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所谓“普世价值”、“宪政”、新闻自由、司法独立等错误思潮,是资本主义政治价值观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当前,我们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历史交汇期,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与西方多样化的错误思潮长期并存、相互激荡的趋势更加显著。高校作为思想碰撞的重要场域,既是各种思想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与各种错误思潮斗争的前沿阵地。全面审视西方各种错误思潮可能在高校产生的负面影响,并提出积极应对策略,具有强烈的问题指向性和现实必要性,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至关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文化交流、思想交锋的前沿阵地,对各种错误思潮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要高度重视。比如一些错误思潮通过论坛、学术访问、文化产品、项目资助等形式进行隐蔽性渗透,可能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带来挑战。又如大众传媒既是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但也是一些错误思潮渗透的重要手段,西方一些国家利用微空间信息传播瞬时性、裂变性和碎片化的特点,将西方自由主义价值观嵌入游戏软件、好莱坞电影、品牌服饰、电视广告等多元文化载体中,用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影响着青年学生。高校应对各种错误思潮的负面影响是一项系统工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拿出有力的应对策略,积极应对挑战、化解冲击、减少碰撞。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有效化解各种错误思潮对高校的负面影响。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大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应对各种错误思潮过程中,始终坚守底线思维和阵地意识,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及时揭露各种错误思潮的本质,看清其企图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颠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阴谋,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让青年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理论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筑牢高校意识形态主阵地。
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有效提升青年学生对各种错误思潮的鉴别能力。网络空间作为意识形态交锋的主战场与主阵地,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张图、一段视频经由全媒体几个小时就能形成爆发式传播,对舆论场造成很大影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形势,面对各种错误思潮的隐蔽渗透,高校必须牢牢把握网络舆论引导主动权,遵循青年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通过“三微一端”、红色网站、学习强国等网络平台,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话语阐释宣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的方针政策等,把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全方位地贯穿到青年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实践中,形成网络正面舆论导向,有效提升青年学生对错误思潮的鉴别能力,构筑起网络思政育人的新范式。
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筑牢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思想防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具体表达。我们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在抵制各种错误思潮负面影响中的重要作用,探索构建高校思政课交互式、共享式、自主式和参与式等教学方式,筛选具有代表性的影像素材、典型案例、精品课程等优质教育资源,把我们想讲的变成学生想听的,并把学生想听的融进我们想讲的,引导学生在甄别信息、辩证思考、交流讨论中辨明是非,积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教育,不断增强青年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从而实现教化人心、铸魂育人的教学效果。同时,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第二课堂”的实践育人作用。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我们更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深切嘱托,紧扣百年成就、民生福祉、中国之治、美丽中国、乡村振兴等实践主题,引导学生深入工厂社区、基层农村、志愿服务场地等,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发出“时代好声音”,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和行为规范,从而巩固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思想防线。
(作者单位系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