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在学校的工作会议上,校领导聆听了专家的演讲后,郑重其事地要求教师们多读书,这点令我非常匪夷所思。读书对于每个教师来说本该像呼吸一样自然,只有这样,才能率先垂范,做好学生的表率。然而,现在教师读书竟然要让某个名人来劝导,甚至以行政的手段推动,难道现在的教师连最基本的常识都没有了?
如今,教师每每都告诫学生要多读书,可是我们扪心自问,教师中又有几个人真正能静下心来读书?
也许有许多教师会说,自己每天都跟教材、教参、练习卷打交道,这难道不是广义的读“书”么?然而,这些除了在学校能够发挥作用之外,在其他地方应该算是一无是处。在过去,人们尚且知道敬惜字纸,而现在有几个人能视读书如《论语·述而》中所说的“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那样的感觉了?
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的最新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1年我国人均读书仅为4.3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犹太人的64本,中国是世界上人均读书最少的国家之一。
毋庸置疑,在这样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读书写字实在是一件奢侈的事。古今中外,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有无数条,每个人似乎都能脱口而出,但真正愿意去做的人少之又少。也许有些语文教师除教材外会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但有些非语文学科的教师阅读量非常小。一些教师不仅自己不读书,认为读书无用,甚至连学生去图书馆借书的机会都以种种理由占用,因为他们认为读书并不能很明显地带来考试分数的提高。一些“建设书香校园”的提议,也不过是拍几张图片,搞几个征文,在各种评比的计划总结中不至于空洞无物而已。
也许,有些教师不读书并不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也不影响教师的仕途政绩,但教师读书不应该用这些狭隘的因素来衡量。我想,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应该饱读诗书,有丰富的阅历,以此来影响自己的学生,让学生从小爱上读书,从书中获取力量,照亮自己未来前行的路。而不是急功近利,利益至上,阻碍学生读书,造成学生一辈子的“精神缺钙”,让学生失去创造力,不会独立思考。
读书应成为每个教师的精神力量,阅读应成为每个教师的基本生活方式。一个热爱阅读的教师,不会以每天工作繁忙而没时间读书为借口,而是以书为友。我想,一旦教师能从繁重的工作中跳出来,读一些自己喜欢,认为对自己有用的书籍,也许书中的一些妙招也都能适用在课堂上,一些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教师要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并为自己创造出自由的时间,让读书真正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也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让自己不再每天只是疲于奔命,而是优雅从容地生活。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是伴随着读书而度过、发展、超越的。
唯愿我的学生能以读书为乐。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