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高职课程思政建设应厘清“三重逻辑”

[db:作者]  2021-11-09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主渠道作用,高职院校必须立足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立足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在规律,厘清课程思政建设的三重逻辑,真正实现育人与育才相统一、成人与成才相融合。

    价值逻辑——高职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意义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要求。高职院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将价值引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融为一体,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这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实现技能强国的战略要义和必备内容。

    青年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客观需要。当前国家大力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高职院校努力培养青年学生成为“现代工匠”,课程思政将体现社会发展的价值理性需要的思政教育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工具理性需要的专业教育两者协同,符合“现代工匠”的人才价值内涵与标准,符合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创新的价值回归。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高职课程思政改革不仅要深刻反思“重知识传授、重技能培养,轻价值引领、轻品格塑造”的倾向,切实解决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两张皮”现象,还要不断深化职业教育课程的育人内涵,全面架构职业教育课程的知识、技能与素养“三维”目标体系。

    要素逻辑——高职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要素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队伍是“主力军”,课程建设是“主战场”,课堂教学是“主渠道”。高职院校要从解决课程思政实施效果“好不好”的问题出发,聚焦课程思政的温度、广度和深度,优化教师、课程、课堂等关键要素。

    教师情怀决定课程思政的温度。思政教学是铸魂育人的工作,是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的融合,不仅思政课教师要具备家国情怀、仁爱情怀、传道情怀,专业教师同样需要“情怀”,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在课堂上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引领学生。

    课程资源决定课程思政的广度。课程思政的有效性来自于课程教学素材和资源的鲜活性与深刻性,要求教师时刻关注社会、丰富思想,注重对思政资源的积累,通过与社会、行业、企业紧密对接的案例积累,挖掘专业教育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营造鲜活的课堂育人环境与载体,切实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成效。

    课堂设计决定课程思政的深度。好的课程思政就像“盐溶于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而在现实中,教学内容、载体、组织、评价等层面的思政“有机融入”问题成了部分教师的“卡脖子”难题,这关系到课程思政的改革深度和育人效度,需要专业教师精准把握、精心设计、精彩呈现。

    方法逻辑——高职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路径

    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是内外共同作用的结果,高职院校要从课程思政实施的主体、内容、机制等层面,在实践中探索协同推进路径。

    强化主体协同。立足学校全教师动员、全专业参与、全课程建设、全过程落实的“大思政”新格局的建设,坚持“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育人同力、质量同优”建设理念,全面统筹育人资源,着力构建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工作模式。着重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为课程思政建设和实施提供坚实的理论、学术和队伍支撑;着重发挥专业学院在不同学科和专业上的特点及优势,积极打造“一院一品”“一课一训”等课程思政的专业辨识度;着重构建教学研共同体,实施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结对,学校课堂与社会课堂、企业课堂对接,基层教学组织与基层党组织融合。由专业教师、思政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凝练专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核心要素与内涵,推动职业教育课堂由“思想教育灌输”向“课程思政融入”转变,不断增强课堂育人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强化内容协同。彰显职教特色,确立“知识即美德、技术即价值、技能即素养”的课程思政核心理念,紧紧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理想信念、文化素质、职业素养等优化课程思政的内容供给。其中,公共基础课程重点建设一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质、科学精神、法治意识等方面的鲜活课程,打造一批有特色的体育、美育类课程;专业课程从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强课程的思想性和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实践类课程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

    强化机制协同。管理机制上,立足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和管理特征,从制度上夯实“专业群—专业—课程”为基础架构的课程思政基层教学组织机制,建构“职能部门—二级学院—教师—学生”的四维联动课程思政管理机制,形成“课程—教材—课堂”的课程思政三位一体建设机制,切实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效。研究机制上,建立健全交流共享、专兼一体、校企跨界等课程思政研究协同机制,强化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创新导向,聚焦课程思政理念、标准、模式等理论研究,并应用于课程、课堂教学实践,推动课程思政教学创新。评价机制上,回归教育本质和初心,将立德树人等思政元素作为重要指标纳入督导评价、学生评教等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客观量化评价与主观效度评价相结合,建立健全教师教书育人、学生综合素养的评价体系与机制,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作者系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21-11-17/202113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