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落地后,众多学科类培训机构关停、转型,但与此同时一些培训从业人员借以高端家政、高级保姆的形式,换个“马甲”在市场自由流动。
在一些家长看来,从前给孩子报学科类校外培训是因为“内卷”,目的是让自己的孩子不掉队。学科类校外培训被大面积叫停后,如果自己的孩子能私底下接受一对一的高端辅导,或许正是孩子弯道超车的好机会。这就给了各类变异学科类校外培训“粉墨登场”的空间。家长的算计看似有一定道理也略显精明,但还是目光欠长远。根据剧场效应,如果有一个家长聘请住家教师,那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甚至更多。
而一些校外培训机构、从业者受制于“双减”政策,无法开展大面积的培训服务,于是转而通过价格更高的“高端服务”来弥补损失。殊不知此举已然触及“双减”政策红线,顶风作案必然要付出相应代价。
今年9月8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的通知》,要求对家政服务、住家教师、众筹私教等7类隐形变异学科类校外培训形态一经发现,坚决查处。而如今依然有各类变异学科类校外培训以“高端家政”“高级保姆”“高级管家”等形式,活跃在一些家政公司的业务推荐与官网之上,可见对教育部“一经发现,坚决查处”仍抱有侥幸心理。
针对这一现象,各地教育等监管部门要加大发现与查处力度,决不能任由不符合规定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换个“马甲”继续存在,要对打着家政、管家等幌子而实质上提供住家教师服务的家政机构、人员坚决零容忍,保持高压态势。
住家教师服务往往较为隐蔽且十分分散,在监管上存在不小难度与盲区。因而在严打隐形变异违规之举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广大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双减”对于每个孩子、家长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利好与重要意义,不可因为一时“弯道超车”的想法而违背了孩子的成长规律,否则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更何况花费巨额资金请住家教师,最终也极有可能重新陷入高成本低效率的内卷与消耗。
在家庭教育理念、方法上,学校应该给家长提供更多指导。“双减”后相当大的一部分时间还给了孩子,如何合理高效利用好,需要家长一起参与规划,这对家长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补齐这方面的短板,家长才不会因为新的焦虑而选择靠住家教师等服务来寻求安全感。“双减”成效来之不易,当警惕高端家政、高级保姆等变异学科类校外培训形态对其的消解与冲击。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