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2015,高效课堂风向标 值得关注的六大新视域

[db:作者]  2015-02-11 00:14:44  互联网

  高效课堂进化论

  如果说,2014年是第二代课改的成熟年,那么,2015年将成为第三代课改的探索之年。

  从系统论角度看,第二代课改虽然建立了强大的助学系统,但仍属于“间接输血”,第三代课改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生态系统,即让他们具备“造血功能”。从学习论角度看,第二代课改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第三代课改则主张,“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鱼场”。

  从教学论角度看,第二代课改的核心是“学+交+教”,与第一代课改相比,更关注了一个“交”字,即合作、展示,无论从时间维度、角色维度看,学生都处于中心、主角的地位。从学习本质的角度看,第二代课改的核心是“鱼+渔+欲”,重点是在“欲”字上做文章,即关注的是想学、愿学、乐学等问题,但此时的“欲”,还是以外部刺激为主。第二代课改改变的仅是学习的形式、方法,即“怎么学”,更关注助学系统。第三代课改的思路,一是关注“学什么”的问题,即学知识、学方法、学思维(知+能+智),优化、增加“学”的营养;二是借助慕课、功能室等工具,依靠学科魅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三是为课堂树“魂”,改变教学的意义,即在“育”与“宇”两个字上做文章,“育”解决自我修养问题,“宇”则解决志向、信仰、世界观等问题。为什么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科教学仅培养了学生的学科素养,而工作中所需要的沟通、交流、合作等素养被忽视或淡化了。改革的路径是:放大高效课堂流程中各环节的育人功能,即环境育人、组织育人、教师育人、教材育人等,让学习的环境、载体、过程、内容都具有育人功能。

  新的一年,高效课堂将继续优化,其核心理念也将有所突破:从改结构为主的高效课堂向借助现代技术改造的高效课堂转型,从关注技术层面的高效课堂向关注教育层面的高效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由外驱动向内驱动拓展,精神状态、学习氛围等文化场助推学习、成长的作用逐渐显现出来。

  高效课堂的核心环节也将升级换代:高效课堂的流程由“分解动作”向“合成动作”、“自动化”过渡;展示层次逐步提升:读答案——背答案——用自己的话说答案——用艺术形式呈现答案,说答案——说答案怎么得来的——说自己是怎么思考的以及遇到的挫折与困惑;点评层次逐步提升:对外在形式的点评(声音、站姿、普通话、分工)——对回答内容的点评——对问题进行归纳(说了些什么)、质疑(说错了没有)、补充(说全了没有)、联想(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激励要贯彻始终,点化要水到渠成,点拨要讲究艺术(同步点拨、整体点拨、质疑点拨、总结点拨、提升点拨要因学情而异,提问、追问、反问要变换使用);自学、合作、探究、展示等环节在各学段有所侧重(小学段放大展示,初中段放大合作,高中段放大自学与探究);等等。

  新的一年,我们要关注高效课堂各环节的教育意义,尝试打破班级授课制,构建非线性的学习平台。同时,还要关注翻转课堂、慕课等新形式的教育实践,启动新一轮的“学习革命”。

  在这里,我大胆预判新一年高效课堂的三大走向:思维导图、高效读写等助学工具助推高效课堂,高效课堂将进入“4G时代”,全方位进行资源整合;信息技术将与高效课堂充分融合,产生真正意义上的翻转课堂;学生主体地位进一步彰显,将产生真正的自主学习课堂。

  理论层面:关注六大新视域

  1. 树立教学即儿童研究的新观念。教学与儿童研究是“一张皮”,教学的过程就是研究儿童的过程。儿童研究不仅仅是保证教学的前提,也不仅仅是保证教学的手段,其本身就是教学的目的。与以往的研究学情不同,儿童研究既是为了获取学情,也是为了通过研究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教学即儿童研究”正预示着改革的新趋势。

