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黄浩) 如何准确全面地评价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状况?4月15日,记者从教育部新闻发布会获悉,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2015年起在全国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监测对象为义务教育阶段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方案》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的建立。
“这套监测方案被誉为‘中国特色的PISA’。”教育部教育督导团办公室主任何秀超在会上介绍,《方案》的出炉,是由于我国缺乏准确反映义务教育质量状况的客观数据,既不能全面客观地对义务教育质量做出评价,也不能有效诊断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单纯以成绩和升学率为标准来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现象一直存在。为此,亟须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
据悉,质量监测由研制监测工具、抽取监测样本、组织统一测试、进行水平划定、发布监测报告等环节构成。
依据我国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方案》确定语文、数学、科学、体育、艺术、德育为监测的学科领域,不仅对学生学科领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考查,也对影响学生学习和身心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重在考查学生全面发展状况,尤其是涵盖了德育、艺术、体育等领域,对学生情感态度、课业负担等方面进行测查,这是PISA等评测工具所不具有的功能,在世界范围内属于首创。”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说。
从2007年起,教育部依托北京师范大学成立基础教育质量检测中心,连续8年开展义务教育阶段6个学科的试点监测,监测样本包括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新疆建设兵团的695个样本县(市、区)和46万余名学生、11万余名教师和校长。
“质量监测既让我们看到了自身的问题,也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学生的所思所需,还为我们如何做好家校沟通搭起了桥梁。”来自试点区的浙江省天台县平桥镇中心小学教师蔡东芬在会上表示,质量监测让教师发现了不少平时难以察觉的问题,给他们的教学带来了巨大变化。
不过,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并不与升学挂钩,教育督导团办公室副主任林仕梁介绍说,“与传统中高考不一样的是,质量监测侧重于了解掌握区域和群体的教育质量,主要通过抽取样本的方式实现,不对学校、学生个体进行评价和排队”。
记者了解到,2015年是全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启动年,测试学科为数学和体育,此后的第二年度监测语文和艺术,第三年度监测科学和德育。每3年为一个监测周期,每年监测两个学科领域。监测内容将着重测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监测安排在每年6月中旬。监测结束后,教育部将组织各省提交报告框架,系统分析有关数据,形成国家质量监测报告,指导各地各校依据监测结果有效问责,进一步调整教育决策,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