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内蒙古兴安盟:初心如磐为党育人

[db:作者]  2021-11-20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内蒙古兴安盟巴日嘎斯台小学开展红色研学活动。 本报记者 杨文怿 摄 扫码观看报道 扫码观看报道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领航100 内蒙古篇

    编者按:内蒙古兴安盟,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在这里诞生。阿尔山火车站、南兴安隧道碉堡记录着草原各族人民的英勇不屈。如今,这抹鲜亮的中国红,激励着一代代兴安盟教育人薪火相传,不懈奋斗。

    一颗红石榴,被捧在手心,石榴正面是国家版图,背面刻着“民族团结”四个字。当记者来到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第一小学时,学校美术教师红光正带着学生们做泥塑。

    在兴安盟各学校,“石榴籽”元素随处可见。内蒙古兴安盟是位于祖国边疆的革命老区,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在这里诞生。近年来,兴安盟的红色教育从娃娃抓起,充分发挥红色场馆的育人作用,以思政教育为核心,夯实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效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促进各民族师生书同文、语同音、心相通、情相融。

    传承红色基因 厚植爱国情怀

    “令我震撼的是,在无比黑暗的时期,有人能敢为人先,在黑暗中摸索,寻找火炬,寻找出路,是一件很伟大的事。”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内蒙古自治区的解放,没有内蒙古自治区的解放就没有我们今天安定和幸福的生活。”

    …………

    9月26日上午,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内,乌兰浩特一中高二(12)班的20余名学生,热烈讨论着参观感受。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作为革命老区,兴安盟的红色教育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将红色场馆和革命旧址作为最鲜活的红色资源,以重大节日为契机,教育引导广大师生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1946年,兴安盟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在巴日嘎斯台乡诞生。从此,红色星火燎向科尔沁草原大地。坐落在这片土地上的巴日嘎斯台小学,早已把红色基因融入了学校办学的点点滴滴。

    戴上红领巾、身着红军服、唱起红歌,巴日嘎斯台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们向着兴安盟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出发。这是学校为庆祝国庆节开展的一次红色研学活动。

    该校校长孙玉坤介绍,学校通过开展讲一个红色故事、重走一次长征路、做一个小小讲解员、进行一次红色研学活动、唱一首红歌的“五个一”活动,让学生更加了解家乡的历史,不仅推动了学校红色教育走深走实,还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育人效果。

    “学生了解了以前生活的艰辛,更加懂得节约粮食,最明显的例子是,我们食堂每天都有400人用餐,潲水桶里剩的几乎都是不能吃的骨头。”孙玉坤说。

    “历史留给我们的太深厚了,需要慢慢去积淀。于小事中做大的工作才重要,教育不是整天喊口号、只关注分数和课本,而应该全方位培养学生,让这个年段的学生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这不仅是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更重要的是要做对社会和国家有贡献的人。”乌兰浩特第一中学高二(12)班班主任马书光这样看待红色教育的意义。

    兴安盟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宝江介绍,兴安盟非常重视发挥实践活动的载体作用,在丰富多彩的征文活动、手抄报大赛、红色故事演讲比赛、主题党日团日活动等活动中,让师生充分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在学生心中埋下红色的种子。

    夯实课堂阵地 加强队伍建设

    “爸爸妈妈,小时候我不懂事,总惹你们生气,我现在已经长成能独当一面的男子汉了,谢谢你们养育我。”“祝福祖国母亲更加繁荣富强,长大了我要为祖国多作贡献。”在乌兰浩特市第十二中学,思政教师闫钰琪正在给学生们上道德与法治课《爱在家人间》。随着课程内容走向深入,学生们勇敢、踊跃地表达爱。

    课堂在学生们的掌声中结束,两位来听课的思政教师董满珠和王天霞也站起来为学生们鼓掌。“课程设计很清晰,充分利用了教材,亮点在于有情感升华,从对父母的爱上升到了对国家的爱,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很高,我也深受感染。”董满珠评价道。

    深入研读课标,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转变教学方式……这些年来,得益于各级培训和学校对教学改革的重视,闫钰琪完成了从一名新教师到“站稳讲台”的转变。她的成长经历,也成为兴安盟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切面。

    朱宝江介绍,兴安盟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以思政教育为核心,打造德育育人新格局。着力加强思政课课堂教学常规建设,通过集体备课、名师经验分享等方式,使教育行政干部、校长、教研员和教师全面接受新课程的理念、内容,形成了“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境”等19条课堂教学常规。

    同时,兴安盟从规范配备、健全准入制度、建立退出机制三方面入手,全面加强和改进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2018—2021年,全盟共招录思政专业教师231名。今年起,新进专职思政课教师必须取得思政课教师资格并保证相关专业毕业。

    “近些年我们加大了对思政教师的激励力度,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中给予一定的倾斜,并将思政教师纳入兴安盟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的遴选范围。”兴安盟教育局思想政治教育科科长贾宏宇说,“如今,思政学科普遍得到了学校的重视,教师们在各类培训中专业能力不断提升,收获了幸福感、获得感。”

    书同文语同音 推进民族团结

    “一颗颗石榴籽你挨着我、我挨着你,我们56个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我们都是祖国的孩子。”在乌兰浩特蒙古族小学的石榴园里,学校党支部副书记、思政教师贾秀艳剥开一个石榴,给一年级学生们讲述民族团结的故事。

    乌兰浩特蒙古族小学的石榴园有56棵石榴树,是民族团结月时由师生家长共同栽下的,学校将其打造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由专家、名师、家长等组成的“七讲团”定期授课,这样的实景课堂深受学生喜爱。

    “石榴籽小课堂”“石榴籽在行动”……兴安盟各学校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打造了各具特色的主题展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全面育人中的作用,增进各族师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学校还在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中融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开发了六大类60门特色课程,统称为‘娜荷芽’课程,这在蒙古语里是‘幼苗’的意思。”科右前旗第一小学副校长青梅说。

    兴安盟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先导性、基础性工作,在此基础上,高质高效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为了让学生快速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师们在教授方法上也颇费心思。

    “从一年级的‘小小朗读者’、二年级的‘快乐识字’到六年级的‘原创天地’,学校每个年级、每个班都形成了自己的朗读特色。”科右前旗第一小学三年级(4)班语文教师白文利说,“我们班已经学习了120多首古诗词,为方便记忆和理解,我们创编了动作,更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

    “书同文、语同音、心相通、情相融,我们始终坚持把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作为坚强政治保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让学校发展与时代同频共振,引导广大学生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转化为实际行动。”朱宝江说。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21-11-26/2021541.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