍涣散局面。退休之后,她谢绝民办学校高薪聘请,投身实践“师徒带教”模式,成为教师成长的“垫脚石”。90岁的她拖着病痛的身体,依然奋斗不息,关心国家教育教学改革,关心年轻人成长,以奋斗姿态站在教育改革和教师培养最前沿,践行着“让生命与使命同行”的铮铮誓言。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闵行区实验小学校长何学锋,锐意改革,激活每位教师的发展自觉。他制定以学科为单位的“学科主任责任制”,以提升学科教研质量;他提出“前移后续”的教研方式,以确保教师专业知识扩充和专业能力提升;他还成立项目团队,组织各学科教师和班主任的“高级研修班”,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平台。除了关心专业成长,他同样关注教师的情趣、心态、品德、爱好等方面,使每位教师都感受到被尊重、被关注。

    全国教育科研杰出管理者、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校长田树林,探索学校用人与培养人的有机统一,让成长中的教师和成长中的学生进行能量互动。她建构了整体提升教师质量五大机制,教师站在讲台上的第一步就走上终身成长的伟大旅途;她建立高境界师德引领机制,强化教师之德,提升教师精神境界;她设计高志向发展动力机制,与全世界的教师成长体系保持最充分、最直接的互动和交流。

    多少人民教师,以己为旗,传延师道,甘做后辈“垫脚石”,只为教育事业活力永存、亘古长青,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教师之楷模”。

    教师评价

    陈立群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广大教育工作者纷纷表示,“时代楷模”陈立群履行了一名校长和人民教师倾心育人、无私奉献的职责与使命,大家应以他为榜样,把更大的热情投入立德树人和乡村振兴事业。

    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郭丽萍说:“陈立群校长忠于党的教育事业,不惧艰苦、婉拒高薪,不忘初心、至诚为民。从陈校长的事迹中,我看到了理想的意义与信仰的力量。”

    天津大学青年教师王延辉说,陈立群校长最让人动容的是他四十年如一日、“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情怀。他潜心育人,承担起了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他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去实现他们的人生目标。

    “一生赤诚献教育,万千桃李尽芬芳。”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第三小学校长华珊说。陈立群拥有如水般纯净的教育情怀,他胸怀理想信念,葆有高尚道德情操,以扎实学识、仁爱之心投身教育,帮助无数青少年成才,引领青年教师成长,令人感动。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濠说,学习陈立群同志,就是要学习他一片丹心为学生的精神。作为教师,要不为功利、不求功德、只为心愿。这个心愿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实现他们的人生目标。

    “在贫困山区,孩子们更需要教师的爱。”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方召镇中心小学校长田腾说,“教师是教育的主力军,我们要像陈立群校长一样,激发有限教师的无限能量,给贫困地区的教育带来新的希望。”

社会之高标:报国心虔 柱石之坚

    【教师故事】

    1932年,经中国共产党介绍,他被上海法政学院和暨南大学聘为教授。他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创新课程体系。他编写了《世界发明家列传》《世界思想家列传》,启发青年学生将马克思、恩格斯等人作为自己的良师益友,将他们的言行作为“自己做人的指南”。

    他就是钱亦石,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教育家、理论家、社会活动家,被誉为“红色教授”。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家和法学家董必武称誉他是“最优秀的教育家”。

    1936年西安事变后,钱亦石以治病为由远赴日本东京。他以写作《产业革命讲话》为掩护,给留日进步学生详细介绍了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经过以及上海救亡工作开展情况,分析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师者精神】

    从组织学生运动,反抗旧势力,到编译革命书刊,奔波讲学,宣传革命思想,发展共产党、共青团组织,再到率领战地服务队,出入枪林弹雨,开展宣传慰问,动员沪杭线地区人民,实行军民联合抗战……钱亦石一生将教育实践与革命运动结合,胸怀虔诚报国之心,奔走呼号,引领同胞奋起抗争、为民族解放而战。

