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今天最主要的标准和条件是不为功利所动,不为世俗所困,执着育人兴国。
教育家成长需要宽松的舆论氛围。众所周知,教育行为不可能迎合所有人的价值追求,只要有人责难教育的某一具体做法,那些“教育好事者”就会整体否定系统的教育成绩。当校长们都在患得患失,生怕不媚俗就会被责难,或者怕被负面报道缠身时,哪里还会有独立精神和富有教育情怀的教育坚守?对于学校来说,名义上是校长负责制,实际上教育主管部门无所不管,一旦学校出现校园伤害事故、建筑安全事故等,此时的校长才真正成了“负责”的校长,学校变革自主权的缺失与无限责任的重压,似乎就是“校长负责制”的合理解释。所以说,正是对校长的无限要求和压力,制约了校长向教育家迈进的步伐。从这个意义上讲,宽松的舆论氛围和宽容的管理环境,是造就教育家最重要的土壤。
让懂教育、爱教育的人办“真教育”。在当今的社会环境和背景下,功利色彩太浓厚,严重影响了学校的个性发展,束缚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学校教育本应以育人为本,但是整个社会片面地追求升学率使教育误入歧途,功利趋向已经成为阻碍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校长应该干什么?我认为就是坚持以教育家的情怀办学。因此,如果让我给教育家办学下定义的话,那就是让懂教育、爱教育的人长期自主办学。
要达到教育家办学的要求,必须满足三个要素:一是懂教育,不懂教育的人肯定办不好教育;二是爱教育,爱教育才会爱学生,爱学生才会有教育的创新;三是长期坚守,因为教育是一个以学校为单位进行自我调节、自我适应与自我完善的过程,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是基于实践的成长。校长只有长期坚守在教育实践的岗位上,才能在实践、比较、反思、借鉴、学习的基础上办“真教育”。
其中,“懂教育”是最重要的条件,不懂教育的校长即使如何努力也难以成为教育家,也办不出符合教育本源价值的教育。比如:不顾学生全面发展,以简单操练、加班加点、窄化学校课程结构提高升学率的校长似乎办学有功,表面看来似乎是爱教育的校长,实际上做着“反教育”的行为,这种学校培养的大部分学生除了表观上的高分,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难以获得身心和谐基础上的真正幸福,难以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真正有所作为。也很难想象这种功利主义取向、不守教育规则的学校怎么可能培养具有人类情怀的未来公民。所以教育家首先要懂教育。他必须懂得教育是促进人的发展,实现人的精神自由和感官延展,促进人的生物性尽力收敛,而人的社会性充分显现的社会活动;要懂得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关系。教育本身具有两大价值,一个是工具价值,另一个是内在价值。内在价值就是育人,使人实现全面发展、自我完善、彰显个性。另外,我们也不否认在国与国、民族与民族的竞争过程中教育有功利化的工具价值,它对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整个物质财富的积累和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都有其重要的作用。
所以,懂教育的人要处理好教育工具价值与内在价值的关系,要在世俗的教育评价中坚守自己的教育情怀并善于引领时代的主流教育文化。概言之,教育家要读懂社会,更要读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