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尽力为每位教师创设锻炼自我的舞台,让他们加强团队研究,共同提升;举办教师领导力提升的培训活动,释放他们身上的巨大潜能。
学校如何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能力和活力?根本在于加强教师的理论知识学习、教育实践经验积累与教学自我反思的能力。我们学校通过拓展学习渠道、构筑研修平台、实施领导力提升计划等,让教师在自主、持续的学习中加快成长。
创设教师展示自我的舞台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教师成长的舞台,是塑造学生精彩人生的战场。守住课堂这一主阵地,是学校工作的主旋律。我们坚持开展“三读”活动——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立足课堂,积极探索“211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坚持开展“春华杯”和“秋实杯”课堂教学大赛,以课例研究为重点,力促教师提炼和展现研究成果;拓展观摩学习渠道,实施“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开展“基于任务的反馈式学习”。
学校尽力为每位教师创设锻炼自我、展示自我的研修平台和舞台,促进不同阶段教师不同程度地发展。实施教师培养三年计划,采取“走出去(第一年)——学回来(第二年)——提炼成果(第三年)”的办法,拓宽教师的视野。走出去,主要是通过与优质学校横向联谊,开展“新手型教师”跨校研修,让这些教师同优质校的教师结对子,建立长期的联系,随时沟通信息,交流技艺;同时组织教师参加一些大赛活动,并安排教师外出学习。
一年来,学校先后派出80余位教师赴省外参加培训、观摩、交流,同台竞技、切磋教艺。无论是外出学习还是参加比赛,首先是建立在教师自主申报的基础上,只有自愿参与的教师,才能在学习与比赛中有更多的收获。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来后,经过消化吸收,通过“教师论坛”与全校教师举办学习收获分享会,使个体的收获变为集体的共享;教师提炼感悟最深的课堂观念,精心准备课堂教学,向教导处申请为全体教师上研究课,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任务布置后,督促和检查同时跟上,检查的方式不是简单地看看学习笔记,而是由教导处成立跟踪指导小组,深入课堂进行观察,帮助教师不断改进课堂。
构建教师团队研修的共同体
研修共同体通过年级和学科两条线进行组织。组织年级研修团队,学校根据年级和校区组建了5个工作团队,形成工作共同体、学习共同体与研究共同体。工作团队的运行,进一步增强了各团队教师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教师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借助团队的力量,促进办学内涵的提升。无论是日常工作还是各类活动,每个团队密切合作,围绕学校发展目标结合本团队实际,真正发挥出每一个团队成员的智慧和力量,高效完成各项工作。而每月一次的团队教学视频研讨,让不同学科的教师一起研究,一起畅所欲言,一起提升。同时,团队之间的竞争也让学校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组织学科研修团队。学校进一步完善校本研修机制,以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为抓手,促使各层次教师立足课堂教学,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形成学习共同体,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工作格局。每个教研组的典型课例研究案例不少于每学期7节,各阶段教师都有一定代表,并有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
学校二年级语文备课组的潘煜华老师,一学年以来,参加了各级各类赛课活动,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先后获得区级“魅力课堂”赛课一等奖、区级班会课比赛一等奖、区级心理健康活动录像课三等奖等荣誉。而她的发展,对二年级语文备课组甚至整个语文教研组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带头引领作用。
举办教师领导力提升的培训
教师不仅是学校管理的对象,更是学校管理的主体。为了更好地了解教师提升自身管理能力的意愿程度,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与名师对自身管理能力的提升有迫切的要求。提升教师管理水平和能力不仅有利于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将自己当作学校的主人,与学校共谋发展;也有利于教师个人职业规划与发展;同时,教师还是班级与课堂的管理者、领导者,管理水平的提升对教师的班级管理和课堂管理水平的提升大有裨益。
基于以上三方面考虑,让每一个教师充分认识到提升自身领导力的重要性、必要性与紧迫性,是摆在我们学校每个人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
2014年1月,学校考虑到教师在学校发展中的角色绝非仅仅是经历者、执行者,更是领导者,开办了首届“领导力培训班”。这期培训班的学员由10名中层干部(必修)和25名自愿报名、愿意尝试行政管理工作的普通教师(选修)组成。学校根据“理论学习、专家引领、实践跟进、项目历练”的培训思路,对学员们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培训。领导力培训班给教师搭建了平台,使教师从“幕后”走到“台前”;让教师参与了管理,使教师由“被动”变成“主动”;促使教师改进教学,使教师由“要我”变成“我要”;实现了分层培养,使教师由“普通”变成“优秀”;推动了团队建设,使教师由“单干”变成“合作”。可以说,教师身上那如“沉睡的保障”般的巨大潜能,已被唤醒萌生。
(作者系四川省成都市海滨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