  2. 学科教学应体现文化的建构过程。知识可以划分为符号与规则、解释性与描述性意义、表层含义、文化的意义与价值几个层面。我们以前认为智育的过程就是知识传递的过程,导致我们的教学没有深入到知识的深层结构中,只停留在知识的解释性与描述性意义层面。因为未能实现对知识深层意义的挖掘,我们的教学过程成为一些既定结论的传达,无法达成文化的价值。课堂教学的效果,看上去帮助学生增长了知识,实际上却因为缺少知识的文化建构,沦为知识表层意义的灌输过程,或者某种技能的训练过程。

  3. 放大高效课堂组织育人、规则育人及流程育人的价值。一节课可能会对学生造成影响的因子主要有:文本显性或隐性内容对学生的影响;教师的人格魅力及其课堂上创设的情感场对学生的影响;高效课堂独学、合学、展示、质疑等流程本身对学生的影响;同时,高效课堂小组、规则的育人因素也不可忽视。

  4. 从学科走向课程,从教学走向教育。教师从学科走向课程,要有课程意识。课程意识强调,一定要将教师的教学行为置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当中。如果将某项教学行为最大化,那就会破坏学生学习活动结构的动态平衡。课程意识同样关注考试成绩,但有一个底线,那就是考试成绩的取得,不能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健全发展为代价。总之,教学意识更多的是关注教学的艺术问题,而课程意识更多的是关注教学的价值问题。教师要从教学走向教育,就要站在教育的高度看教学。在这样的坐标系中,教师不能也无须再成为教材的奴隶、进度的奴隶、教学模式的奴隶;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强化做人的信念、荣誉和责任,从而帮助他们实现人生目标,并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5. 课堂结构向丰满化、多元化发展。在构建新课堂结构时,首先要回答下面4个问题:学什么——学习内容自主选择;怎么学——学习方法选择;用什么工具学——学习平台选择;在什么环境下学——学习情境链的创设及学习文化场的构建。以“五步三查”为代表的课堂模型要发生“裂变”,根据不同的对象与内容灵活运用不同的模式。下面,介绍几种常见模式的适用前提:常规模式可以保证学习效果,有助于潜能生学习,但比较费时,适合内容较少、学段较低的课堂学习;自学能学会的问题就不进入合学,合学能学会的问题就不进入展示,这种方法缺少巩固训练,但相对节省时间;将问题分级,自学最初级的问题,合学较有难度的问题,然后展示最难的那部分问题,这种方法充分体现了问题设置的层次性,优点是省时间,缺点是不利于潜能生提高;自学基础知识部分内容,合学中等层次的问题,展示最高层次的问题,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数理化等学科的学习;每个主题都包括自学、合学、展示等环节,教师的点拨贯串其中,循环进行,这种方法适合生源一般的学校或难度较大的问题;将自学与合学安排为第一课时,将展示与检测安排为第二课时,进行教学整合,适合模块性学习。此外,课堂的模式也将更加丰富,比如:内容分层课堂、难度分层课堂、方法分层课堂;三生课堂,即目标生成、问题生成、练习生成。

  6. 建立高效课堂学习学。一方面,如何进一步认识知识加工的过程,打开大脑的“黑匣子”,将思维变得可视化,如何培养学生高效的学习能力,改善学生的思维习惯及行为习惯,使其形成一套完善的自我调节、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整体性系统,将成为一项重要课题。另一方面,如何细化知识的深度学习,如明确对概念多元探究的视角——辨析易错易混概念、上位下位概念;明晰对定理、公式公共学习方法的探究;养成正向思维、逆向思维、特例思维、变式思维等多元思维。

  实践层面:关注六大措施

  1. 无限放大自学。无限放大自学的本意就是从课堂的自学走向全面的自主学习,即学习的目标、时间、内容、方法、路径、顺序、方式、工具等内容都由学生自主选择。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有目标的学习,是在教师引导下,主动明确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进度、评价学习效果的过程。我认为,学生自主学习可以分解为四个要素: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动力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学习评价能力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学生意志坚定基础上的“持续学”。从“能学”到“持续学”,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技能和意志品质。

