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双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如何破题

[db:作者]  2021-10-21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近日在北京成立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分会,并召开“双减”背景下教育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聚焦“双减”背景下的教育理念创新、学校实践走向和教师发展等话题,展开讨论与交流。

    在适应新发展格局过程中认识“双减”政策意义

    教育结构调整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具有重要意义。清华大学原副校长、文科资深教授谢维和认为,要使教育结构更加合理,首先要传承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中积累的好经验,同时,要淘汰和摒弃一些旧的、过时的、不适应的东西,包括过去似乎有效但并不合理的东西。他认为,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涵义包括“四为”与“三个落实”。“四为”,即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三个落实”,即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德智体美劳“五育”培养落实在课程体系中,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目标落实在教育评价中。“形成学校教育与学校发展的新格局,教育实践仍须立足国家导向、学生发展、理论自觉、实践创新作进一步探索。”谢维和说。

    面向未来,中国教育改革特别是基础教育改革要精准发力。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裴娣娜介绍了基础教育近30年的发展历程,并建构了基础教育未来发展的新模型。她认为,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要重视区域性战略策划及学校规划的协同推进,要以学校课程建设为主线,三大研究为主题,实现学校办学的个性化发展。她同时提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有四个把握,把握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挑战,把握理论指导和价值定位,把握各区域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机制和举措,把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研究的实践转向。

    “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为新格局的构建腾出更多空间,这也是‘双减’的意义所在。”谢维和认为,应在教育改革适应新发展格局过程中认识“双减”政策的意义,同时在教育改革在构建新格局腾出空间后要购置新“家具”,即在“做减法”之后要学会“做加法”。

    “双减”政策对教育理论与实践提出新要求

    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分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刘复兴认为,“双减”政策是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的序曲,开展理论和实践创新,首先要回归教育哲学与方法论。“双减”要处理好“减”与“加”、“内”与“外”、宏观与微观等辩证关系。“双减”真正落地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思考。

    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分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刘云杉表示,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要关注时代核心议题,教育研究者应该就“双减”话题进行相关理论探究,带领教育回归本质。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理事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理论研究所所长吴安春认为,教育理论既要能“够得着天”,又要能“接得了地”。要打通教育理论与实践,就需要扎根学校,完善理论来源。“校长、教师、家长、学生在‘双减’政策后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不适应,这实际上推动了教育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反思。”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国际比较智库执行主任陈正认为,“双减”政策出台后,学校要从理念层面进行更新,要遵循教育发展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坚持教育规律,在德育和公民意识教育等方面下功夫。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戴联荣认为,中小学校个别化指导要加强,教师要有意识地克服班级授课制和传统课堂教学忽视人格发展的弊端,加强师生互动,加强教师对学生的精神影响力。此外,他认为还要从政策创新角度、学校外部影响因素、制度创新等方面找到“双减”的根本办法。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王枬则描绘了“双减”之后她期待看到的景象:学生脸上要有笑、身上要有汗、眼中要有光,心中是有梦的。

    “双减”给教师专业发展带来新挑战

    高质量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前提。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作为政策的落实者和执行者,面临严峻挑战。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与心理特教研究所所长孟万金认为,学校和教师在落实“双减”政策的同时,也要做到“双增”,即增加教育最新的、最前沿的理论研究成果向教育实践的转化,增加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协同合作。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理论研究所教育制度研究室主任陈金芳认为,教师进行改革的动力来源于对教育的热爱与理想。因此,“双减”政策落实首先要减轻教师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给予教师推动改革的物质与精神支持。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谢春风认为,应更加关注教师的心理和身体状态,给教师减负减压,尊重教师的育人自主权。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郭锋认为,“双减”政策实施后,学校要提高自身教育活力,增强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对此,教师要在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力、专业的沉潜力、文化的适应力上提升自己。

    澳门城市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李树英提出,面对“双减”政策,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独特性,要学会反思,要增加关注课堂、关注课程、关注校园生活的体验。

    与会专家与教育工作者共同认为,在“双减”政策落地过程中,学校和教师无疑是第一责任人,而如何适应教育新生态,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是一个需要久久为功的课题。

    此次会议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理论研究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承办,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心理与特教研究所协办。会议采取线上线下融合模式,100多名教育学者、校长在线参与了研讨。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21-10-25/2020605.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