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课堂乱象观

[db:作者]  2015-03-11 01:28:00  互联网

  课改以来,随着各种新理念的涌现,不同的课堂形态可谓精彩纷呈。但是,一些课堂乱象也不免让人心生忧虑。

  现象一:在一节小学语文课上,教师问道:“孩子们,今天你们想学什么?”学生马上热闹起来,说什么的都有。教师不置可否,只是说:“大家都是爱学习的好孩子!”然后教师又问:“你们喜欢用什么方式读书?”学生回答后,教师说:“非常好,你们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开始吧。”于是,喊读的、默读的、轻声读的、嬉笑的、玩耍的,好不热闹。进入展示环节,教师如法炮制,让学生喜欢怎么展示就怎么展示,对学生的展示内容也总是说“你说得很好”、“非常有道理”,等等。

  现象二:一节数学课,内容是“用方程解应用题”。教师先出示例题,让学生用以前的方法进行解答,然后引导学生用方程解答。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着“自主”、“合作”、“探究”……一切按照教学设计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师也露出满意的笑容。突然,一名学生说:“老师,我认为这个题目还可以列成这样的算式……”教师则冷冷地回答:“你说的是另一种解法,以前我们已经学过了,今天我们学的是用方程解应用题,所以这种方法不对,不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说罢,示意学生坐下。

  现象三:一节“成功”的公开课后,教师兴奋地走下讲台,接受大家的“评判”。“王老师的语言功底真是了不得,感染力太强了!”“肢态语言真是丰富!”“板书真漂亮。”“教学内容呈现得很完整!”……然而,在这些褒奖声中,教师似乎忘记了课堂的主体——学生。学生学得究竟怎么样呢?

  通过以上现象,我们可以看到,片面理解新课改理念是造成课堂乱象的主要原因。在“现象一”中,教师把自主等同于放纵,忘记了学习应该是“学生向未知方向挺进的一个旅程”,把课堂学习变成了在已有经验里打圈圈的游戏,忽视了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作用。在“现象二”中,教师把课堂教学当作了执行教案的过程,将自己的教学设计通过语言的形式传达给学生,学生也按照教师的思路思考,回答教师所希望的内容。教师的任务就是把学生的学习引向预设的方向,直至得出预想的答案。自主、合作、探究,这些只是传统课堂披上的一件课改外衣罢了。而在“现象三”中,观课教师把教师的专业成长等同于教师外显的基本素质,错把“导演”当作了“演员”。

  有许多教师不能领会课改的精髓,也无法从传统的意识形态中走出来。他们只是一味地注重形式,片面强调对学习方式的要求,而未能对学习条件、学习过程、学习动机、学习行为等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传统课堂在以教为中心的理论体系中长期“浸淫”,“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么教”成为教师的普遍教学价值取向。当教师在没有真正理解课改理念时,给传统课堂披上新课堂外衣,就成为一种普遍方式。因此,推动新课改的同时,一定要让教师理解新课改的内涵,切不可“学其形而丢其神”。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实验中学)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22-11-26/2026301.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