  2. 无限放大展示。放大展示形式:从单纯的小展、组展,到巡展、大展、补展、延展;从静态展示走向动态展示、擂台展示、追问展示。放大展示时空:从班级小组展示,拓展到年级所有小组组合成学习共同体,跨班甚至跨年级、跨学校的竞赛展示、示范展示;从课堂展示,拓展到课外展示;从校内展示,辐射到校外、家庭、社区展示。放大展示工具:从简单的文字展示,拓展到借助思维导图等多种工具展示;从借助黑板展示,拓展到用课件、视频、电子白板等工具辅助展示。挖掘展示性质:重点突出从关注“示”走向关注“展”,从“示结果”走向“展过程”。提升展示层级:文科展示从念答案、背答案,提升为用自己的话说答案、用艺术形式呈现答案;理科展示从说结果、说过程与方法,提升为说自己怎么想的。放大展示作用:放大展示过程中其他小组归纳、追问、质疑、补充、联想、创新环节的作用。挖掘展示育人价值:让展示者的角色、心理发生“化学反应”——他已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而是学生中的佼佼者,是在学生群体中脱颖而出的主持人、小领袖、成功者。

  3. 去教师主导化。去教师主导化不是去教师化。去教师主导化去掉的是教师对学习目标、学习问题、学习流程、学习结果等内容的过度预设,旨在打造更高级的高效课堂——目标动态生成,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学习方法由学生自己选择,检测题依据学习效果现场生成。

  去教师主导化就是要去掉教师借助导学案控制学生思维,借助评价权控制课堂话语权等现象。去教师主导化就是要求教师以平等中的首席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心理教练的身份参与学习活动。去教师主导化后,教师的主要工作是研究并挖掘教材中的知识、方法、思维等多元功能,提升课堂学习内容的综合营养,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生态系统,让学生自然生长、全面发展。

  4. 去导学案化。随着课改的深入,导学案的“副作用”也逐渐显现。于是,第三代课改特意提出要取消导学案。导学案的取消,代表着彻底瓦解教师用导学案对学生思维的隐性控制,真正实现学生主体化的课堂愿景。

  取消导学案至少有两个前提:一是学生对高效课堂流程已经烂熟于心,不需要时时处处被提醒;二是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学习某类学科、主题知识的通用思维方法、阅读技巧。换句话说,当学生已经具备处理“学什么”、“怎么学”、“不会怎么办”等问题的能力时,才能完全取消导学案。可见,导学案是学生形成自主能力前的一根“拐杖”,一旦他们具备了这种能力,那么导学案也完成了使命。

  5. 实施多级学习目标。形成学习目标层级:教师预设学习目标,可称之为“教师团队所有制”;师生协商制定学习目标,可称之为“股份制改造”;学生自主制定学习目标,可称之为“目标私有化”;个人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动态生成合作目标,可称之为“目标联营”。

  实施学习目标层级:直奔预设的学习目标;先检测自学情况,再取消没必要实施的学习目标,然后依据学情提出并加载更高层次的探究目标;创设情境后,目标全部是学生自主生成的,完成目标的途径、方法是学生思考的,结论是学生探究出来的;创设情境后,每个学生确定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初步制定、实施过程,然后调整学习目标,最后自我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借助多种学习工具,在学科功能室达成自己的学习目标。

  多元化学习目标:基层目标自主达成,高层目标互助达成,情感目标引导达成,发展目标综合达成。

  学习目标新维度:一个国家基础教育的含义应该包括两个层面,其一是要为本民族的素质提高打基础,即公民教育;其二是要为人的一生发展打基础,包括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态度、习惯,帮助他们养成完整人格、健康体魄,当然也要包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人生的基础是一个整体,是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因此,第三代课改将尝试提出新的三维学习目标:学科素养目标、社会素养目标、成长素养目标。

  6. 新课堂评价多元化。教师评价要从教学角度走向教育视野,增加新的评价指标:教室功能的发挥;流程育人、组织育人、规则育人及情境育人的达成度。德课一体化将成为新常态:借助流程、组织、环境、文本、教师自身育人;观德观课、议课议德、好德好课。德的含意新解读:实现“观教学”与“观教育”一体化;从教育宏观视野下看教学,从教学微观视角下看教育。

  (作者系河南省封丘县实新学校校长)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22-11-25/2025836.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