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丽富饶的南洞庭湖,一望无垠的芦苇荡,神奇而美丽。在洞庭湖的腹地益阳沅江市共华镇,有一块小垸叫宪成垸,那里有一所小小的学校叫宪成小学。
2013年9月,家住益阳市、刚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毕业的大学生何月红,以一名特岗教师的身份来到这里任教。登上学校前面的大堤,看到前方阳光映照下的金色芦苇荡,她的心中涌动着激情和诗意:做一棵洞庭湖苇子,扎根在这里!
不到两年的工作时间,她用成绩回答了当初许下的诺言:2014年上学期荣获共华镇“十大师德标兵”荣誉称号;2015年1月,一举夺得全镇教师教学比武一等奖。
多留一个心眼,给孩子更多关爱
何月红刚刚报到,校长便交给她一副重担——担任一年级班主任兼语文、数学的学科教学。一开始,何月红的内心充满恐慌,甚至是焦虑。孩子们都还那么小,自己该怎么做呢?因此,无论吃早餐还是午餐,何月红都把孩子一个不落地带着,生怕他们不小心被煮面的开水烫着;手把手教他们如何盛饭,在哪儿洗碗。何月红说:“孩子们还只有几岁,作为教师,我只能多留一个心眼,给他们更多关心和呵护。”
在何月红的班上,有许多留守儿童,在家里不喜欢和爷爷奶奶讲话,在学校也不善于与同学交流,学习积极性不高。有个叫小英的孩子,特别内向,课堂上从不举手发言,何月红深知,每一个孩子都是需要鼓励的,给他一个美好的方向,孩子就会朝你所夸奖的方向努力。在经过多次表扬暗示后,小英果然开朗了许多,有时还争当小老师。家长对此十分感激,逢人便夸何月红:“何老师比作为父母的我们更加了解孩子啊!”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孩子们慢慢习惯了小学生的生活,何月红开始试着放手,让孩子们学会自己处理一些简单的事情。她坚信:“虽然孩子年龄小,但他们是懂得道理的。”
生命的共鸣,做孩子们的朋友
俗话说,“浇花要浇根,帮人要帮心”。在与孩子的交往中,何月红的善解人意、幽默随和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他们愿意与何月红亲近,乐于接受她指出的缺点、错误。同时,她的赞许与激励也鼓舞着学生的上进心。
只有共鸣的生命,才会有激情和创造。课堂上,何月红是严格要求的师长,课余时间她则是孩子们的大朋友。每当下课,孩子们成群结队跑去她的办公室,有时会送一颗花生,有时会是一小块蛋糕,有时会送半块还带着手印的饼干。
有时,还会有一些“特殊”的礼物。一次美术课后,何月红收到许多孩子画的画,上面有的写着:何老师,你真美丽。有的写着:何老师,祝你幸福。收到礼物的何月红,眼眶一次次湿润。
一次上完课,一个孩子突然跑上讲台说:何老师,我觉得你像白雪公主。此话一出,孩子们的话匣子就打开了。“我觉得何老师是美人鱼。”当时,马上就有学生反驳说:“老师又没有鱼尾巴,怎么会是美人鱼呢?我觉得老师是灰姑娘呀!”
享受着孩子们的天真可爱,何月红更加坚定了扎根在这里的想法。
勇于改革,让课堂“活”起来
任教的这一年半时间里,除了班主任工作,何月红还要教语数两门主课,每天除了上课,总会有备不完的课,一学期下来,光备课本就写满了五本。
为了上好每一堂课,何月红每一次都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为了让学生牢固掌握、灵活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每一次单元检测,何月红都是用尽心思,而批阅试卷时更是做好详实的记录,作为课上和课下对学困生辅导的依据。
不仅如此,何月红还虚心向老教师学习,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中,她集编、导、演于一身,采用形式多样的体验式教学模式,转换师生角色。她倡导学生向课本挑战,向教师挑战,向权威挑战。在课堂上,何月红总是尽量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总是让孩子们说自己想说的,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她说:“应该给学生多一点思考问题的时间,多一点知识消化反馈的余地,多一点活动表现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环境。不管孩子们说的是对的还是错的,那都是最真实的。”
在何月红的心中,孩子们就是一颗颗种子,只是发芽的时间不同罢了。她说:做一棵思考的苇子,陪着孩子们慢慢成长,是自己当下最快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