    像钱亦石这样,怀着一颗爱国之心、投入教育事业、为救国救民呕心沥血的教师不计其数。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以不同的方式贡献着自己全部的力量。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北京大学教授李大钊,是中国第一位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举旗者,他早年发表文章和演讲,在广大师生与民众中传播马克思主义。北京大学文科学长陈独秀,把《新青年》杂志编辑部迁至北京,大力宣传社会主义。1920年,在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努力下,北京、上海、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纷纷建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从一个不到百人的小党艰难起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之路危机四伏。在白色恐怖时期,毛泽东同志的老师徐特立,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7年,党中央为他庆贺70岁诞辰,毛泽东为他题词“坚强的老战士”。

    “人民教育的旗手”成仿吾的一生,是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传播鞠躬尽瘁的一生。他主持筹建了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等“战火中的大学”。仅陕北公学就在两年不到的时间内为抗战培养出了6000多名干部。新中国成立后,成仿吾又历任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等职,被称为中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积极开拓者。

    上海大学老校长钱伟长,年轻时弃文从理,远渡重洋,只因为“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学成后,他毅然放弃美国优越的生活条件,回清华大学教书育人。古稀之年,他仍潜心办学,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一心培养国之栋梁。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广大人民教师发挥学业专长,在各项建设事业中不畏艰难、奋斗不已。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新中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时刻准备着为国奉献力量。清华大学营建系教授林徽因带病日夜操劳,参与设计国徽与人民英雄纪念碑,梁思成研制共和国首都北京城市规划方案。党中央和毛泽东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后,教育工作者积极响应号召。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吴玉章、北京大学教授汤用彤、清华大学教授华罗庚等纷纷发表演讲,鼓励青年学生参军入伍,保家卫国。数以万计的大学毕业生、人民教师、工人和技术人员参与“两弹一星”研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的教师完成了多个技术项目,为“两弹一星”研制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

    在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周培源、苏步青、王大珩等大学校长,武汉大学化学系副教授查全性、中国科技大学助教温元凯等,为推动高考制度恢复贡献力量。在载人航天、量子通信、超级计算机等领域,广大高校教师亦有骄人成果,为载人航天工程顺利实施贡献了智慧。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广大人民教师呕心沥血,默默奉献,“心有大我,至诚报国”。

    吉林大学教授黄大年,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突破国外技术封锁,首次推动我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是新时代海归科技报国楷模。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在太行山创建山区生态开发模式,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钟南山院士继2003年“非典”后,勇战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践行共产党员教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时代担当。“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的梦,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他曾对学生说:“希望身处校园中的你们也做一粒人生的好种子,扎根祖国大地,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去收获丰盈的一生。”袁隆平自己也是这样做的。斯人已逝,杂交水稻是他留给世人最宝贵的馈赠。

    不论是攻坚克难、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还是发展教育事业、为国家培育栋梁之才,又或是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英勇献身……无数人民教师在本职工作中找到报国之路,他们的爱国心报国情,是世人之楷模、社会之高标。

    社会评价

    钱亦石病逝后,武汉各界在汉口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送的挽联上写着“哲人其萎”,表达了对钱亦石深切的悼念之情。

    对钱亦石的三个孙女而言,祖父的影响绵亘深远。“我们要学习先辈对党和革命事业的忠诚,学习他们对于理想信念的始终不渝。”孙女钱国庆说,“在平凡的工作中,争取取得不平凡的业绩。”钱道波也动情地说:“爷爷的遗训告诫我们要清清白白做人,我们都做到了。”

    钱亦石也是教师、后学的榜样。山西省太原市一名语文教师在了解钱亦石的事迹后,感慨地说:“钱老先生是我党早期的革命活动家,他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他是文化教育战线的一盏明灯。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传承的是他对育人事业的热诚、对党的忠诚、对革命事业的不断追求。”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刘守峰也表示:“作为一名师范类院校的学生,更应该以钱亦石先生为榜样,献身教育事业,培育代代英才,助力国之永续发展。”

    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广大教师必将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更大奉献。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21-09-29/2019627.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